第二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为什么)也?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 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或: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 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的,这是为什么 呢?)
第二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为什么)也?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 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或: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 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的,这是为什么 呢? )
且(况且)秦灭韩亡(灭亡)魏,而 (却,表转折)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 (的原因),以(把)君为(当作,看作) 长者,故(因此,所以)不错意也。 况且秦国已经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 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或: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 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 打他的主意。)
且(况且)秦灭韩亡(灭亡)魏,而 (却,表转折)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 (……的原因),以(把)君为(当作,看作) 长者,故(因此,所以)不错意也。 况且秦国已经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 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或: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 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 打他的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