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真核生物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及连锁交换均通过有性 过程(减数分裂一受精)实现。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原核生物, 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有性过程。 但细菌细胞内除了染色体外还有一些寄生性复制因子 (如噬菌体和质粒,也被称为核外或染色体外因子),它们 可以在细胞间传递,并且能形成细菌染色体间以及细菌染 色体与核外遗传因子间的重组体。 这种重组体结构类似于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 重组体结构。 ◆拟有性过程:引起细菌、病毒间遗传物质转移与重组的过程 拟有性过程的存在是细菌、病毒的遗传学研究,特别是 作为真核生物的模型研究遗传重组和基因结构的重要前
4.2.2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真核生物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及连锁交换均通过有性 过程(减数分裂—受精)实现。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原核生物, 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有性过程。 但细菌细胞内除了染色体外还有一些寄生性复制因子 (如噬菌体和质粒,也被称为核外或染色体外因子),它们 可以在细胞间传递,并且能形成细菌染色体间以及细菌染 色体与核外遗传因子间的重组体。 ◼ 这种重组体结构类似于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 重组体结构。 拟有性过程:引起细菌、病毒间遗传物质转移与重组的过程。 ◼ 拟有性过程的存在是细菌、病毒的遗传学研究,特别是 作为真核生物的模型研究遗传重组和基因结构的重要前 提
◆4.2.3细菌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 ◆4.2.3.1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 培养物中微生物计数方法是微生物 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其基本过程是: ■对原培养物进行连续稀释; 进行平板涂抹培养; 每个细胞形成一个菌落, 计数菌落: ■ 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原培养物 中的细胞浓度
4.2.3 细菌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 4.2.3.1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 培养物中微生物计数方法是微生物 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其基本过程是: ◼ 对原培养物进行连续稀释; ◼ 进行平板涂抹培养; ◼ 每个细胞形成一个菌落, 计数菌落; ◼ 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原培养物 中的细胞浓度
◆4.2.3.2建立纯系的方法 纯培养 挑取由单个细胞繁殖而 来的菌落进行培养可获 细菌悬浮液 徐布玻璃棒 得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 的纯系。 通常采用平板表面涂布 法或划线法可以获得单 培养皿 培养1~2d 菌落。这种方法获得的 纯系,称为“菌种纯”。 有时采用显微操纵器进 行菌丝尖端切割等方法 从单细胞直接培养建立 单细胞 可见菌落 纯系。这种方法获得的 (肉眼看不见) (每个是相应单细胞的克隆) 纯系称为“菌株纯”。 图 菌的平板培养
4.2.3.2 建立纯系的方法——纯培养 挑取由单个细胞繁殖而 来的菌落进行培养可获 得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 的纯系。 通常采用平板表面涂布 法或划线法可以获得单 菌落。这种方法获得的 纯系,称为“菌种纯”。 有时采用显微操纵器进 行菌丝尖端切割等方法 从单细胞直接培养建立 纯系。这种方法获得的 纯系称为“菌株纯
4.2.3.3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有关。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 ■ 选择培养法。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上的生 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原养型(也称为原生营养型)与营养缺陷 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养培养 基上生长)。 营养突变型的筛选、鉴定方法与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型的 鉴定方法基本一致。 ◆其它突变类型的筛选、鉴定: ■对于其它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型),也可以通过培养条 件的选择培养来筛选与鉴定
4.2.3.3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有关。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 ◼ 选择培养法。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上的生 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原养型(也称为原生营养型)与营养缺陷 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养培养 基上生长)。 ◼ 营养突变型的筛选、鉴定方法与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型的 鉴定方法基本一致。 其它突变类型的筛选、鉴定: ◼ 对于其它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型),也可以通过培养条 件的选择培养来筛选与鉴定
◆4.2.3.4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 ◆选择培养法一次可鉴定、筛选一种突变型,但要检测分离含 有多种突变型的混和菌株,仅采用选择培养法要进行多次试 验才能够达到目的,效率低。 ◆为高效分离、检测在混和群体中不同突变型,黎德伯格夫妇 设计了影印培养法。 ·该方法原理与选择培养法一致,但采用影印法将在完全 培养基上单菌落同时接种到不同选择培养基上同时对所 有菌落进行选择培养,鉴定效率大大提高。 ◆注意: ■(1)最初的培养基是非选择性的,各种突变型都能 够在其上生长; (2)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涂布或划线法,以使培养物菌 落之间要分开
4.2.3.4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 选择培养法一次可鉴定、筛选一种突变型,但要检测分离含 有多种突变型的混和菌株,仅采用选择培养法要进行多次试 验才能够达到目的,效率低。 为高效分离、检测在混和群体中不同突变型,黎德伯格夫妇 设计了影印培养法。 ◼ 该方法原理与选择培养法一致,但采用影印法将在完全 培养基上单菌落同时接种到不同选择培养基上同时对所 有菌落进行选择培养,鉴定效率大大提高。 注意: ◼ (1)最初的培养基是非选择性的,各种突变型都能 够在其上生长; ◼ (2)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涂布或划线法,以使培养物菌 落之间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