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 ·第一节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第二节性连锁遗传分析 ·第三节人类的性染色体异常 ·第四节剂量补偿效应及分子机制 ·第五节连锁交换与重组 ·第六节人类的基因定位
第三章 连锁遗传分析 • 第一节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 第二节 性连锁遗传分析 • 第三节 人类的性染色体异常 • 第四节 剂量补偿效应及分子机制 • 第五节 连锁交换与重组 • 第六节 人类的基因定位
第一节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 性别与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进化而来的。在有的 物种中两条染色体是同形的,有的物种中性染色体是 异形的。前者属于原始的类型,后者属于进化的类型。 性别也是生物的一种重要的性状,但比一般的性状 要复杂得多。从远古到现在性别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热 点,它主要涉及到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 ● 性别决定-指的是在各种因子的调控下,决定了性 腺。 ● 性别分化-是某些体细胞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分化发 育成内外生殖器以及第二性征
第一节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 一 性别与性染色体 • 性染色体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进化而来的。在有的 物种中两条染色体是同形的,有的物种中性染色体是 异形的。前者属于原始的类型,后者属于进化的类型。 性别也是生物的一种重要的性状,但比一般的性状 要复杂得多。从远古到现在性别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热 点,它主要涉及到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 • 性别决定-指的是在各种因子的调控下,决定了性 腺。 • 性别分化-是某些体细胞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分化发 育成内外生殖器以及第二性征
在孟德尔定律第二次发现以前(1891年,)德国的细胞生物 学家爹金(Henking.H)曾经用半翅目的崑虫春做实验 现减数分裂中雄体细胞中含有11对染色体和一条不配对的单条 染色体。 1902年麦克朗发现X染色体。 在1905年斯蒂文斯(Stevens,N)发现拟步行虫属 (Tenebrio molitor)中的一种甲虫雌雄个体的染色体数自是相 同的,但在雄虫中只有一对是异源的,大小不同,其中有 雌性也有 亳的?另豪矗狂甲公找界、嘉文条 就称之为Y染色体。 1914年塞勒(Seiler)证明了在雄蛾中染色体都是同形的 而在雌蛾中有 程关2盘汰他据异然保硅秋一 ,发现了性染色体,现在白经证实了他们的推论
• 在孟德尔定律第二次发现以前(1891年)德国的细胞生物 学家亨金(Henking,H)曾经用半翅目的昆虫蝽做实验,发 现减数分裂中雄体细胞中含有11对染色体和一条不配对的单条 染色体。 1902年麦克朗发现X染色体。 • 在1905年斯蒂文斯(Stevens,N)发现拟步行虫属 (Tenebrio molitor)中的一种甲虫雌雄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相 同的,但在雄虫中只有一对是异源的,大小不同,其中有一条 雌性也有,但成对的;另一条雌性中怎么也找不到,斯蒂文斯 就称之为Y染色体。 • 1914年塞勒(Seiler)证明了在雄蛾中染色体都是同形的, 而在雌蛾中有一对异形染色体。他们根据异形染色体的存在和 性别的相关性,发现了性染色体,现在已经证实了他们的推论 是完全正确的
二人类的性染色体 X和性染色体的发现使人们对性别决定开始有 了正确认识,在20-50年代,人们对此有了进一步 认识,普遍认为Y染色体是生儿育女的决定因素。 有人认为X染色体上有一男性决定因子,当受Y染 色体某成分影响后,则可促使未分化的性腺髓质向 睾丸发育,而皮质退化
二 人类的性染色体 X和Y性染色体的发现使人们对性别决定开始有 了正确认识,在20-50年代,人们对此有了进一步 认识,普遍认为Y染色体是生儿育女的决定因素。 有人认为X染色体上有一男性决定因子,当受Y染 色体某成分影响后,则可促使未分化的性腺髓质向 睾丸发育,而皮质退化
生男生女并非由女方决定的,而主要由男方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染色体,顾名思义是决定性别的 染色体。 人类的生殖细胞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其中 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 体为XX,基因型可用46,XX表示;男性的性染色 为XY,基因型为46,XY。生殖细胞要经过两次减 数分裂,23对染色体变成23条,卵子所含性染色体 只有X一种,而精子可分别含X或Y性染色体
生男生女并非由女方决定的,而主要由男方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染色体,顾名思义是决定性别的 染色体。 人类的生殖细胞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其中 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 体为XX,基因型可用46,XX表示;男性的性染色 为XY,基因型为46,XY。生殖细胞要经过两次减 数分裂,23对染色体变成23条,卵子所含性染色体 只有X一种,而精子可分别含X或Y性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