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学习说明 本课共需三学时,一天一学时 二、课件内容课文中补充的词语解释课本和笔记本上 做好笔记,小结、全文总结要要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完成课后练习和专项题单; 四、课件内容中重点和关键部分别以下划线和红色字 体标志出来,学习时要注意。 五、课文翻译括号内的只是作为参考,不在作业和笔 记范围内
学习说明 一、本课共需三学时,一天一学时; 二、课件内容课文中补充的词语解释课本和笔记本上 做好笔记,小结、全文总结要要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三、完成课后练习和专项题单; 四、课件内容中重点和关键部分别以下划线和红色字 体标志出来,学习时要注意。 五、课文翻译括号内的只是作为参考,不在作业和笔 记范围内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学常识(典籍作者);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3理清故事情节脉络、矛盾冲突; 4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形象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学常识(典籍作者);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3.理清故事情节脉络、矛盾冲突; 4.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形象特点
第一课时 常识拓展积累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 《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 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 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 和言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 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第一课时 常识拓展积累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 《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 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 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 和言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 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 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 乱,文字残缺。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 策》。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 江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 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 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 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 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 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 乱,文字残缺。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 策》。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 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 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 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 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 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