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海港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书写。 第一部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分 四 五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诗经《蒹葭》) (2) 岁晏有余粮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 句 一致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4分) (1)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便 xiedu( )了职业的神圣。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 chi xiao( )法国人不知道拿 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 (3)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 )了 (4)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 )的表现才对 3.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选出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秦皇岛市海港区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8 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书写。 第一部 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第一部分 (1-4 题 20 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 分) (1)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 。(诗经《蒹葭》) (2) ,岁晏有余粮。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 ?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 句 , 一致。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4 分) (1)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便 xièdú( )了职业的神圣。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 chī xiào( )法国人不知道拿 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 (3)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 )了 (4)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 ....( )的表现才对。 3.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选出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2 分) 班级___ 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场号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封____________________ 线___________ _______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出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和同牛 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里创立了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 “相对论”。④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 就之一”。⑤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第修改意见: (2)第_修改意见 4.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2分)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 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成语大搜集】(2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 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 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②妄自菲薄③舍生取义④择善而从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 (3)【观点大讨论】(2分)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 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第二部分(5-24题4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7题。(5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这首词的作者 (人名)是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分) 6.简析“孤”“闭”的含义(2分)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 20 世纪科学家。②他出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和同牛 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里创立了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 “相对论”。④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 就之一”。⑤1921 年,爱因斯坦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第 修改意见: (2)第 修改意见: 4.语文综合性学习。(6 分)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2 分)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 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成语大搜集】(2 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 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 来。(只填序号)( ) ①温故知新②妄自菲薄③舍生取义④择善而从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 (3)【观点大讨论】(2 分)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 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第二部分(5-24 题 4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5-7 题。(5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这首词的作者 (人名)是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分) 6.简析“孤”“闭”的含义(2 分)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2题。(14分) 臣闻求木之长κ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κ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 况于明哲乎!人君当κ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 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⑤元首,承天景⑥命,善始者实繁,克⑦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 忧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⑨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⑩之 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①长:生长。②浚:疏通,深挖。③当:主持,掌握。④神器:指帝位、政权。⑤凡百:以 往的。⑥景:重大。⑦克:能够。⑧殷忧:严重的忧患⑨傲物:看不起别人。⑩董:监督 督察 8.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字。(4分) (1)闻: (3)而 (4)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译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8-12 题。(14 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 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 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⑤元首,承天景⑥命,善始者实繁,克⑦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 忧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⑨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⑩之 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①长:生长。②浚:疏通,深挖。③当:主持,掌握。④神器:指帝位、政权。⑤凡百:以 往的。⑥景:重大。⑦克:能够。⑧殷忧:严重的忧患⑨傲物:看不起别人。⑩董:监督; 督察 8.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字。(4 分) (1)闻: (2)固: (3)而 : (4) 既: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 分)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 文: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译 文:
11.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 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12.选文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文都采用了的表达方式,都表达了 的思想。(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5题。(7分) 远尘淡墨调烟雨一一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 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 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 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 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 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 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 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 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 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 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 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 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 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 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 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 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
11.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 安。 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12.选文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文都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都表达了 的思想。(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3-15 题。(7 分) 远尘淡墨调烟雨——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 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 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 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 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 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 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资*源%库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 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 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 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 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 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 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 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 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 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 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
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 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 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 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 china。瓷,连接着中 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 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 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13.根据文章概括中国陶瓷书画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的演变过程?(2分) 14.作者借用赞美青花瓷的诗句“远尘淡墨调烟雨”作为文章的题目,阅读全文,提取相 关信息,说明这句诗在文中的作用。(3分) 15.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20题。(14分) 一条散步的狗 ①我住在小县城。我的对门,住的是某单位的李科长 ②晚饭后,我有出去走走的习惯,饭后走一走,据说更有助于消化。李科长也有晚上遛 狗的兴趣,他养的可不是宠物狗,是那种很凶狠很吓人的德国狼狗。不过,那狗对我还是很
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 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 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 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 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 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 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13.根据文章概括中国陶瓷书画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的演变过程?(2 分) 答: 14.作者借用赞美青花瓷的诗句“远尘淡墨调烟雨”作为文章的题目,阅读全文,提取相 关信息,说明这句诗在文中的作用。(3 分) 答: 15.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2 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20 题。(14 分) 一条散步的狗 ①我住在小县城。我的对门,住的是某单位的李科长。 ②晚饭后,我有出去走走的习惯,饭后走一走,据说更有助于消化。李科长也有晚上遛 狗的兴趣,他养的可不是宠物狗,是那种很凶狠很吓人的德国狼狗。不过,那狗对我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