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期初二年级语文学科第一次检测试卷 试卷说明:本卷共三大题23小题,共计120分,时量12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 A、浣装wain 秭归zi 斑斓1dn 眩目xuan B、谛听di 娴熟xian 璀璨can 氤氲yun C、深湛zhan 恬雅tidn 逶迤y 肃穆m D、安谧yi 狭仄ze 摇曳ye 晶莹yi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2分) A、古褐苍苍 张灯结采 瞬息万变 难以捉摸 B、油然而生 潸然泪下 前拥后簇 世外桃园 C、得天独厚 脍灸人口 虚无缥缈 毅然决然 D、煞费苦心 削壁千仞 娓娓动听 沧海桑田 3、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2分) A、环顾四周,全是悬崖绝壁,无路可登 B、时光稍纵即逝且不复返,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时间。 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简直骇人听闻 D、有时候觉得真的很奇怪,世事好像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明明已经面临 的绝境,忽然却出现柳暗花明的转机,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巴东三峡》一一刘大杰一一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B、《周庄水韵》一一赵丽宏一一当代作家 C、《小石潭记》一一柳宗元一一唐代文学家 D、《满井游记》一一袁宏道一一清代文学家 5、说说下列语句采用的修辞手法。(4分)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2)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 可以领路前人用字之妙。()
2016 年下期初二年级语文学科第一次检测试卷 试卷说明:本卷共三大题 23 小题,共计 120 分,时量 120 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3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2 分) A、浣.装 wǎn 秭.归 zǐ 斑斓. lán 眩.目 xuàn B、谛.听 dì 娴.熟 xián 璀璨.càn 氤氲.yūn C、深湛.zhàn 恬.雅 tián 逶迤.yě 肃穆.mù D、安谧.yì 狭仄. zè 摇曳.yè 晶莹.yí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2 分) A、古褐苍苍 张灯结采 瞬息万变 难以捉摸 B、油然而生 潸然泪下 前拥后簇 世外桃园 C、得天独厚 脍灸人口 虚无缥缈 毅然决然 D、煞费苦心 削壁千仞 娓娓动听 沧海桑田 3、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2 分) A、环顾四周,全是悬崖绝壁 ....,无路可登。 B、时光稍纵即逝 ....且不复返,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时间。 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简直骇人听闻 ....。 D、有时候觉得真的很奇怪,世事好像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明明已经面临 的绝境,忽然却出现柳暗花明 ....的转机。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巴东三峡》——刘大杰 ——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B、《周庄水韵》——赵丽宏——当代作家 C、《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D、《满井游记》——袁宏道——清代文学家 5、说说下列语句采用的修辞手法。(4 分)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 (2)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 可以领路前人用字之妙。( )
(3)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 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4)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冲天而起的萤火 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6、写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4分) (1)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 (2)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纯自然的美留下 一席之地呢?() (3)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 (4)白炽的首灯是一条银盘串成的长链,红亮的尾灯是一条樱桃串成的长链。 7、默写。(10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2)安得广厦千万间, (3)《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的诗句是: (4)《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5)谁道人生无再少? 8、综合性学习。(6分) 秋天到了,秋髙气爽,你所在的班级决定组织全班同学外出秋游。如果你是班级 活动的组织者,下面有些工作需要你完成。 (1)出发前请你就自身安全、组织纪律、行为举止等问题作下强调。(3分) (2)游览区到了,景色真美,这时有的同学情不自禁的想掏出笔在栏杆上写上 “某某到此一游”以作纪念,恰巧被你看见了,你会如何委婉地劝说他?(3分) 、阅读与理解。(38分) (一)渔家傲(6分)
(3)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 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4)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冲天而起的萤火 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 ) 6、写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4 分) (1)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 ) (2)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纯自然的美留下 一席之地呢?( ) (3)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 ) (4)白炽的首灯是一条银盘串成的长链,红亮的尾灯是一条樱桃串成的长链。 ( ) 7、默写。(10 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 资*源%库(3)《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的诗句是: , 。 (4)《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5)谁道人生无再少? , 。 8、综合性学习。(6 分) 秋天到了,秋高气爽,你所在的班级决定组织全班同学外出秋游。如果你是班级 活动的组织者,下面有些工作需要你完成。 资*源%库(1)出发前请你就自身安全、组织纪律、行为举止等问题作下强调。(3 分) (2)游览区到了,景色真美,这时有的同学情不自禁的想掏出笔在栏杆上写上 “某某到此一游”以作纪念,恰巧被你看见了,你会如何委婉地劝说他?(3 分) 二、阅读与理解。(38 分) (一)渔家傲(6 分)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词中表现“异”字的句子是 (2分) 10、“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 (2分) 1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景物的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看 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们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周庄水韵(节选)(9分)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 着,石桥 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 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A)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 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 着阳光,一片 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 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B)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 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 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 ,水声 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 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2、选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覆盖笼罩晶莹谛听 B、笼罩覆盖明净聆听 C、覆盖笼罩明净聆听 D、笼罩覆盖晶莹谛听 13、文中两个句子分别是从哪种感觉来写周庄的景物的。(2分)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资*源%库9、词中表现“异”字的句子是 (2 分) 10、“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 (2 分) 1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景物的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看 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们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周庄水韵(节选)(9 分)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 着,石桥 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 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 镇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A)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 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 着阳光,一片 ,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 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B)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 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 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 ,水声 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 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2、选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覆盖 笼罩 晶莹 谛听 B 、笼罩 覆盖 明净 聆听 C、覆盖 笼罩 明净 聆听 D、 笼罩 覆盖 晶莹 谛听 13、文中两个句子分别是从哪种感觉来写周庄的景物的。(2 分)
14、选段叙写了自己前两次去周庄的情景和感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次的 情景和感受。(2分) (2) 15、请从选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说说它的妙处。(3分) (三)(甲文)答谢中书书(13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3分) 19、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写了“口口之美”,乙文描写了“口口之 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A、 B、 14、选段叙写了自己前两次去周庄的情景和感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次的 情景和感受。(2 分) (1) (2) 15、请从选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说说它的妙处。(3 分) (三)(甲文)答谢中书书(13 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下列加点字。(4 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3 分) 19、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写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 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
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 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4分) (四)醉人的西湖(10分) (1)我在苏堤上伫立,带着几分沉醉,默默地凝望着沐浴在细雨里的西湖。是 江南的雨,自然带着江南水乡的特征,轻轻的,柔柔的,不似雨,倒像缕缕的烟 团团的雾,弥漫在天地之间。西湖全景是看不见的,只隐约现出几处时浓时淡 的绿波。烟雾像密密的丝帘,总让人觉得似乎能揭开,去寻找佳境。 (2)天还早,湖岸的霓虹灯还亮着,近处尚能透过雨雾,送来几缕绛红、浅黄、 淡蓝的颜色;远处就只像在薄云中的星星 (3)这些,使西湖又添几分诗意。这蒙蒙细雨中的西湖,不正是淡妆的西子么? (4)天渐渐放亮,雨也似乎停了。湖上的烟雾淡了下去,只有些薄薄的青雾紧 贴着水面,随风荡漾。 (5)顺着苏堤北行,一路上欣赏湖光山色,走出很远,居然丝毫不累。在两排 垂柳的迎接下,我下了苏堤,来到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 既然以荷驰名,荷自然是多的,这一带湖面满是。时值仲夏,恰是荷花盛 开的时节,在片片浓绿的叶间,都是荷花,简直是花多叶少。有的花,脱离叶的 修饰,独在碧波中立着,这是 的:有的花昂头向天,高高站在叶上 这是 的;有的花则躲在叶里,悄悄露出几片粉红花瓣,这是 至于那些含苞的,就是花中的孩子了。 ⑦)一阵轻风拂过,荷花、荷叶随风起伏,姿态万千。“风荷”大概就是由此 得名吧。 (8)随后,坐上渔舫,泛舟西湖。湖水浓浓的,绿绿的,液体的玉一般,轻轻 地荡着。时而空中几颗残蜜的雨滴落下,溅出几丝涟漪,那便是吻着她了。绿 玉在手中流着,那么湿润。此时才懂得古人为什么写出“柔情似水”的句子,他 必定抚摩过这西湖的绿波。我身在万顷碧波之上,蒙蒙青雾之中,仿佛在梦里, 带着几分虚无,几分缥缈。 ⑨9我静静地闭上眼睛,呼吸着若有若无的水汽。心头的醉意又添了几分。 ⑩0忽然,同船游人的赞叹声惊醒了我。睁目望去,只见不远处湖面上,矗立
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 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4 分) (四)醉人的西湖(10 分) ⑴我在苏堤上伫立,带着几分沉醉,默默地凝望着沐浴在细雨里的西湖。是 江南的雨,自然带着江南水乡的特征,轻轻的,柔柔的,不似雨,倒像缕缕的烟, 团团的雾,弥漫在天地之间。 西湖全景是看不见的,只隐约现出几处时浓时淡 的绿波。烟雾像密密的丝帘,总让人觉得似乎能揭开,去寻找佳境。 ⑵天还早,湖岸的霓虹灯还亮着,近处尚能透过雨雾,送来几缕绛红、浅黄、 淡蓝的颜色;远处就只像在薄云中的星星。 ⑶这些,使西湖又添几分诗意。这蒙蒙细雨中的西湖,不正是淡妆的西子么? ⑷天渐渐放亮,雨也似乎停了。湖上的烟雾淡了下去,只有些薄薄的青雾紧 贴着水面,随风荡漾。 ⑸顺着苏堤北行,一路上欣赏湖光山色,走出很远,居然丝毫不累。在两排 垂柳的迎接下,我下了苏堤,来到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 ⑹既然以荷驰名,荷自然是多的,这一带湖面满是。时值仲夏,恰是荷花盛 开的时节,在片片浓绿的叶间,都是荷花,简直是花多叶少。有的花,脱离叶的 修饰,独在碧波中立着,这是 的;有的花昂头向天,高高站在叶上, 这是 的;有的花则躲在叶里,悄悄露出几片粉红花瓣,这是 的。 至于那些含苞的,就是花中的孩子了。 ⑺一阵轻风拂过,荷花、荷叶随风起伏,姿态万千。“风荷”大概就是由此 得名吧。 ⑻随后,坐上渔舫,泛舟西湖。湖水浓浓的,绿绿的,液体的玉一般,轻轻 地荡着。时而空中几颗残留的雨滴落下,溅出几丝涟漪,那便是吻着她了。绿 玉在手中流着,那么湿润。此时才懂得古人为什么写出“柔情似水”的句子,他 必定抚摩过这西湖的绿波。我身在万顷碧波之上,蒙蒙青雾之中,仿佛在梦里, 带着几分虚无,几分缥缈。 ⑼我静静地闭上眼睛,呼吸着若有若无的水汽。心头的醉意又添了几分。 ⑽ 忽然,同船游人的赞叹声惊醒了我。睁目望去,只见不远处湖面上,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