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秀颀(q1)颓唐(tu)黝黑(you)红装素裹(gu) B.半响( shang)溃退(ku)木讷(ne) 破绽(zhdn)百出 C惊孩(hai)寒伧(chen)星宿(s)义愤填廣(ying D.庇佑(p1)悄怆( chuang)阡陌(xian)良莠不齐(yd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无与伦比如法泡制恼羞成怒恪尽职守 B对答如流唯唯连声怀古伤今寻章摘句 C开卷有益穿流不息吹毛求疵持之以恒 D根深地固孜孜不倦十拿九稳歇斯底里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近日,“丝路梵韵—西夏佛教文物精品展”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开展,这些文物体 现了西夏王朝 (精巧精湛精致)的的佛教艺术和璀璨的文化 (2)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 (与日俱增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 4经典诗文默写〔6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朱自清《春》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梦想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它推动着人类从蛮荒时代走到现工化大工业的 今天。有了梦想,车载斗量的日子里不觉得压抑;有了梦想,成长的道路旁增添了风 景;有了梦想,蜿蜒的山路上便有了笑声;有了梦想,平淡的生活中就飞出了歌谣 梦想是每个人生命之歌中不可或缺的乐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追寻。追寻是 梦想成功的源泉,追寻是梦想起飞的跑道。追导的路上可能崎岖坎坷,布满荆棘,也 可能宽阔平坦,鲜花盛开。②无论怎样,只有积极努力地去追寻,梦想就一定会成真。 因为,追寻是梦想成功的主旋律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多姿多彩的描绘梦想的蓝图,去谱写那激昂奔放的追寻之歌 (1)请提取第①句划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请给第②、③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6名著阅读。(2分) 《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 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016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一、积累和运用(共 6 小题,计 17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秀颀.(qí) 颓.唐(tuī) 黝.黑(yōu) 红装素裹.(guǒ) B .半晌.(shǎng) 溃.退(kuì) 木讷.(nè) 破绽.(zhàn)百出 C .惊骇.(hài) 寒伧.(chèn) 星宿.(sù) 义愤填膺.(yīng) D .庇.佑(pì) 悄怆.(chuàng) 阡.陌(xiān) 良莠.不齐(yǒu)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无与伦比 如法泡制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B.对答如流 唯唯连声 怀古伤今 寻章摘句 C.开卷有益 穿流不息 吹毛求疵 持之以恒 D.根深地固 孜孜不倦 十拿九稳 歇斯底里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 分) (1)近日,“丝路梵韵-----西夏佛教文物精品展”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开展,这些文物体 现了西夏王朝 (精巧 精湛 精致)的的佛教艺术和璀璨的文化。 (2)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 ,(与日俱增 潜移默化 潜滋暗长) 的。 4.经典诗文默写〔6 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朱自清《春》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 (4)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 _______________ 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6)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 分) ①梦想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它推动着人类从蛮荒时代走到现工化大工业的 今天。有了梦想,车载斗量的日子里不觉得压抑;有了梦想,成长的道路旁增添了风 景;有了梦想,蜿蜒的山路上便有了笑声 ;有了梦想,平淡的生活中就飞出了歌谣。 梦想是每个人生命之歌中不可或缺的乐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追寻。追寻是 梦想成功的源泉,追寻是梦想起飞的跑道。追导的路上可能崎岖坎坷,布满荆棘,也 可能宽阔平坦,鲜花盛开。②无论怎样,只有积极努力地去追寻,梦想就一定会成真。 因为,追寻是梦想成功的主旋律。 ③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多姿多彩的描绘梦想的蓝图,去谱写那激昂奔放的追寻之歌! (1) 请提取第①句划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2) 请给第②、③句有语病,请修改。(2 分) 6.名著阅读。(2 分) 《童年》讲述的是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 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 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售(零);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能有如此众多的“粉丝”,是代表了亿万 观众的一种心愿》 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2分) 答:① (2)奇妙的语文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 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方便、快捷、高效率办事 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 “绿色”不带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①“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的“绿色”的意思是 (2分) ②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2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景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效的乐曲, 令人痴迷、神往 (3)请将“漫游语文世界”六个字写在田字格里。(1分) 二、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①锅盔是啥?听起来好像气势很大,又是锅,又是盔的。事实上,锅盔长相很普通,但就 这其貌不扬的家伙,居然也有千年历史。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 民工甚众,非常忙碌,京食困难,几乎没有吃午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 故取名“锅盔”。在陕西,锅盔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且像锅盖,面和得很硬。不过 当锅盔在老家按捺不住,旅行到四川后,就没那么粗犷了。它更像是烧饼的变异,大小也差不 多,做法和口味还来了个百花齐放,没有了既定模式,更具本地风情,感觉颇为新鲜 ②初到成都,看到有各式熟食店专卖锅盔,借鉴肉夹馍的形式。一个个圆头烧饼被剖成两 半,底儿连着不散开。窗口里的服务员按顾客需求,分别往里塞豆芽菜、肉丝肉片、各类红的 辣的油腻炒菜,挤得满满当当。烧饼递到手中时,就成了腆了个将军肚的锅盔。 ⑧九寨沟的路边摊锅盔,显得“闲云野鹤”许多,给人以类似吃街头油煎萝卜丝饼或烤 肉串的快感。做锅盔的老太在一个煤球墊底的炉子边有条不素地和面,问你要素的还是肉的 若是素的,就拿起个面团往里塞点葱花,再用手一推一摊,擀面杖擀平,约一厘米厚薄。若是 肉的,也就是除了葱花之外抹上很少的一些肉馅。挪开炉盖,亮出下边的煤球旺炉,把几个烧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7. 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 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售(零);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能有如此众多的“粉丝”,是代表了亿万 观众的一种心愿》 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 ( 2分) 答:① ② (2)奇妙的语文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 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方便、快捷、高效率办事 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 “绿色”不带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 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①“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的“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②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2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景色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痴迷、神往。 (3)请将“漫游语文世界”六个字写在田字格里。(1分) 二、阅读(共 15 小题,计 46 分) 〔现代文阅读〕(共 9 小题,计 3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①锅盔是啥?听起来好像气势很大,又是锅,又是盔的。事实上,锅盔长相很普通,但就 这其貌不扬的家伙,居然也有千年历史。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 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午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 故取名“锅盔”。在陕西,锅盔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且像锅盖,面和得很硬。不过 当锅盔在老家按捺不住,旅行到四川后,就没那么粗犷了。它更像是烧饼的变异,大小也差不 多,做法和口味还来了个百花齐放,没有了既定模式,更具本地风情,感觉颇为新鲜。 ②初到成都,看到有各式熟食店专卖锅盔,借鉴肉夹馍的形式。一个个圆头烧饼被剖成两 半,底儿连着不散开。窗口里的服务员按顾客需求,分别往里塞豆芽菜、肉丝肉片、各类红的 辣的油腻炒菜,挤得满满当当。烧饼递到手中时,就成了腆了个将军肚的锅盔。 ③九寨沟的路边摊锅盔,显得“闲云野鹤” 许多,给人以类似吃街头油煎萝卜丝饼或烤 肉串的快感。做锅盔的老太在一个煤球垫底的炉子边有条不紊地和面,问你要素的还是肉的。 若是素的,就拿起个面团往里塞点葱花,再用手一推一摊,擀面杖擀平,约一厘米厚薄。若是 肉的,也就是除了葱花之外抹上很少的一些肉馅。挪开炉盖,亮出下边的煤球旺炉,把几个烧
饼往炉边上一溜贴开,明火烘烤,一分钟不到即可出炉。老太太双手又是找钱又是捏饼的,食 客们多半图个新奇,也就视而不见,权当细菌全被这个烤炉烤灭。热腾腾油乎乎的,满嘴大料 大葱的冲味,不臭反而喷香。虽然油,却也不反胃。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翅捞饭 固然好吃,而有时粗糙简陋的食物却能营造快意,平民价格在饱口福的同时也给钱包“零负 担”的享受 ④然而最难忘的,还是成都文殊坊小吃街的锅盔。那锅盔文静朴素得丝毫引不起人的注 意,完全不能与旁边大造声势的“三大炮”“伤心凉粉”“冰醪糟”等成都传统小吃相比。锅 盔成的呈正方形,甜的呈椭圆形,统一都是麻子脸,憝厚地恭候在一边,不与花哨的小吃抢噱 头。由于不是现做的,因此连吸引食客的眼球的热气都不存在。通身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烘出来 的面饼,彻头彻尾的干净,既没什么油水,里头又没夹任何馅料。可吃口却脆而有嚼劲,虽然 有些干巴巴,嚼起来反倒“咔哧咔哧”很有腔调。花椒味不算浓郁,却在不经意间把人的嘴都 吃麻了。它的香味不是飘散在外挑逗人的嗅觉,而是在咀嚼中激荡人的味蕾。和着从邻摊处刚 买的甜米酒一起,有着田园农民饮酒吃食的粗迈的扎实感 ⑤同样属于面饼类大家族,上海有葱油饼,北京有火烧,新疆有馕,云南有粑粑,而四川 陕西就有锅盔。风格迥异、滋味千变。不变的,是这些饼都有一番街头的本地风情,带着家乡 的味道,任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 8.结合全文内容,给这篇文章选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A.饼类大家族中的锅盔B.川陕锅盔各色风情 C.四川锅盔各色风情D.家乡锅盔的味道 9.第①段文字中引用锅盔的传说有何作用?(3分) 10文章第②段文字介绍了什么?(3分) 11.“鱼翅捞饭固然好吃,而有时粗糙简陋的食物却能营造快意,平民价格在饱口福的同时 也给钱包‘零负担’的享受。”这句话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五一十 赵春亮 ①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鸣呜鳴地嘴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 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 ②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放在床脚,才拉过 他,柔声问:“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 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妈,我只 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接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榫了,你不该自已改分数 ⑧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巳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 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 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 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④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 ⑤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 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 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國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⑥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 窟窿,哪还有钱的彩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
饼往炉边上一溜贴开,明火烘烤,一分钟不到即可出炉。老太太双手又是找钱又是捏饼的,食 客们多半图个新奇,也就视而不见,权当细菌全被这个烤炉烤灭。热腾腾油乎乎的,满嘴大料 大葱的冲味,不臭反而喷香。虽然油,却也不反胃。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翅捞饭 固然好吃,而有时粗糙简陋的食物却能营造快意,平民价格在饱口福的同时也给钱包“零负 担”的享受。 ④然而最难忘的,还是成都文殊坊小吃街的锅盔。那锅盔文静朴素得丝毫引不起人的注 意,完全不能与旁边大造声势的“三大炮”“伤心凉粉”“冰醪糟”等成都传统小吃相比。锅 盔咸的呈正方形,甜的呈椭圆形,统一都是麻子脸,憨厚地恭候在一边,不与花哨的小吃抢噱 头。由于不是现做的,因此连吸引食客的眼球的热气都不存在。通身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烘出来 的面饼,彻头彻尾的干净,既没什么油水,里头又没夹任何馅料。可吃口却脆而有嚼劲,虽然 有些干巴巴,嚼起来反倒“咔哧咔哧”很有腔调。花椒味不算浓郁,却在不经意间把人的嘴都 吃麻了。它的香味不是飘散在外挑逗人的嗅觉,而是在咀嚼中激荡人的味蕾。和着从邻摊处刚 买的甜米酒一起,有着田园农民饮酒吃食的粗迈的扎实感。 ⑤同样属于面饼类大家族,上海有葱油饼,北京有火烧,新疆有馕,云南有粑粑,而四川 陕西就有锅盔。风格迥异、滋味千变。不变的,是这些饼都有一番街头的本地风情,带着家乡 的味道,任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 8.结合全文内容,给这篇文章选一个恰当的标题( )(3 分) A.饼类大家族中的锅盔 B.川陕锅盔各色风情 C.四川锅盔各色风情 D.家乡锅盔的味道 9.第①段文字中引用锅盔的传说有何作用?( 3 分 ) 10.文章第②段文字介绍了什么?( 3 分 ) 11.“鱼翅捞饭固然好吃,而有时粗糙简陋的食物却能营造快意,平民价格在饱口福的同时 也给钱包‘ 零负担’的享受。”这句话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18 分) 一五一十 赵春亮 ①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 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 ②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 他,柔声问:“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 “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 ....,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妈,我只 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 的。” ③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 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 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 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④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 50 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 ⑤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 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 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⑥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 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
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 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 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⑦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淳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 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 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含得给他买。这 下可好,新嶄崭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癔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 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⑧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簿薄的钞票丢在地 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嘟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贵。女人不由地将搜寻 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 ⑨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普地 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选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⑩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 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 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 十。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 路寻来的。 ①直到天擦黑才等上失主,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 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攬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 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这时,只听儿子又说 “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 ⑩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 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接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选自《羊城晚报》 201406.23) 12.请阅读第⑧⑩段,填写下表。(3分) 女人”的情感 准备买年货,出发去镇里 心定气闲 快到镇上时,发现钱丢了 B 暗暗高兴 匚想到失主急静立风中等 回到家里时,见钞躺桌上。 13.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 (2)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 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4分) 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辮辮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 簇燃烧的火苗。 15.结合全文,说说第②段中女人为什么会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3分) 16.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 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 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⑦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 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 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 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 下可好,新崭崭的 50 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 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⑧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 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女人不由地将搜寻 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 ⑨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 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进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⑩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 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 50 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 100 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 十。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 路寻来的。 ⑪直到天擦黑才等上失主,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 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 儿一定要一五一十 ....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这时,只听儿子又说: “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 ⑫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 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选自《羊城晚报》 2014.06.23) 12.请阅读第③—⑫段,填写下表。(3 分) 情节 “女人”的情感 准备买年货,出发去镇里。 心定气闲 快到镇上时,发现钱丢了。 A B 暗暗高兴 想到失主急,静立风中等。 C 回到家里时,见钞躺桌上。 幸福、激动 A B C 13.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 )做人就得一五一十 ....,来不得半点虚假。 (2)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 ....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 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4 分) 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 一簇燃烧的火苗。 15.结合全文,说说第⑫段中女人为什么会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3 分) 16.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4 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7-20题。(12分)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嘉子恐,搜于 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精,子知之乎?夫鴿发于南海,而 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 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 有所取者,是商灵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或谓惠子曰 (2)非梧桐不止() (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 18.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19.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嘉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译文: 20.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归 21.说说首句“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乱”字的妙处。(2分)
〔古诗文阅读〕(共 6 小题,计 16 分)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17-20 题。(12 分)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 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 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 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 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 可贵。即:如果。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或.谓惠子曰( ) (2)非梧桐不止.( ) (3)是.商贾之人也( ) (4)递辞平原君而去.( ) 18.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19.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译文: 20.回答下面问题。(4 分)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 分)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2 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1~22 题。(4 分)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1.说说首句“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乱”字的妙处。(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