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影像诊断 课程英文名称: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 课程编号:02100310、02100320 学时:256 学分:11 适用对象:五年制医学影像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小四号黑体)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借助于不同成像设备和各种影像检查技术,使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结构显示影像,通过对影像变化的观察,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态,发 现病理变化,以达到疾病诊断目的并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门学科。也是在影像监视下, 利用穿刺技术采集病变组织,作出病理诊断或对病变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 一门与临床各科室、各系统疾病均有紧密联系的临床学科,本教学大纲根据影像专 业本科生的培养目的而制定,是对影像专业本科生进行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医学影像学的特点,教学采用多媒体幻灯课件进行讲课,利用PACS会 诊系统采用影像病例进行讨论,采用在各检查室和诊断报告室见习,跟班实习,自 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阐明人体影像表 现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 疗问题。 在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教学中,要求将各种不同成像方法的疾病影像 表现结合讲授。讲课必须概念清楚,定义准确;讲清疾病的产生机理、基本病理变 化和相应的影像表现特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影像分析方法和诊断原则,学会运用 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依靠解剖、生理及病理等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影像。 提倡自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总论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影像诊断 课程英文名称: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 课程编号:02100310、02100320 学时:256 学分:11 适用对象:五年制医学影像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小四号黑体)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借助于不同成像设备和各种影像检查技术,使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结构显示影像,通过对影像变化的观察,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态,发 现病理变化,以达到疾病诊断目的并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门学科。也是在影像监视下, 利用穿刺技术采集病变组织,作出病理诊断或对病变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 一门与临床各科室、各系统疾病均有紧密联系的临床学科,本教学大纲根据影像专 业本科生的培养目的而制定,是对影像专业本科生进行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医学影像学的特点,教学采用多媒体幻灯课件进行讲课,利用 PACS 会 诊系统采用影像病例进行讨论,采用在各检查室和诊断报告室见习,跟班实习, 自 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阐明人体影像表 现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 疗问题。 在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教学中,要求将各种不同成像方法的疾病影像 表现结合讲授。讲课必须概念清楚,定义准确;讲清疾病的产生机理、基本病理变 化和相应的影像表现特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影像分析方法和诊断原则,学会运用 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依靠解剖、生理及病理等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影像。 提倡自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 一、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的概念: 二、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过程: 三、掌握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四、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适应症: 五、了解影像学图像的特点: 六、掌握影像分析与诊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影像分析与诊断的基本方法。 难点: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一、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Wilhelm Conrad Rontgen 1895年,发现X射线-放射诊断学 20世纪50-60年代: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Scintigraphy 20世纪70-80年代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 80-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20世纪80年代发射体层(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20世纪80年代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20世纪70年代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l00年形成了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ing 三、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1、X线的发现:2、X线的产生;3、X线的特性;4、X线成像原理。 四、影像检查方法 1、X线检查方法(普通检查特殊摄影检查造影检查);2、CT检查;3、 MRI检查;4、血管造影检查。 五、影像分析与与诊断
【教学目的】 一、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的概念; 二、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过程; 三、掌握 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四、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适应症; 五、了解影像学图像的特点; 六、掌握影像分析与诊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影像分析与诊断的基本方法。 难点: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一、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Wilhelm Conrad Rontgen 1895 年,发现 X 射线-放射诊断学 20 世纪 50-60 年代: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 Scintigraphy 20 世纪 70-80 年代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CT) 80-年代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20 世纪 80 年代 发射体层(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20 世纪 80 年代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20 世纪 70 年代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100 年形成了影像诊断学 Diagnostic Imaging 三、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1、X 线的发现;2、X 线的产生;3、X 线的特性;4 、X 线成像原理。 四、影像检查方法 1、 X 线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 特殊摄影检查 造影检查);2、 CT 检查;3 、 MRI 检查;4、血管造影检查。 五、 影像分析与与诊断
第二章呼吸系统 【教学目的】 一、熟悉呼吸系统X线、CT检查方法。 二、掌握正常胸部X线、CT影像解剖。 三、掌握胸部X线、CT基本病变。 四、熟悉常见病的病理、临床表现,掌握常见病和X线、CT表现。 五、熟悉各种常见病的X线、CT鉴别诊断。 六、了解少见病的病理、临床和X线、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了解MRI在胸部影像检查中的价值及局限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胸部X线、CT基本病变。 2、肺炎的X线、CT表现。 3、肺癌的CT表现。 难点: 1、胸部结核X线、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2、胸部良恶性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各型肺癌的X线、CT表现。 【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常规检查方法 (二)CT、MRI检查法 (三)胸部正常影像 二、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一)、胸部基本病变:1、肺部基本病变:2、肺门基本病变;3、支气管阻 塞性改变:4、胸膜基本病变:5、纵隔基本病变。 (二)、肺部炎症的影像诊断:1、支气管感染性疾病;2、肺部感染性疾病
【教学目的】 第二章 呼吸系统 一、熟悉呼吸系统 X 线、CT 检查方法。 二、掌握正常胸部 X 线、CT 影像解剖。 三、掌握胸部 X 线、CT 基本病变。 四、熟悉常见病的病理、临床表现,掌握常见病和 X 线、CT 表现。 五、熟悉各种常见病的 X 线、CT 鉴别诊断。 六、了解少见病的病理、临床和 X 线、CT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了解 MRI 在胸部影像检查中的价值及局限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胸部 X 线、CT 基本病变。 2、肺炎的 X 线、CT 表现。 3、肺癌的 CT 表现。 难点: 1、胸部结核 X 线、CT 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2、胸部良恶性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各型肺癌的 X 线、CT 表现。 【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常规检查方法 (二)CT、MRI 检查法 (三)胸部正常影像 二、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一)、胸部基本病变:1、肺部基本病变;2、肺门基本病变;3、支气管阻 塞性改变;4、胸膜基本病变;5、纵隔基本病变。 (二)、肺部炎症的影像诊断:1、支气管感染性疾病;2、肺部感染性疾病
(三)、肺部结核的影像诊断:1.原发性肺结核;2.I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 3.III型浸润型肺结核:4.V型结核性胸膜炎。 (四)、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1、肺良性肿瘤:(1).肺腺瘤:(2).肺错构瘤。 2、肺恶性肿瘤: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中央型肺癌:(2).周围型肺癌: (3).弥漫型肺癌。②转移性肺癌。 (五)、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1、纵隔炎症:①.纵隔急性脓肿:②.纵隔慢 性脓肿:③.纵隔气肿。2、纵隔肿瘤:①.前纵隔肿瘤;②.中纵隔肿瘤;③.后 纵隔肿瘤。 (六):其它胸部病变影像学表现:1、尘肺;2、胸部外伤:3、肺血栓栓塞 疾病;4、肺栓塞;5、肺间质病变;6、肺真菌病。 (七)、胸膜病变:1、胸膜炎,2、气胸和液气胸:3、胸膜增厚、粘连和钙 化,4、胸膜肿瘤:胸膜间皮瘤。 第三章循环系统 【教学目的】 一、了解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熟悉正常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表现。 三、掌握心脏大血管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四、熟悉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血管病的X线征象及诊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心脏大血管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难点:心脏大血管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教学内容】 一、引言:常规X线检查方法对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作用与限度,并强调 与病理、临床、超声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普通X线检查;(二)、心血管造影及DSA. 三、正常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表现:
(三)、肺部结核的影像诊断:1.原发性肺结核;2.II 型血行播散型肺结; 3.III 型浸润型肺结核;4.V 型结核性胸膜炎。 (四)、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1、肺良性肿瘤:⑴.肺腺瘤;⑵.肺错构瘤。 2、肺恶性肿瘤: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⑴.中央型肺癌;⑵.周围型肺癌; ⑶.弥漫型肺癌。 ②转移性肺癌。 (五)、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1、纵隔炎症:①.纵隔急性脓肿; ②.纵隔慢 性脓肿;③.纵隔气肿。2、纵隔肿瘤:①.前纵隔肿瘤;②.中纵隔肿瘤;③.后 纵隔肿瘤。 (六):其它胸部病变影像学表现:1、尘肺;2、胸部外伤;3、肺血栓栓塞 疾病;4、肺栓塞;5、肺间质病变;6、肺真菌病。 (七)、胸膜病变:1、胸膜炎,2、气胸和液气胸;3、胸膜增厚、粘连和钙 化,4、胸膜肿瘤:胸膜间皮瘤。 【教学目的】 第三章 循环系统 一、了解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熟悉正常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表现。 三、掌握心脏大血管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四、熟悉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血管病的 X 线征象及诊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心脏大血管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难点:心脏大血管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教学内容】 一、引言:常规 X 线检查方法对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作用与限度,并强调 与病理、临床、超声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普通 X 线检查;(二)、心血管造影及 DSA。 三、正常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表现:
(一)、心脏大血管在四个检查位置上的正常投影:(二)、不同体位正常心 血管造影表现:(三)、肺门和肺血管纹理分析:(四)、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搏动: (五)、心脏大血管的X线测量。 四、心脏大血管异常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一)、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征象:1、左房增大:2、右房增大;3、左室 增大:4、右室增大:5、心脏普遍增大。 (二)、肺循环异常的X线分析:1、肺血增多;2、肺血减少;3、肺动脉高 压;4、肺静脉高压。 (三)、心脏增大及其外形的变化。 五、获得性心脏病: (一)、风湿性心脏病;(二)、冠心病;(三)、高血压性心脏病:(四)、肺 原性心脏病;(五)、心肌病。 六、心包积液及缩窄性心包炎。 七、先天性心血管病: (一)、房间隔缺损;(二)、室间隔缺损;(三)、动脉导管未闭;(四)、先 天性肺动脉狭窄:(五)、法乐四联症。 第四章消化系统 【教学目的】 一、熟悉消化系统常规X线检查和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的检查方法。二、 熟悉CT扫描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和技术要求。 三、掌握消化系统的正常X线影像表现。 四、掌握消化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影像表现。 五、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变的X线影像表现及诊断。 六、熟悉急腹症的基本病变的X线影像表现及常见急腹症疾病的X线诊断。 七、熟悉消化系统CT图象及临床应用。 八、掌握肝、胆、胰、脾正常CT图象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九、 熟悉肝、胆、胰、脾正常MRI图象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十、了 解消化系统少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心脏大血管在四个检查位置上的正常投影;(二)、不同体位正常心 血管造影表现;(三)、肺门和肺血管纹理分析;(四)、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搏动; (五)、心脏大血管的 X 线测量。 四、心脏大血管异常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一)、心脏和房室增大的 X 线征象:1、左房增大;2、右房增大;3、左室 增大;4、右室增大;5、心脏普遍增大。 (二)、肺循环异常的 X 线分析:1、肺血增多;2、肺血减少;3、肺动脉高 压; 4、肺静脉高压。 (三)、心脏增大及其外形的变化。 五、获得性心脏病: (一)、风湿性心脏病;(二)、冠心病;(三)、高血压性心脏病;(四)、肺 原性心脏病; (五)、心肌病。 六、心包积液及缩窄性心包炎。 七、先天性心血管病: (一)、房间隔缺损;(二)、室间隔缺损;(三)、动脉导管未闭;(四)、先 天性肺动脉狭窄;(五)、法乐四联症。 第四章 消化系统 【教学目的】 一、熟悉消化系统常规 X 线检查和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的检查方法。二、 熟悉 CT 扫描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和技术要求。 三、掌握消化系统的正常 X 线影像表现。 四、掌握消化系统基本病变的 X 线影像表现。 五、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变的 X 线影像表现及诊断。 六、熟悉急腹症的基本病变的 X 线影像表现及常见急腹症疾病的 X 线诊断。 七、熟悉消化系统 CT 图象及临床应用。 八、掌握肝、胆、胰、脾正常 CT 图象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九、 熟悉肝、胆、胰、脾正常 MRI 图象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十、了 解消化系统少见病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