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线虫纲2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 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uchereria bancrofti 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及其他线虫 Trichinela spiralis and others 目的要求 1、掌握钩虫卵、班氏和马来微丝蚴的形态特征。 2、熟悉钩虫和丝虫的生活史特点。 3、了解饱和盐水浮集法、钩蚴培养法、厚血膜制作法。 技术操作 1、饱和盐水浮集法:利用饱和盐水比重较大,使虫卵上浮,集中于 液体表面,达到浓集的目的。本法以检查钩虫卵效果最好。 ①置黄豆大小粪便(约1克),置于盛有少量饱和盐水的漂浮杯中。 ②用竹签将粪便捣碎充分调匀后,加饱和盐水至杯口。 ③职载玻片盖于杯口,玻片下不可留有气泡,静置15分钟。 ④向上提起载玻片,·迅速翻转玻片,镜检(必要时复加盖玻片)。 11
11 实验二、线虫纲 2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Brugia malayi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及其他线虫 Trichinela spiralis and others 目的要求 1、掌握钩虫卵、班氏和马来微丝蚴的形态特征。 2、熟悉钩虫和丝虫的生活史特点。 3、了解饱和盐水浮集法、钩蚴培养法、厚血膜制作法。 技术操作 1、饱和盐水浮集法:利用饱和盐水比重较大,使虫卵上浮,集中于 液体表面,达到浓集的目的。本法以检查钩虫卵效果最好。 ①置黄豆大小粪便(约 1 克),置于盛有少量饱和盐水的漂浮杯中。 ② 用竹签将粪便捣碎充分调匀后,加饱和盐水至杯口。 ③ 职载玻片盖于杯口,玻片下不可留有气泡,静置 15 分钟。 ④ 向上提起载玻片,·迅速翻转玻片,镜检(必要时复加盖玻片)
2、钩蚴培养法:根据钩虫卵在适宜条件下,数日内孵出幼虫的原理设 计的。可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阳性率比粪便涂片高7倍,且超过饱 和盐水浮聚法,此法还可鉴别虫种。 ①将滤纸剪成与试管口径等宽的纸条。 ②职半粒黄豆大小粪便,均匀涂布滤纸条中部。 ③将纸条放入盛有约2毫升冷开水的试管内,下端浸入水中,勿 使粪便接触水。 ④置于25℃温箱中培养,5一7天后观察钩蚴,每天需添加少量 清水以保持液面高度。 ⑤钩蚴在水中作蛇样活动,肉眼可见。如需作虫种鉴定应吸出钩 蚴在显微镜下观察。 3、厚血膜法:适于诊断丝虫病的基本方法。 ①根据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特点,检查微丝蚴宜晚间 10时左右取血,用?0%酒精棉球消毒受检查者耳垂或指尖,待干后以 消毒之刺血针刺耳垂缘或指尖,使血液流出。 ②取一洁净载玻片,使载玻片中心接触耳缘或指尖取血三大滴 (约60u1),以另一洁净玻片一角,将三滴血涂成直径约1.5cm的圆形 厚血膜,平放待干。 ③将已干之厚血膜,置清水中溶血,脱去血红蛋白,血膜成乳白 12
12 2、钩蚴培养法:根据钩虫卵在适宜条件下,数日内孵出幼虫的原理设 计的。可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阳性率比粪便涂片高 7 倍,且超过饱 和盐水浮聚法,此法还可鉴别虫种。 · ① 将滤纸剪成与试管口径等宽的纸条。 ② 职半粒黄豆大小粪便,均匀涂布滤纸条中部。 ③ 将纸条放入盛有约 2 毫升冷开水的试管内,下端浸入水中, 勿 使粪便接触水。 ④ 置于 25℃温箱中培养,5—7 天后观察钩蚴,每天需添加少量 清水以保持液面高度。 ⑤ 钩蚴在水中作蛇样活动,肉眼可见。如需作虫种鉴定应吸出钩 蚴在显微镜下观察。 3、厚血膜法:适于诊断丝虫病的基本方法。 ① 根据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特点,检查微丝蚴宜晚间 l0 时左右取血,用?o%酒精棉球消毒受检查者耳垂或指尖,待干后以 消毒之刺血针刺耳垂缘或指尖,使血液流出。 ② 取一洁净载玻片, 使载玻片中心接触耳缘或指尖取血三大滴 (约 60u1),以另一洁净玻片一角,将三滴血涂成直径约 1.5cm 的圆形 厚血膜,平放待干。 ③ 将已干之厚血膜,置清水中溶血,脱去血红蛋白,血膜成乳白
色后取出,待干后染色。 观察标本 1、钩虫卵:呈椭园形,大小约为60x40um,无色透明,卵壳薄, 壳内常含4一8个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如粪便放置 较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甚至发育为幼虫。 2、十二指肠钩虫头部玻片标本:前端有口囊,口囊腹侧有两对钩 齿由于钩虫头部向背面仰曲,因此腹侧钩齿位于虫体顶端。 3、美洲钩虫头部玻片标本:口囊腹侧有一对半月形板齿。 4、班氏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先用低倍镜寻找在厚血膜中细小 弯曲的微丝蚴,然后转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内部结构,班氏微丝蚴为244 一296x5.3一7um,体态弯曲自然柔和,前端钝圆,后端尖细,体外被 有一层浅兰色鞘膜。体内有许多染成兰色的体核,圆形,大小和分布 均匀,清晰可见,体前端有一无核空隙,称头间隙。班氏微丝蚴的头 间隙较短,长 宽之比为1:1,神经环明显,体核分布到后端,无尾核。 5、马来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马来微丝蚴较班氏微丝蚴小,大 小为177一230x5一6um,体被鞘膜,虫体弯曲不自然,比较僵直,并 有小的弯曲。体核椭圆形,大小不等,分布不整齐,常互相重叠,不 易分清,头间隙较长,长宽之比约2:1,尾端的略膨大可见二个尾 13
13 色后取出,待干后染色。 观察标本 1、钩虫卵:呈椭园形,大小约为 60x40urn ,无色透明,卵壳薄, 壳内常含 4—8 个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如粪便放置 较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甚至发育为幼虫。 2、十二指肠钩虫头部玻片标本:前端有口囊,口囊腹侧有两对钩 齿由于钩虫头部向背面仰曲,因此腹侧钩齿位于虫体顶端。 3、美洲钩虫头部玻片标本:口囊腹侧有一对半月形板齿。 4、班氏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先用低倍镜寻找在厚血膜中细小 弯曲的微丝蚴,然后转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内部结构,班氏微丝蚴为 244 —296x5.3—7um,体态弯曲自然柔和,前端钝圆,后端尖细,体外被 有一层浅兰色鞘膜。体内有许多染成兰色的体核,圆形,大小和分布 均匀,清晰可见,体前端有一无核空隙,称头间隙。班氏微丝蚴的头 间隙较短,长 宽之比为 1:1,神经环明显,体核分布到后端,无尾核。 5、马来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马来微丝蚴较班氏微丝蚴小,大 小为 177—230x5—6urn,体被鞘膜,虫体弯曲不自然,比较僵直,并 有小的弯曲。体核椭圆形,大小不等,分布不整齐,常互相重叠,不 易分清,头间隙较长,长宽之比约 2:1, 尾端的略膨大可见二个尾
核,呈前后排列。 6、旋毛虫囊包玻片标本:本囊包位于横纹肌内,呈梭形,长轴与 肌纤维并行,内有1一2个幼虫。 。 示教标本 1、十二指肠钩虫成虫固定标本(肉眼观察):淡白色,细线状,约 lcm长,头部和尾部弯曲一致,略似“C”字形,雌虫尾端圆锥形,雄 虫较小,尾端膨大形成交合伞。 2、美洲钩虫成虫固定标本(肉眼观察):较十二指肠钩虫略小,头 部向背侧弯曲,尾端向腹侧弯曲略呈“S”形。 3、十二指肠钩虫雄虫尾部玻片标本(镜下观察):尾部膨大成交合 伞,侧面观其宽度大于长度,两根交合刺末端分开。 4、美洲钩虫雄虫尾部玻片标本(镜下观察):交合伞侧面观长宽相 仿,两根交合刺末端合并,并形成倒钩。 5、钩虫丝状蚴(镜下观察):呈长圆柱形,美洲钩虫的咽管矛明显 鞘膜横纹显著,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的咽管予及鞘膜横纹不清楚。 6,钩虫附着肠壁的标本(瓶装标本)。 7、狗丝虫成虫:瓶装标本 8、班氏丝虫腊肠期幼虫玻片标本:从淡色库蚊胸肌中剖得,虫体 粗短,形如腊肠。 14
14 核,呈前后排列。 6、旋毛虫囊包玻片标本:本囊包位于横纹肌内,呈梭形,长轴与 肌纤维并行,内有 1—2 个幼虫。 。 示教标本 1、十二指肠钩虫成虫固定标本(肉眼观察):淡白色,细线状,约 lcm 长,头部和尾部弯曲一致,略似“C”字形,雌虫尾端圆锥形,雄 虫较小,尾端膨大形成交合伞。 2、美洲钩虫成虫固定标本(肉眼观察):较十二指肠钩虫略小,头 部向背侧弯曲,尾端向腹侧弯曲略呈“S”形。 3、十二指肠钩虫雄虫尾部玻片标本(镜下观察):尾部膨大成交合 伞,侧面观其宽度大于长度,两根交合刺末端分开。 4、美洲钩虫雄虫尾部玻片标本(镜下观察):交合伞侧面观长宽相 仿,两根交合刺末端合并,并形成倒钩。 5、钩虫丝状蚴(镜下观察):呈长圆柱形,美洲钩虫的咽管矛明显 鞘膜横纹显著,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的咽管予及鞘膜横纹不清楚。 6,钩虫附着肠壁的标本(瓶装标本)。 7、狗丝虫成虫:瓶装标本 8、班氏丝虫腊肠期幼虫玻片标本:从淡色库蚊胸肌中剖得,虫体 粗短,形如腊肠
9、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幼虫移行已达蚊的下唇中,部分虫体己 从下唇前端逸出。 10、中间宿主:淡色库蚊,中华按蚊。 11、美丽筒线虫:虫体长2一7Cm,体表有纤细横纹,虫体前端表 皮具明显纵行排列,大小不等,数目不同的花缘状表皮突,在前端排 成4行,延至近侧翼处增为8行。 12、结膜吸吮线虫:成虫长约0-5一2cm,虫体呈乳白色,半透明, 虫体除头尾两端体表光滑外,其余部分均折皱为微细横纹,横纹边缘 锐利呈锯齿形。 思考题 1、钩虫卵与脱蛋白膜的蛔虫卵怎样区别? 2、通过输血能否感染丝虫?为什么?, 3、怎样鉴别两种丝虫微丝蚴? 作业:绘钩虫卵、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旋毛虫囊包。 5
15 9、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幼虫移行已达蚊的下唇中,部分虫体己 从下唇前端逸出。 10、中间宿主:淡色库蚊,中华按蚊。 11、美丽筒线虫:虫体长 2—7cm,体表有纤细横纹,虫体前端表 皮具明显纵行排列,大小不等,数目不同的花缘状表皮突,在前端排 成 4 行,延至近侧翼处增为 8 行。 12、结膜吸吮线虫:成虫长约 0-5—2cm,虫体呈乳白色,半透明, 虫体除头尾两端体表光滑外,其余部分均折皱为微细横纹,横纹边缘 锐利呈锯齿形。 思考题 1、钩虫卵与脱蛋白膜的蛔虫卵怎样区别? 2、通过输血能否感染丝虫?为什么? ’ 3、怎样鉴别两种丝虫微丝蚴? 作业:绘钩虫卵、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旋毛虫囊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