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到左腹侧结肠或左背侧结肠内的坚硬结粪,为该部位阻塞的特点。但同时也应注意检查骨盆曲和胃状膨大部有无结粪存在,以便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肠阻塞。全大结肠阻塞:病畜痴呆,呈慢性腹痛,肠音明显减弱,病情发展缓慢。直肠检查,凡能摸到的大结肠,其内都充满坚硬粪便。盲肠阻塞:它是发展较慢、病期较长(10~15d)、腹痛轻微的一种大肠阻塞。饮食欲明显减退,但在排泄具有恶臭气味的稀粪时,饮水量有增加趋势:排粪量明显减少,于粪和稀粪交替出现;肠音减弱,无其以盲肠音减弱最为明显。体温、呼吸和脉搏都无明显变化;病畜逐渐消瘦。直肠检查:盲肠内充满坚硬粪便。直肠便秘:多发生于老弱马、骤和驴,腹痛较轻微,仅表现摇尾、举尾,频频作排粪姿势,但排不出粪便。全身无明显变化,有时可继发肠气。手入直肠即可确诊。此外两个部位同时发生阻塞的病例也较常见,如小结肠两个部位阻塞、小结肠与骨盆曲同时发生阻塞、骨盆曲和胃状膨大部同时阻塞以及小肠两个部位同时阻塞。当直肠检查时,应注意辨别上述情况,以便为判断预后和拟定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病程一般讲,小肠、小结肠阻塞比盲肠和大结肠各部阻塞病情发展快而且重,病期多为12d。若小肠阻塞继发胃扩张,或者小结肠阻塞继发严重的肠藏气,都可使病情恶化而缩短病期。盲肠和大结肠各部阻塞,尤其是不完全阻塞的病例,病期可达半月之久。诊断肠阻塞的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大体上可以推断出疾病性质和发病部位。若确定诊断,必须结合直肠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须作剖腹探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根据病情灵活应用“静”、“通”、“补”、“减”、“护”的治疗原则,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适时的解决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静”即镇痛:目的在于阻断疼痛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以恢复大脑皮层对全身机能的调节作用,消除肠管挛,缓解腹痛,并为诊疗工作创造方便条件。兽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5%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100~200m1),安溴注射液(50~100ml),20%硫酸镁注射液(80~120ml),30%安乃近注射液(2040ml),2.5%盐酸氯丙嗪注射液(816ml)。也可用0.25%0.5%普鲁卡因注射液作肾脂肪囊注射,但禁用阿托品、东碱、山若碱、琥珀酰胆碱和吗啡作为镇痛解药。“通”即疏通:目的在于消散结粪,疏通肠道,是治疗肠阻塞的根本措施和中心环节。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泻法,生物软化法,直肠破结法和手术破结法。“补”即补液强心:目的在于维护心血管功能,纠正脱水与失盐,调整酸碱平衡,缓解自体中毒,以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疗效。根据机体脱水和心功能状况,可采取多次静脉注射补液。小肠阻塞,宜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大肠阻塞,宜用复方氯化钠注射与5%葡萄糖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不完全性阻塞,可用0.9%氯化钠溶液,并加适量氯化钾,进行口服补液和灌肠补液。心功能不全者,可肌肉注射20%安钠咖注射液10~20ml。“减”即胃肠减压:及时用胃管导出胃内积液,或者穿肠放气,解除胃肠藏胀状态,降低腹内压,改善血液循环机能。“护”即护理:作适当牵遛活动,防止病畜急剧滚转和摔伤。不同部位肠阻塞的主要疗法:小肠阻塞:小肠阻塞,尤其是十二指肠阻塞时,极易继发胃扩张,故应及时利用胃管排除胃内酸臭液体(有时需要多次排出)。然后灌服液体石蜡(或植物油)1000~2000ml、水合氯醛15~25g,鱼石脂10~15g,乳酸10~15ml。小肠阻塞禁用盐类泻剂。直肠检查时,若能摸到结粪部位,则根据其移动的范围,采用压、握等手法,使结粪破碎。如结粪较长且坚硬,用上述手法和泻剂尚不能破除时,应及早采取手术破结法,即剖腹隔肠破结或切开肠管取出结粪,或者切除该段肠管作吻合术。大肠阻塞:疏通肠道的常用方法有直肠破结法、药物泻法、碳酸盐缓冲剂法等。直肠破26
26 摸到左腹侧结肠或左背侧结肠内的坚硬结粪,为该部位阻塞的特点。但同时也应注意检查骨 盆曲和胃状膨大部有无结粪存在,以便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肠阻塞。 全大结肠阻塞:病畜痴呆,呈慢性腹痛,肠音明显减弱,病情发展缓慢。直肠检查,凡 能摸到的大结肠,其内都充满坚硬粪便。 盲肠阻塞:它是发展较慢、病期较长(10~15d)、腹痛轻微的一种大肠阻塞。饮食欲明 显减退,但在排泄具有恶臭气味的稀粪时,饮水量有增加趋势;排粪量明显减少,干粪和稀 粪交替出现;肠音减弱,尤其以盲肠音减弱最为明显。体温、呼吸和脉搏都无明显变化;病 畜逐渐消瘦。直肠检查:盲肠内充满坚硬粪便。 直肠便秘:多发生于老弱马、骡和驴,腹痛较轻微,仅表现摇尾、举尾,频频作排粪姿 势,但排不出粪便。全身无明显变化,有时可继发肠臌气。手入直肠即可确诊。 此外两个部位同时发生阻塞的病例也较常见,如小结肠两个部位阻塞、小结肠与骨盆曲 同时发生阻塞、骨盆曲和胃状膨大部同时阻塞以及小肠两个部位同时阻塞。当直肠检查时, 应注意辨别上述情况,以便为判断预后和拟定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病程 一般讲,小肠、小结肠阻塞比盲肠和大结肠各部阻塞病情发展快而且重,病期多 为1~2d。若小肠阻塞继发胃扩张,或者小结肠阻塞继发严重的肠臌气,都可使病情恶化而缩 短病期。盲肠和大结肠各部阻塞,尤其是不完全阻塞的病例,病期可达半月之久。 诊断 肠阻塞的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大体上可以推断出疾病性质和发病部位。若确定诊 断,必须结合直肠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须作剖腹探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根据病情灵活应用“静”、“通”、“补”、“减”、“护”的治疗原则,做到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适时的解决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 “静”即镇痛:目的在于阻断疼痛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以恢复大脑皮层对全身机能的调 节作用,消除肠管痉挛,缓解腹痛,并为诊疗工作创造方便条件。兽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 5%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100~200ml),安溴注射液(50~100ml),20%硫酸镁注射液(80~120ml), 30%安乃近注射液(20~40ml),2.5%盐酸氯丙嗪注射液(8~16ml)。也可用0.25%~0.5%普鲁 卡因注射液作肾脂肪囊注射,但禁用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琥珀酰胆碱和吗啡作为 镇痛解痉药。 “通”即疏通:目的在于消散结粪,疏通肠道,是治疗肠阻塞的根本措施和中心环节。 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泻法,生物软化法,直肠破结法和手术破结法。 “补”即补液强心:目的在于维护心血管功能,纠正脱水与失盐,调整酸碱平衡,缓解 自体中毒,以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疗效。根据机体脱水和心功能状况,可采取多次静脉注 射补液。小肠阻塞,宜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大肠阻塞,宜用复方氯化钠注射与5%葡萄糖注 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不完全性阻塞,可用0.9%氯化钠溶液,并加适量氯化钾,进行口 服补液和灌肠补液。心功能不全者,可肌肉注射20%安钠咖注射液10~20ml。 “减”即胃肠减压:及时用胃管导出胃内积液,或者穿肠放气,解除胃肠臌胀状态,降 低腹内压,改善血液循环机能。 “护”即护理:作适当牵遛活动,防止病畜急剧滚转和摔伤。 不同部位肠阻塞的主要疗法: 小肠阻塞:小肠阻塞,尤其是十二指肠阻塞时,极易继发胃扩张,故应及时利用胃管排 除胃内酸臭液体(有时需要多次排出)。然后灌服液体石蜡(或植物油)1000~2000ml、水 合氯醛15~25g,鱼石脂10~15g,乳酸10~15ml。小肠阻塞禁用盐类泻剂。直肠检查时,若能 摸到结粪部位,则根据其移动的范围,采用压、握等手法,使结粪破碎。如结粪较长且坚硬, 用上述手法和泻剂尚不能破除时,应及早采取手术破结法,即剖腹隔肠破结或切开肠管取出 结粪,或者切除该段肠管作吻合术。 大肠阻塞:疏通肠道的常用方法有直肠破结法、药物泻法、碳酸盐缓冲剂法等。直肠破
结法:可选用适当的手法(以压、捶法为主)隔肠破除骨盆曲、小结肠阻塞的结粪。破结时,严防用力过猛、动作粗暴,以免损伤肠壁,造成肠破裂或肠穿孔。此外,顶压胃状膨大部的结粪,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必要时也可采用手术破结法。泻法:利用油类、盐类泻剂治疗肠阻塞。常用的油类泻剂有液体石蜡,植物油(500~2000ml),葩麻油(200~300ml);常用的盐类泻剂有硫酸钠或硫酸镁(300~800g,稀释成6%的浓度),人工盐(300~800g),3%食盐溶液(0.8g/kg,),临床上常将油类与盐类泻剂合并应用。同时,配合应用镇痛剂、止酵剂和酐剂(大黄、陈皮)。关于泻剂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的确定,应视病畜体质的强弱、结粪的硬度,作适当调配。年老体弱、怀孕的病畜,宜加大油类泻剂的用量,减少盐类泻剂用量;年轻体壮,结粪坚硬者,盐类泻剂用量宜大,减少或不减油类泻剂的用量。常用配方:硫酸钠200?300g,液体石蜡500?1000ml,水合氯醛15?25g,芳香氨30?60ml,陈皮50?80ml,加水溶解,胃管灌服(成年马、骤)。液体石蜡150ml,甘油100ml,鱼石脂10g,酒精50ml,常水适量,内服(半岁驹)。碳酸盐缓冲剂法:不完全性肠阻塞可内服碳酸盐缓冲剂(碳酸钠150g,碳酸氢钠250g,氯化钠100g,氯酸钾20g,常水8~14L)。生物学软化法:应用醋曲、酵母粉和发面等,治疗顽固性盲肠阻塞、胃状膨大部阻塞。醋曲(即制作食醋用的曲种)300~500g,充分研细,加温水(37~39℃)3~5L,水合氯醛15~25g,边搅边灌服(用胃管灌),或者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灌服。发面(即已发酵的面团)0.51kg,加温水适量,调成糊状,灌服。酵母粉500g,温水1000~2000ml,一次灌服。电针治结:电疗机一台,10cm长新针两支。病畜站立保定,取穴关元俞(位于背最长肌下缘与最后肋骨交点的凹陷处,左右各一穴)。穴位剪毛、消毒;针与水平呈45度角,斜向内下方刺入7~8cm深(针尖刺入肾囊为度):在针柄上分别连接两个电极,电压和频率的调节,须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维持强直状态数秒钟:然后,再倒转调节钮,即由高到低、由快到慢;如此反复一次约需10min,重复操作2~3次既可。通电后,腹肌呈现与电流频率相一致的节律性收缩,肠音增强。主治:大结肠和小结肠轻度阻塞。中兽医称肠阻塞为结症,治以通肠利便,消积理气为主。治疗大肠阻塞,可用大承气汤、加味承气汤、麻仁承气汤、当归蓉汤和加减化铁膏。大承气汤:大黄120g,厚朴60g,积实60g,芒硝120g,将前三味药研成细末,再加芒硝,开水冲,候温灌服。方中若加神曲、麻仁、青木香、香附子、木通,称加味承气汤。单加麻仁者,称为麻仁承气汤。气胀者加木香、莱子:体壮结粪坚硬者加玉片、二丑、千金子;热盛者加金银花、连翘、子等。当归蓉汤:用于老龄、体弱、产前和产后的便秘。当归120~240(麻油炒)、肉蓉60~120g(黄酒浸蒸),番泻叶30~60g,广木香15~20g,川厚朴20~30g,炒积壳30~60g,醋香附3060g(另研):翼麦1520g,通草1015g,六曲70g,共为末(香附另研),开水调成糊状,慢火煎10min为度,注意搅动,勿令煎焦。候温加入生麻油250500ml,灌服。孕畜去翟麦、通草,加炒白芍以安胎。加减化铁膏:千金子60~90g,二丑30g,滑石30g,木香15g,通草10g,共为末,加猪油250~500g或煎汤后再加猪油,灌服。用于治疗盲肠、胃状膨大部阻塞。直肠便秘:应用掏结法,边掏边灌肠,往往可以迅速得到治愈。若直肠黏膜发炎肿胀者,用0.1%高锰酸钾溶液和5%硫酸镁溶液分别灌肠;并以0.2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30~50ml、青霉素80万~160万IU,后海穴封闭。也可用液体石蜡灌肠,有助于排出结粪。多段肠阻塞:根据具体病例可采用压、捶等手法破除结粪,或者采用手术破结法。而单纯药物疗法效果欠佳,容易拖延病期,引起继发症,造成不良后果。27
27 结法:可选用适当的手法(以压、捶法为主)隔肠破除骨盆曲、小结肠阻塞的结粪。破结时, 严防用力过猛、动作粗暴,以免损伤肠壁,造成肠破裂或肠穿孔。此外,顶压胃状膨大部的 结粪,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必要时也可采用手术破结法。 泻法:利用油类、盐类泻剂治疗肠阻塞。常用的油类泻剂有液体石蜡,植物油(500~2 000ml),蓖麻油(200~300ml);常用的盐类泻剂有硫酸钠或硫酸镁(300~800g,稀释成6% 的浓度),人工盐(300~800g),3%食盐溶液(0.8g/kg,),临床上常将油类与盐类泻剂 合并应用。同时,配合应用镇痛剂、止酵剂和酊剂(大黄酊、陈皮酊)。 关于泻剂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的确定,应视病畜体质的强弱、结粪的硬度,作适当调配。 年老体弱、怀孕的病畜,宜加大油类泻剂的用量,减少盐类泻剂用量;年轻体壮,结粪坚硬 者,盐类泻剂用量宜大,减少或不减油类泻剂的用量。常用配方:硫酸钠200? 300g,液体 石蜡500? 1 000ml,水合氯醛15? 25g,芳香氨醑30? 60ml,陈皮酊50? 80ml,加水溶解, 胃管灌服(成年马、骡)。液体石蜡150ml,甘油100ml,鱼石脂10g,酒精50ml,常水适量, 内服(半岁驹)。 碳酸盐缓冲剂法:不完全性肠阻塞可内服碳酸盐缓冲剂(碳酸钠150g,碳酸氢钠250g, 氯化钠100g,氯酸钾20g,常水8~14L)。 生物学软化法:应用醋曲、酵母粉和发面等,治疗顽固性盲肠阻塞、胃状膨大部阻塞。 醋曲(即制作食醋用的曲种)300~500g,充分研细,加温水(37~39℃)3~5L,水合氯醛15~25g, 边搅边灌服(用胃管灌),或者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灌服。 发面(即已发酵的面团)0.5~1kg,加温水适量,调成糊状,灌服。酵母粉 500g,温水 1 000~2 000ml,一次灌服。 电针治结:电疗机一台,10cm 长新针两支。病畜站立保定,取穴关元俞(位于背最长 肌下缘与最后肋骨交点的凹陷处,左右各一穴)。穴位剪毛、消毒;针与水平呈45 度角, 斜向内下方刺入7~8cm 深(针尖刺入肾囊为度);在针柄上分别连接两个电极,电压和频率 的调节,须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维持强直状态数秒钟;然后,再倒转调节钮,即由高到低、 由快到慢;如此反复一次约需10min,重复操作2~3 次既可。通电后,腹肌呈现与电流频率 相一致的节律性收缩,肠音增强。主治:大结肠和小结肠轻度阻塞。 中兽医称肠阻塞为结症,治以通肠利便,消积理气为主。治疗大肠阻塞,可用大承气汤、 加味承气汤、麻仁承气汤、当归苁蓉汤和加减化铁膏。 大承气汤:大黄120g,厚朴60g,枳实60g,芒硝120g,将前三味药研成细末,再加芒硝, 开水冲,候温灌服。方中若加神曲、麻仁、青木香、香附子、木通,称加味承气汤。 单加麻仁者,称为麻仁承气汤。气胀者加木香、莱菔子;体壮结粪坚硬者加玉片、二丑、 千金子;热盛者加金银花、连翘、栀子等。 当归苁蓉汤:用于老龄、体弱、产前和产后的便秘。当归120~240(麻油炒)、肉苁蓉 60~120g(黄酒浸蒸),番泻叶30~60g,广木香15~20g,川厚朴20~30g,炒枳壳30~60g,醋 香附30~60g(另研),瞿麦15~20g,通草10~15g,六曲70g,共为末(香附另研),开水调 成糊状,慢火煎10min 为度,注意搅动,勿令煎焦。候温加入生麻油250~500ml,灌服。孕 畜去瞿麦、通草,加炒白芍以安胎。 加减化铁膏:千金子60~90g,二丑30g,滑石30g,木香15g,通草10g,共为末,加猪油 250~500g 或煎汤后再加猪油,灌服。用于治疗盲肠、胃状膨大部阻塞。 直肠便秘:应用掏结法,边掏边灌肠,往往可以迅速得到治愈。若直肠黏膜发炎肿胀者, 用0.1%高锰酸钾溶液和5%硫酸镁溶液分别灌肠;并以0.2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30~50ml、青 霉素80 万~160 万IU,后海穴封闭。也可用液体石蜡灌肠,有助于排出结粪。 多段肠阻塞:根据具体病例可采用压、捶等手法破除结粪,或者采用手术破结法。而单 纯药物疗法效果欠佳,容易拖延病期,引起继发症,造成不良后果
关于各个部位肠阻塞,除上述一些主要疗法外,为提高疗效,缩短病期,尚可的情选用下列辅助疗法:为促进肠动和分泌机能,可用10%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静脉注射。灌服泻剂后出现肠音者,可皮下注射2%毛果芸香碱注射液2~5ml或0.1%氨甲酰胆碱注射液1~2ml。用肥皂水或1%食盐水灌肠。肠痉挛(IntestinalSpasm)肠痉挛又称肠痛、挛疝、卡他性肠痛、卡他性肠挛,是由于肠平滑肌受到异常刺激发生控挛性收缩,并以明显的间歇性腹痛为特征的一种腹痛病。病因肠痉挛多因气温和湿度的剧烈变化、风雪侵袭、汗后淋雨、寒夜露宿、暴饮冷水、采食霜冻或发霉、腐败的草料等而引起。此外消化不良、胃肠的炎症、肠道溃疡或肠道内寄生虫及其毒素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内在致病因素,它们能使肠黏膜下神经丛(麦氏神经丛)和肠肌神经丛(欧氏神经丛)的敏感性增高。症状间歇性的腹痛是肠痉挛的特征。腹痛发作时,病畜表现前肢刨地,后肢踢腹,回顾腹部,起卧不安,卧地滚转,持续5~10min后,便进入间歇期。在间歇期,病畜外观上似健畜,安静站立,有的尚能采食和饮水。但经过10~30min,腹痛又发作,经5~10min后又进入腹痛间歇期。有的病畜,随着时间的推移,腹痛逐渐减轻,间歇期延长,常不药而愈。病畜除表现间歇性腹痛外,还有下列症状:病轻者,口腔湿润,口色正常或色淡;病重者,口色发白,口温偏低,耳鼻部发凉。除腹痛发作时呼吸急促外,体温、呼吸、脉搏变化不大。大、小肠音增强,连绵不断,有时在数步之外都可听到高朗的肠音:偶而出现金属音。随肠音增强,排粪次数也相应增加,粪便很快由干变稀,但其量逐渐减少。病程及预后本病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从几十分钟至几个小时,若给予适当治疗,可迅速痊愈。如经治疗,症状不见减轻,腹痛加剧,全身症状也随之恶化,这表明继发了肠变位或肠阻塞,预后要慎重。治疗治疗原则是解除肠痉挛,清肠止酵。解痉镇痛:可皮下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20~40ml或静脉注射安溴注射液50~100ml:也可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100~200ml,或者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著碱注射液3~5ml(10mg/ml)a清肠止酵:可用水合氯醛8g,樟脑粉8g,植物油(或液体石蜡)500ml,内服,或者用人工盐300g,芳香氨30~60ml,陈皮50~80ml,水合氯醛8~15g,加水溶解,内服。也可用人工盐300g,鱼石脂15~20g、酒精50ml,加水溶解,内服。中兽医称肠挛为冷痛和伤水起卧,治以温中散寒、和血顺气为主。宜用桔皮散:青皮、陈皮、官桂、小茴香,白芷、当归、台乌各15g,细辛6g,元胡12g,厚朴20g,共为末,加白酒60ml,开水冲,候温灌服:针治三江、姜牙、耳尖等穴或电针关元俞。肠膨气(IntestinalTympany)肠气又称肠胀、风气疝,是因肠消化机能紊乱,肠内容物产气旺盛,肠道排气过程不畅或完全受阻,导致气体积聚于某部分或大部分肠管内,引起肠管藏胀的一种腹痛病。病因原发性肠气主要是突然采食了过量容易发酵的饲料所致,如幼嫩首宿、红三叶、白三叶、青燕麦、為青草、堆积发热的青草以及玉米、大麦和豆类饲料。初到高原地区的马、骤往往易发生肠气。一般认为与气压低、氧不足和过劳等引起的气象应激和过劳应激有关。当牲畜适应高原环境之后,发病率显著降低。继发性肠膨气,常继发于肠阻塞和肠变位。在弥漫性腹膜炎,慢性消化不良等病程中,有时也继发肠藏气。症状原发性肠藏气,发病急促,通常在食后2~4h发病。病畜腹部迅速膨大甚至突起,腹壁紧张,叩诊呈鼓音。腹痛,病初为间歇性腹痛,以后则转为持续性腹痛,腹痛随气加重而加剧;末期,因肠管极度膨胀而逐渐陷于麻痹,腹痛减轻甚至消失:肌肉震颤。28
28 关于各个部位肠阻塞,除上述一些主要疗法外,为提高疗效,缩短病期,尚可酌情选用 下列辅助疗法:为促进肠蠕动和分泌机能,可用10%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静脉注射。灌 服泻剂后出现肠音者,可皮下注射2%毛果芸香碱注射液2~5ml 或0.1%氨甲酰胆碱注射液 1~2ml。用肥皂水或1%食盐水灌肠。 肠痉挛 (Intestinal Spasm) 肠痉挛又称肠痛、痉挛疝、卡他性肠痛、卡他性肠痉挛,是由于肠平滑肌受到异常刺激 发生痉挛性收缩,并以明显的间歇性腹痛为特征的一种腹痛病。 病因 肠痉挛多因气温和湿度的剧烈变化、风雪侵袭、汗后淋雨、寒夜露宿、暴饮冷水、 采食霜冻或发霉、腐败的草料等而引起。此外消化不良、胃肠的炎症、肠道溃疡或肠道内寄 生虫及其毒素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内在致病因素,它们能使肠黏膜下神经丛(麦氏神经丛)和 肠肌神经丛(欧氏神经丛)的敏感性增高。 症状 间歇性的腹痛是肠痉挛的特征。腹痛发作时,病畜表现前肢刨地,后肢踢腹,回 顾腹部,起卧不安,卧地滚转,持续5~10min 后,便进入间歇期。在间歇期,病畜外观上似 健畜,安静站立,有的尚能采食和饮水。但经过10~30min,腹痛又发作,经5~10min后又进 入腹痛间歇期。有的病畜,随着时间的推移,腹痛逐渐减轻,间歇期延长,常不药而愈。病 畜除表现间歇性腹痛外,还有下列症状:病轻者,口腔湿润,口色正常或色淡;病重者,口 色发白,口温偏低,耳鼻部发凉。除腹痛发作时呼吸急促外,体温、呼吸、脉搏变化不大。 大、小肠音增强,连绵不断,有时在数步之外都可听到高朗的肠音;偶而出现金属音。随肠 音增强,排粪次数也相应增加,粪便很快由干变稀,但其量逐渐减少。 病程及预后 本病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从几十分钟至几个小时,若给予适当治疗,可迅 速痊愈。如经治疗,症状不见减轻,腹痛加剧,全身症状也随之恶化,这表明继发了肠变位 或肠阻塞,预后要慎重。 治疗 治疗原则是解除肠痉挛,清肠止酵。 解痉镇痛:可皮下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20~40ml 或静脉注射安溴注射液50~100ml;也 可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100~200ml,或者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3~5ml (10mg/ml)。 清肠止酵:可用水合氯醛8g,樟脑粉8g,植物油(或液体石蜡)500ml,内服,或者用 人工盐300g,芳香氨醑30~60ml,陈皮酊50~80ml,水合氯醛8~15g,加水溶解,内服。也可 用人工盐300g,鱼石脂15~20g、酒精50ml,加水溶解,内服。 中兽医称肠痉挛为冷痛和伤水起卧,治以温中散寒、和血顺气为主。宜用桔皮散:青皮、 陈皮、官桂、小茴香,白芷、当归、台乌各15g,细辛6g,元胡12g,厚朴20g,共为末,加 白酒60ml,开水冲,候温灌服;针治三江、姜牙、耳尖等穴或电针关元俞。 肠臌气(Intestinal Tympany) 肠臌气又称肠臌胀、风气疝,是因肠消化机能紊乱,肠内容物产气旺盛,肠道排气过程 不畅或完全受阻,导致气体积聚于某部分或大部分肠管内,引起肠管臌胀的一种腹痛病。 病因 原发性肠臌气主要是突然采食了过量容易发酵的饲料所致,如幼嫩苜蓿、红三叶、 白三叶、青燕麦、蔫青草、堆积发热的青草以及玉米、大麦和豆类饲料。 初到高原地区的马、骡往往易发生肠臌气。一般认为与气压低、氧不足和过劳等引起的 气象应激和过劳应激有关。当牲畜适应高原环境之后,发病率显著降低。 继发性肠臌气,常继发于肠阻塞和肠变位。在弥漫性腹膜炎,慢性消化不良等病程中, 有时也继发肠臌气。 症状 原发性肠臌气,发病急促,通常在食后2~4h 发病。病畜腹部迅速膨大甚至突起, 腹壁紧张,叩诊呈鼓音。腹痛,病初为间歇性腹痛,以后则转为持续性腹痛,腹痛随臌气加 重而加剧;末期,因肠管极度膨胀而逐渐陷于麻痹,腹痛减轻甚至消失;肌肉震颤
肠音在病初增强,并带有明显的金属音,以后则减弱甚至消失;病初多排稀软粪便,以后则完全停止排粪。口黏膜由湿润逐渐变为干燥,可视黏膜发红甚至发,体表静脉充盈。呼吸加快,严重者呈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脉搏减弱;体温正常或稍高。直肠检查:原发性肠气为广泛性气,手入直肠便可触及。广泛性肠气也可能因小结肠阻塞或某种类型的肠变位所致,在诊断上应特别注意。继发性肠膨气具有与原发性肠膨气相同的症状,为进一步查明继发肠膨气的原因,应进行直肠检查或结合腹腔穿刺综合确定。当穿刺液混浊带微红色甚至呈深红色,白细胞数增多,含有大量蛋白质时,可怀疑为肠变位引起的肠气。病程及预后原发性肠气多取急性经过,病程一般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大多数病畜可以痊愈。继发性肠气的预后,依原发病而异。治疗治疗原则是排气减压、镇痛解和清肠止酵。排气减压:根据撒气程度可采取相应处理。肠气不严重者,可应用泻剂、止酵剂,清除肠内容物,以巩固疗效。当腹围显著胀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的严重肠气,应当机立断采用穿肠排气法:排气后,通过放气针头注入止酵剂。穿刺放气,除一般常用的盲肠和直肠内放气外,尚可穿刺藏气严重的肠管(直肠检查确定)进行放气,也可达到目的。不论采取那种排气减压方法,为预防继发腹膜炎,于放气后宜向腹腔中注入抗菌消炎药物。常用青霉素240万360万IU,溶于温生理盐水注射液(3740℃)500ml,0.25%普鲁卡因注射液20~40ml,腹腔注射。镇静解控:常用的药物有安近、水合氯醛、安漠注射液等。也可用0.25%普鲁卡因注射液200~300ml,缓慢地作静脉注射。清肠止酵:可用人工盐200~300g(或其它泻剂),鱼石脂15~20g(或芳香氨醋30~60ml),常水5~6L,灌服。为恢复和增强胃肠机能可用10%氯化钠溶液200~500ml,静脉注射。在高原地区,当大批马骤发生原发性肠藏气时,除采用穿肠排气法进行急救外,还可就地取材,每匹马骤可灌服浓茶水11.5L,白酒150~250ml。继发性肠藏气,在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病情适时地按原发性肠气的方法进行治疗。此外应注意心脏功能,自体中毒和脱水等变化,进行对症治疗。中兽医称肠藏气为肚胀或气结,治以消胀破气,宽肠通便为主。宜用丁香散:丁香30g,木香20g,董香20g,青皮22g,陈皮22g,玉片15g,生二丑25g,厚朴60g,积实15g,共为末,开水冲,加植物油300ml,灌服。腹痛剧烈者,加乌药、香附;阳气衰微,耳鼻发凉,脉细弱者,先以党参、肉桂煎汤内服后,再用丁香散。针治:后海、脾俞、关元俞、大肠俞等穴。肠变位(IntestinalDislocation)肠变位又称机械性肠阻塞和变位,是由于肠管的自然位置发生改变,致使肠系膜或肠间膜受到挤压绞窄,肠腔发生机械性闭塞和肠壁局部发生循环障碍的一组重剧性腹痛病。肠变位包括二干余种病,通常归纳为肠扭转、肠缠结,肠嵌闭和肠套叠四种类型。肠扭转(intestinalvolvulus):肠扭转是肠管沿其纵轴或以肠系膜基部为轴发生程度不同的扭转。肠管也可沿横轴发生折转,称为折叠。如小肠扭转、小肠系膜根部扭转、盲肠扭转或折叠、左侧大结肠扭转或折叠、小结肠扭转等。肠缠结(intestinalstrangulation):肠缠结又称肠缠络或肠绞窄,是一段肠管与另一段肠管或与肠系膜、腹腔肿瘤的根蒂、韧带(如肝镰状韧带、肾脾韧带)、结缔组织索条、精索为轴心进行缠绕在一起,引起肠腔闭塞不通。如空肠缠结、小结肠缠结。肠嵌闭(intestinalincarceration):肠嵌闭又称肠嵌顿,是一段肠管连同其肠系膜坠入与腹腔相通的先天性孔穴或病理性破裂孔内,并卡在其中使肠腔闭塞不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肠或小结肠坠入腹股沟管、大网膜孔、肠系膜破裂孔和隔肌破裂孔内等。29
29 肠音在病初增强,并带有明显的金属音,以后则减弱甚至消失;病初多排稀软粪便,以 后则完全停止排粪。口黏膜由湿润逐渐变为干燥,可视黏膜发红甚至发绀,体表静脉充盈。 呼吸加快,严重者呈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脉搏减弱;体温正常或稍高。直肠检查: 原发性肠臌气为广泛性臌气,手入直肠便可触及。广泛性肠臌气也可能因小结肠阻塞或某种 类型的肠变位所致,在诊断上应特别注意。 继发性肠臌气具有与原发性肠臌气相同的症状,为进一步查明继发肠臌气的原因,应进 行直肠检查或结合腹腔穿刺综合确定。当穿刺液混浊带微红色甚至呈深红色,白细胞数增多, 含有大量蛋白质时,可怀疑为肠变位引起的肠臌气。 病程及预后 原发性肠臌气多取急性经过,病程一般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如能及早发 现,及时治疗,大多数病畜可以痊愈。继发性肠臌气的预后,依原发病而异。 治疗 治疗原则是排气减压、镇痛解痉和清肠止酵。 排气减压:根据臌气程度可采取相应处理。肠臌气不严重者,可应用泻剂、止酵剂,清 除肠内容物,以巩固疗效。当腹围显著胀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的严重肠臌气,应当机立 断采用穿肠排气法;排气后,通过放气针头注入止酵剂。穿刺放气,除一般常用的盲肠和直 肠内放气外,尚可穿刺臌气严重的肠管(直肠检查确定)进行放气,也可达到目的。 不论采取那种排气减压方法,为预防继发腹膜炎,于放气后宜向腹腔中注入抗菌消炎药 物。常用青霉素240 万~360 万IU,溶于温生理盐水注射液(37~40℃)500ml,0.25%普鲁卡 因注射液20~40ml,腹腔注射。 镇静解痉:常用的药物有安乃近、水合氯醛、安溴注射液等。也可用0.25%普鲁卡因注 射液200~300ml,缓慢地作静脉注射。 清肠止酵:可用人工盐200~300g(或其它泻剂),鱼石脂15~20g(或芳香氨醑30~60ml), 常水5~6L,灌服。为恢复和增强胃肠机能可用10%氯化钠溶液200~500ml,静脉注射。 在高原地区,当大批马骡发生原发性肠臌气时,除采用穿肠排气法进行急救外,还可就 地取材,每匹马骡可灌服浓茶水1~1.5L,白酒150~250ml。 继发性肠臌气,在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病情适时地按原发性肠臌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应注意心脏功能,自体中毒和脱水等变化,进行对症治疗。 中兽医称肠臌气为肚胀或气结,治以消胀破气,宽肠通便为主。宜用丁香散:丁香30g, 木香20g,藿香20g,青皮22g,陈皮22g,玉片15g,生二丑25g,厚朴60g,枳实15g,共为末, 开水冲,加植物油300ml,灌服。腹痛剧烈者,加乌药、香附;阳气衰微,耳鼻发凉,脉细 弱者,先以党参、肉桂煎汤内服后,再用丁香散。 针治:后海、脾俞、关元俞、大肠俞等穴。 肠变位(Intestinal Dislocation) 肠变位又称机械性肠阻塞和变位疝,是由于肠管的自然位置发生改变,致使肠系膜或肠 间膜受到挤压绞窄,肠腔发生机械性闭塞和肠壁局部发生循环障碍的一组重剧性腹痛病。 肠变位包括二十余种病,通常归纳为肠扭转、肠缠结,肠嵌闭和肠套叠四种类型。 肠扭转(intestinal volvulus):肠扭转是肠管沿其纵轴或以肠系膜基部为轴发生程 度不同的扭转。肠管也可沿横轴发生折转,称为折叠。如小肠扭转、小肠系膜根部扭转、盲 肠扭转或折叠、左侧大结肠扭转或折叠、小结肠扭转等。 肠缠结(intestinal strangulation):肠缠结又称肠缠络或肠绞窄,是一段肠管与另 一段肠管或与肠系膜、腹腔肿瘤的根蒂、韧带(如肝镰状韧带、肾脾韧带)、结缔组织索条、 精索为轴心进行缠绕在一起,引起肠腔闭塞不通。如空肠缠结、小结肠缠结。 肠嵌闭(intestinal incarceration):肠嵌闭又称肠嵌顿,是一段肠管连同其肠系膜 坠入与腹腔相通的先天性孔穴或病理性破裂孔内,并卡在其中使肠腔闭塞不通,引起血液循 环障碍。如小肠或小结肠坠入腹股沟管、大网膜孔、肠系膜破裂孔和膈肌破裂孔内等
肠套叠(intestinalinvagination):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邻的肠管之中,致使相互套入的肠段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渗出等过程,引起肠管粘连、肠腔闭塞不通。如空肠套入空肠、空肠套入回肠、回肠套入盲肠、盲肠尖部套入盲肠体部、十二指肠由于逆蜻动套入胃内、小结肠套入横结肠等。病因关于构成肠变位的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一般将病因大致归纳为机械性(如肠嵌闭)和机能性(如肠扭转、缠结、套叠)两种,但二者常互相影响,同时存在。从机械性病因为主的肠嵌闭来看,先天性孔穴或后天性病理裂孔的存在是发生肠嵌闭的主要因素。在腹压增大的条件下(如剧烈地跳跃、奔跑、难产、交配、便秘、里急后重和肠藏气等),偶尔将小肠或小结肠压入孔隙而致病。但盲肠和大结肠很少发生这种情况。根据孔隙的大小不同,有时被挤入的肠段,可能因肠蠕动而继续深入,也可能因肠蠕动而不断退出,特别是在腹压减低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就更大。机能性肠变位是由于肠机能变化(如肠蠕动增强或弛缓)或其它因素(如突然摔倒、打滚、跳越障碍等)影响下导致肠扭转、缠结和套叠的发生。能引起肠机能变化的因素有突然受凉,冰冷的饮水和饲料,肠卡他、肠炎、肠内容物性状的改变,肠道寄生虫和全身麻醉状态等。肠缠结多在肠蠕动机能异常增强的情况下发生,因游离性大而且肠管较细的小肠,在体位改变、腹压增高时容易发生肠缠结。而当某段肠管蠕动增强,而与其相邻的肠管处于正常或弛缓状态时,容易发生肠套叠。当肠管充盈,肠蠕动机能增强甚至呈持续性收缩,使肠管相互挤压,往往可以成为肠扭转的重要因素。此外体位剧烈改变(如打滚、摔倒、跳跃等),可发生小肠或小结肠沿其系膜根的纵轴扭转:个别肠段被液体、气体、粪便充胀或泥沙沉积时,当此段肠管因受到刺激而引起肠蠕动增强,而相邻的肠管又处于相对的弛缓状态时,也同样可以成为肠扭转的原因。症状病畜食欲废绝,口腔干燥,肠音微弱或消失,排恶臭稀粪,并混有黏液和血液。腹痛由间性腹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烈腹痛,病畜极度不安,急起急卧,急剧滚转,仰卧抱胸,驱赶不起,即使用大剂量的镇痛药,腹痛症状也常无明显减轻或仅起到短暂的止痛作用:在疾病后期,腹痛变得持续而沉重。随疾病的发展,体温升高,出汗,肌肉震颤:脉率增快可达100次/min以上,脉搏细弱或脉不感于手:呼吸急促,结膜暗红或发,四肢及耳鼻发凉,微血管再充盈时间显著延长(4s以上)。腹腔穿刺液检查:腹腔液呈粉红色或红色。血液学检查:血沉明显减慢。直肠检查:直肠空虚,内有较多的黏液。当前肠系膜扭转时,胃和空肠膨胀,空肠粗如前臂,前肠系膜呈螺旋扭转,触及时病蓄剧痛不安:当左侧大结肠扭转时,盲肠藏气,有四条纵带和四列肠袋的左腹侧结肠位置在上方,较光滑的左背侧结肠位置在下方或两者平行并列,沿此肠段向前可摸到螺旋状的扭转部,触及时病畜表现剧痛;当空肠缠结(或小结肠缠结)时,胃和空肠膨胀(或盲肠、大结肠膨胀)、缠结处的肠管、肠系膜或韧带缠结成绳结状;若与腹腔肿瘤的根蒂缠结时,还可发现肿瘤及紧张的肿瘤蒂基部;当小肠(或小结肠)腹股沟嵌闭时,相应的肠管膨胀,前肠系膜(或后肠系膜)向后下方腹股沟管口倾斜,小肠肠祥(或小结肠肠祥)走向腹股沟管,牵拉时病畜剧痛不安:当肠套叠时,常可在发生套者处摸到如同前臂或上臂粗的圆柱状肉样肠段,触压该部时,病畜表现剧痛。当直肠检查仍不能确定肠变位的性质时,可进行剖腹探查。病程及预后依据肠变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病程颇不一致,一般为10~48h;变位轻者,可能拖延更长时间。凡病情发展较快,腹痛剧烈,体温升高,脉搏细弱,脉率超过120次/min;眼结膜发,呼吸急促,肌肉震颤,应用一般镇痛药物无效者,预后不良。治疗治疗原则是尽早施行手术整复,搞好术后护理。为保证病畜的抗病能力,除应及时应用镇痛剂以减轻疼痛刺激外,还应采取减压,补液、强心,服用新霉素或注射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制止肠道菌群紊乱,减少内毒素生成,以维30
30 肠套叠(intestinal invagination):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邻的肠管之中,致使相 互套入的肠段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渗出等过程,引起肠管粘连、肠腔闭塞不通。如空肠套入 空肠、空肠套入回肠、回肠套入盲肠、盲肠尖部套入盲肠体部、十二指肠由于逆蠕动套入胃 内、小结肠套入横结肠等。 病因 关于构成肠变位的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一般将病因大致归纳为机械性(如肠 嵌闭)和机能性(如肠扭转、缠结、套叠)两种,但二者常互相影响,同时存在。从机械性 病因为主的肠嵌闭来看,先天性孔穴或后天性病理裂孔的存在是发生肠嵌闭的主要因素。在 腹压增大的条件下(如剧烈地跳跃、奔跑、难产、交配、便秘、里急后重和肠臌气等),偶 尔将小肠或小结肠压入孔隙而致病。但盲肠和大结肠很少发生这种情况。根据孔隙的大小不 同,有时被挤入的肠段,可能因肠蠕动而继续深入,也可能因肠蠕动而不断退出,特别是在 腹压减低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就更大。 机能性肠变位是由于肠机能变化(如肠蠕动增强或弛缓)或其它因素(如突然摔倒、打 滚、跳越障碍等)影响下导致肠扭转、缠结和套叠的发生。能引起肠机能变化的因素有突然 受凉,冰冷的饮水和饲料,肠卡他、肠炎、肠内容物性状的改变,肠道寄生虫和全身麻醉状 态等。肠缠结多在肠蠕动机能异常增强的情况下发生,因游离性大而且肠管较细的小肠,在 体位改变、腹压增高时容易发生肠缠结。而当某段肠管蠕动增强,而与其相邻的肠管处于正 常或弛缓状态时,容易发生肠套叠。当肠管充盈,肠蠕动机能增强甚至呈持续性收缩,使肠 管相互挤压,往往可以成为肠扭转的重要因素。此外体位剧烈改变(如打滚、摔倒、跳跃等), 可发生小肠或小结肠沿其系膜根的纵轴扭转;个别肠段被液体、气体、粪便充胀或泥沙沉积 时,当此段肠管因受到刺激而引起肠蠕动增强,而相邻的肠管又处于相对的弛缓状态时,也 同样可以成为肠扭转的原因。 症状 病畜食欲废绝,口腔干燥,肠音微弱或消失,排恶臭稀粪,并混有黏液和血液。 腹痛由间歇性腹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烈腹痛,病畜极度不安,急起急卧,急剧滚转,仰卧抱 胸,驱赶不起,即使用大剂量的镇痛药,腹痛症状也常无明显减轻或仅起到短暂的止痛作用; 在疾病后期,腹痛变得持续而沉重。随疾病的发展,体温升高,出汗,肌肉震颤;脉率增快, 可达100 次/min 以上,脉搏细弱或脉不感于手;呼吸急促,结膜暗红或发绀,四肢及耳鼻 发凉,微血管再充盈时间显著延长(4s 以上)。 腹腔穿刺液检查:腹腔液呈粉红色或红色。血液学检查:血沉明显减慢。 直肠检查:直肠空虚,内有较多的黏液。当前肠系膜扭转时,胃和空肠膨胀,空肠粗如 前臂,前肠系膜呈螺旋扭转,触及时病畜剧痛不安;当左侧大结肠扭转时,盲肠臌气,有四 条纵带和四列肠袋的左腹侧结肠位置在上方,较光滑的左背侧结肠位置在下方或两者平行并 列,沿此肠段向前可摸到螺旋状的扭转部,触及时病畜表现剧痛;当空肠缠结(或小结肠缠 结)时,胃和空肠膨胀(或盲肠、大结肠膨胀)、缠结处的肠管、肠系膜或韧带缠结成绳结 状;若与腹腔肿瘤的根蒂缠结时,还可发现肿瘤及紧张的肿瘤蒂基部;当小肠(或小结肠) 腹股沟嵌闭时,相应的肠管膨胀,前肠系膜(或后肠系膜)向后下方腹股沟管口倾斜,小肠 肠袢(或小结肠肠袢)走向腹股沟管,牵拉时病畜剧痛不安;当肠套叠时,常可在发生套叠 处摸到如同前臂或上臂粗的圆柱状肉样肠段,触压该部时,病畜表现剧痛。 当直肠检查仍不能确定肠变位的性质时,可进行剖腹探查。 病程及预后 依据肠变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病程颇不一致,一般为10~48h;变位轻者, 可能拖延更长时间。凡病情发展较快,腹痛剧烈,体温升高,脉搏细弱,脉率超过120次/min; 眼结膜发绀,呼吸急促,肌肉震颤,应用一般镇痛药物无效者,预后不良。 治疗 治疗原则是尽早施行手术整复,搞好术后护理。 为保证病畜的抗病能力,除应及时应用镇痛剂以减轻疼痛刺激外,还应采取减压,补液、 强心,服用新霉素或注射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制止肠道菌群紊乱,减少内毒素生成,以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