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32水)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根据解离度的大小,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 弱电解质两类。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解离,而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大部分仍 以分子形式存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解 离平衡。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一般分为酸、碱的解 离平衡及配离子的解离平衡两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1 3.2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一般分为酸、碱的解 离平衡及配离子的解离平衡两类。 根据解离度的大小,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 弱电解质两类。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解离,而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大部分仍 以分子形式存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解 离平衡
321酸碱在水嵱液中的解离平衡 1.酸碱的概念 按先后次序,酸碱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酸碱电离理论(阿氏水离子论) 在水溶液中解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 所生成的负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酸碱中和反应 的实质是H+OH=H2O。 酸碱电离理论的缺陷 把酸、碱的定义局限于以水为溶剂的系统。825。 >无法解释NH3、Na2CO3均不含OH,也具有碱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2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2 3.2.1 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1. 酸碱的概念 按先后次序,酸碱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v 酸碱电离理论(阿氏水离子论) 在水溶液中解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 所生成的负离子全部是OHˉ的化合物是碱。酸碱中和反应 的实质是H+ + OHˉ = H2O。 酸碱电离理论的缺陷: Ø 把酸、碱的定义局限于以水为溶剂的系统。 Ø无法解释NH3、Na2CO3均不含OHˉ,也具有碱性
份酸减质子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物质 都是碱。 如在水溶液中 HCl(aq)= H+(aq)+Cl(ag) HAc(aq) h(aq) +Ac(aq) NHA(aq)= H(aq)+NH3(aq) HCO3 (aq) H(aq)+CO3(aq) Al(H2O63+T H(aq)+ Al(H,O5(OH)2+ 酸 质子+碱 酸、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酸给出质子后可以再结 合质子,因此酸给出质子后就变为碱: 酸 质子+碱 质子给予体) (质子接受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3 酸碱质子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物质 都是碱。 酸、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酸给出质子后可以再结 合质子,因此酸给出质子后就变为碱: 酸 质子 + 碱 (质子给予体) (质子接受体) 如在水溶液中 HCl(aq) H+(aq) +Cl -(aq) HAc(aq) H+(aq) +Acˉ(aq) NH4 +(aq) H+(aq) +NH3(aq) HCO3 -(aq) H+(aq) + CO3 2-(aq) Al(H2O)6 3+ H+(aq)+ Al(H2O)5(OH-) 2+ 酸 质子 + 碱
共轭酸碱概念 酸与对应的碱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称为酸碱共轭关系。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被称 为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被称为 该碱的共轭酸。共轭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称为共 轭酸碱对。例如: 共轭酸碱对 HAc+H2O=H3O++Ac(电离)HAc/Ac,H3O+/H2O H3O++NH3=H2O+NH4(中和)NHNH3H3O+/H2O HO+ CN OH+HCN(水解) HCN/CN,H2OOH H2O+CO3HCO3+OH(水解)HCO3CO32H2OOH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4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4 共轭酸碱概念 酸与对应的碱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称为酸碱共轭关系。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被称 为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被称为 该碱的共轭酸。共轭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称为共 轭酸碱对。例如: 共轭酸碱对 HAc + H2O H3O+ +Ac - (电离) HAc/Ac -, H3O+/ H2O H3O+ +NH3 H2O+ NH4 (中和) NH4 /NH3, H3O+/ H2O H2O+ CN- OH- + HCN (水解) HCN/CN-, H2O/OH- H2O+ CO3 HCO3 + OHˉ(水解) HCO 3 /CO3 , H2O/OH- 2- – + + – 2-
酸碱质子理论是概念的一场革新: 两性物质:H2O,HCO3(所有酸式根 无盐的概念:NHCl(酸碱复合物)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范围,它比电离理论 更广泛,其酸碱的定乂只以H为判据,与溶剂无 关,可以解释NH3、Na2CO3以及NHCl等的酸碱 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5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5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范围,它比电离理论 更广泛,其酸碱的定义只以H+为判据,与溶剂无 关,可以解释NH3、Na2CO3以及NH4Cl等的酸碱 性。 两性物质: H2O, HCO3ˉ (所有酸式根) 无盐的概念: NH4Cl (酸碱复合物) 酸碱质子理论是概念的一场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