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污泥龄、食微比、进水水质、前段物化处理效果、丝状菌检査 等是重要的考察方法。 (七生活污水处理,如果突发性地出现很多油(油成分不明确, 可能是柴油,也可能是汽油或其它),请问怎样去应付?这油会 给我们带来什么样地影响? 我不知道你厂的设施有无除油的设备。如果没有,排放水中石油 类可能会超标。 作为烃类物质,应该也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只是时间会长一些 可以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在曝气池出口加设一出水挡板。由此,上 部浮油可停留在曝气池中,在长时间生物氧化下也可被降解。 但是,如果长期连续有大量含油废水进来,您可能要添加除油设 备了 油类现象明显时大概有20多mg/1,不是所有的油都可以被微生 物降解的吧?一点影响都没有吗?我们曝气池出口处有曝气,设 挡板应该不可行。 1.油类的降解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当然,作为我们处理来讲, 油类被初步降解后,被微生物吸附,排泥时排除,同样是去除了 油类物质。 2.曝气池出口有在曝气,可以将出口处的曝气关小或关掉就行了, 后段曝气太多也不利于微生物沉降的。如此可以设置挡板啦 (八)"我想问问这个污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又是怎样用来控制的?
6 3.污泥龄、食微比、进水水质、前段物化处理效果、丝状菌检查 等是重要的考察方法。 (七) 生活污水处理,如果突发性地出现很多油(油成分不明确, 可能是柴油,也可能是汽油或其它),请问怎样去应付?这油会 给我们带来什么样地影响? 我不知道你厂的设施有无除油的设备。如果没有,排放水中石油 类可能会超标。 作为烃类物质,应该也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只是时间会长一些, 可以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在曝气池出口加设一出水挡板。由此,上 部浮油可停留在曝气池中,在长时间生物氧化下也可被降解。 但是,如果长期连续有大量含油废水进来,您可能要添加除油设 备了。 油类现象明显时大概有 20 多 mg/l,不是所有的油都可以被微生 物降解的吧?一点影响都没有吗?我们曝气池出口处有曝气,设 挡板应该不可行。 1.油类的降解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当然,作为我们处理来讲, 油类被初步降解后,被微生物吸附,排泥时排除,同样是去除了 油类物质。 2.曝气池出口有在曝气,可以将出口处的曝气关小或关掉就行了, 后段曝气太多也不利于微生物沉降的。如此可以设置挡板啦 (八) "我想问问这个污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又是怎样用来控制的?
究竟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它来确定排泥量?丝状菌应该不是问 题的关键,是不是污泥浓度过大呢?大约在1000左右,或以下, 进水BOD=50左右,这个污泥浓度合适吗?望赐教!谢谢!〃 1.污泥龄: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他是控制污泥是 否老化的关键控制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控制参数,此参数不加以 控制很难保证生物系统正常运转。 2.计算公式:(MSS*曝气池有效容积)/(24小时*每小时排泥 流量*MLSS回流) 3.此参数用来控制排泥量的 4.首先通过运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理污泥龄控制值,此时即 可指导排泥了。我的经验是超过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 当然各厂具体运行情况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任何 现成的参数,也只是参考而已。 5.污泥浓度大不大,检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0.1!单看, 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浓度是高了。 (九)二沉池有时出现跑泥现象是什么原因? 我想出现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 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 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 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 活性污泥活性増强,不利沉降。出水混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
7 究竟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它来确定排泥量?丝状菌应该不是问 题的关键,是不是污泥浓度过大呢?大约在 1000 左右,或以下, 进水 BOD=50 左右,这个污泥浓度合适吗?望赐教!谢谢!" 1.污泥龄: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他是控制污泥是 否老化的关键控制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控制参数,此参数不加以 控制很难保证生物系统正常运转。 2.计算公式:(MLSS*曝气池有效容积)/(24 小时*每小时排泥 流量*MLSS 回流) 3.此参数用来控制排泥量的。 4.首先通过运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理污泥龄控制值,此时即 可指导排泥了。我的经验是超过 30 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 当然各厂具体运行情况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任何 现成的参数,也只是参考而已。 5.污泥浓度大不大,检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 0.1!单看, 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浓度是高了。 (九) 二沉池有时出现跑泥现象是什么原因? 我想出现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 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 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 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 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出水混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2.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
会产生跑泥。 3.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也会产生跑泥现象。 4.另外,气温低、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 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我想,掌握这些原因,还得自己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才能灵活 准确的加以判断。 6.当然。相关检测方法也必不可少的。它是你判断的依据。 (十)想问问氧化沟每个廊道的MSS应该是一样的吧? 氧化沟各槽的污泥浓度是不一样的,而且也没有可比性 如果B0D太低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还有上次你说氧化沟各廊道 的MSS不一样,我也想明白是因为有机物逐渐减少,是吗?但我 用MSS仪测了一下各廊道,发现它们的值差不多,这是这么回事 呢? 1.我还是那句话吧,有多少有机物,就能产生多少微生物,因 此,低BOD,就需要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与之适应。刻意的提髙污 泥浓度,就会导致泥龄延长。而使污泥老化。 2.对于,低B/C比的废水,应该尽量通过物化段或者水解酸化来 提高,这样微生物运行时就轻松了 3.同时,加大生物污泥回流量来降低微生物在生物池中的停留时 间,可以降低微生物老化程度 4.氧化沟工艺,应该说受侧池有沉淀功能的影响,其浓度应该高 于中间池的浓度
8 会产生跑泥。 3.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也会产生跑泥现象。 4.另外,气温低、曝气过度、PH 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 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我想,掌握这些原因,还得自己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才能灵活 准确的加以判断。 6.当然。相关检测方法也必不可少的。它是你判断的依据。 (十) 想问问氧化沟每个廊道的 MLSS 应该是一样的吧? 氧化沟各槽的污泥浓度是不一样的,而且也没有可比性。 如果 BOD 太低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还有上次你说氧化沟各廊道 的 MLSS 不一样,我也想明白是因为有机物逐渐减少,是吗?但我 用 MLSS 仪测了一下各廊道,发现它们的值差不多,这是这么回事 呢? 1.我还是那句话吧,有多少有机物,就能产生多少微生物,因 此,低 BOD,就需要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与之适应。刻意的提高污 泥浓度,就会导致泥龄延长。而使污泥老化。 2.对于,低 B/C 比的废水,应该尽量通过物化段或者水解酸化来 提高,这样微生物运行时就轻松了。 3.同时,加大生物污泥回流量来降低微生物在生物池中的停留时 间,可以降低微生物老化程度。 4.氧化沟工艺,应该说受侧池有沉淀功能的影响,其浓度应该高 于中间池的浓度
5.你用MLSS仪测量对比,也没有太大必要的,因为,运行中有 的廊道在沉淀,你如何测MSS呢,而不同时间的测量值,我想 也没有对比性吧! 6.各廊道微生物是动态的发生着浓度的变化,处理阶段不同以及 进水的影响,各时间段浓度也有区别的。对于因有机物浓度降低 而导致污泥浓度分布降低,我想在氧化沟这个池体容积内还不会 有明显的反应的 (十-)1、在北方活性污泥法与接触氧化法那种工艺对印染废水更有 效? 2、脱色在生化前好还是在生化后好? 1.印染废水应该是比较难处理的废水。其污染物的分解需要较长 的生物氧化和接触时间 2.显色分子对活性污泥来说处理是有难度的,一般的微生物对显 色物质的去除大多是吸附后随排泥而排出的。 3.脱色我觉得应在生化处理段前。剩下的不易去除的部分再通过 生物吸附去除,应该比较好一点。 4.接触氧化法应该较传统活性污泥要好一点的,因为接触氧化 法,生物停留时间较长,易于分解难降解有机物,同时,生物膜 局部厌氧也有利于去除难降解有机物。 (十二)请教00C工艺?该工艺运行如何?吨水投资和运行成本如 何?国内污水处理厂使用情况如何?
9 5.你用 MLSS 仪测量对比,也没有太大必要的,因为,运行中有 的廊道在沉淀,你如何测 MLSS 呢,而不同时间的测量值,我想 也没有对比性吧! 6.各廊道微生物是动态的发生着浓度的变化,处理阶段不同以及 进水的影响,各时间段浓度也有区别的。对于因有机物浓度降低 而导致污泥浓度分布降低,我想在氧化沟这个池体容积内还不会 有明显的反应的 (十一) 1、在北方活性污泥法与接触氧化法那种工艺对印染废水更有 效? 2、脱色在生化前好还是在生化后好? 1.印染废水应该是比较难处理的废水。其污染物的分解需要较长 的生物氧化和接触时间。 2.显色分子对活性污泥来说处理是有难度的,一般的微生物对显 色物质的去除大多是吸附后随排泥而排出的。 3.脱色我觉得应在生化处理段前。剩下的不易去除的部分再通过 生物吸附去除,应该比较好一点。 4.接触氧化法应该较传统活性污泥要好一点的,因为接触氧化 法,生物停留时间较长,易于分解难降解有机物,同时,生物膜 局部厌氧也有利于去除难降解有机物。 (十二)请教 OOC 工艺?该工艺运行如何?吨水投资和运行成本如 何?国内污水处理厂使用情况如何?
00C工艺和CO工艺一样,是对曝气池的一种改良工艺,0OC工 艺是将曝气池分内圈、外圈,内圈为曝气区,外圈则是曝气和非 曝气的交替循环区,国内运用较少,其适于处理污水污染负荷较 低的污水,具有节约能耗,降低运行费用,出水水质好,简化管 理,保证稳定运行等优点。 (十三)请教:氧化沟工艺的污泥回流比怎么定? 1.根据定义: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生化系统进流水量的比值。 教科书工具书上多有参考值的,但具体定在什么控制值,可以自 己在运行过程中加以总结的。 2.通过控制回流比可以提高生物活性、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十四)氧化沟表面的泡沫较多,死泥也较多,影响了出水水质,排了 几次泥,没有好转。请问如何解决此问题。 生化系统不论何种工艺,产生泡沫或浮泥其原因是大同小异的。 1.对泡沫的观察,重点是产生周期、泡沬颜色、粘度、易碎性等 方面加以观察总结。当然,进水水质的变化、其他操作指标的改 变与否也是需要观察了解的。 2.浮泥的产生,同样要观察颜色、粘度和是否夹有气泡等,必要 时同时对正常污泥和浮泥进行显微镜观察对比,以了解污泥性 质 3.通过以上主要观察手段和要点,找出产生泡沫或浮泥的原因, 加以针对性的解决,我想系统就可以回复正常运转了! (十五我们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其它污水厂好像没有这种出水带绿的
10 OOC 工艺和 OCO 工艺一样,是对曝气池的一种改良工艺,OOC 工 艺是将曝气池分内圈、外圈,内圈为曝气区,外圈则是曝气和非 曝气的交替循环区,国内运用较少,其适于处理污水污染负荷较 低的污水,具有节约能耗,降低运行费用,出水水质好,简化管 理,保证稳定运行等优点。 (十三)请教:氧化沟工艺的污泥回流比怎么定? 1.根据定义: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生化系统进流水量的比值。 教科书工具书上多有参考值的,但具体定在什么控制值,可以自 己在运行过程中加以总结的。 2.通过控制回流比可以提高生物活性、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十四)氧化沟表面的泡沫较多,死泥也较多,影响了出水水质,排了 几次泥,没有好转。请问如何解决此问题。 生化系统不论何种工艺,产生泡沫或浮泥其原因是大同小异的。 1.对泡沫的观察,重点是产生周期、泡沫颜色、粘度、易碎性等 方面加以观察总结。当然,进水水质的变化、其他操作指标的改 变与否也是需要观察了解的。 2.浮泥的产生,同样要观察颜色、粘度和是否夹有气泡等,必要 时同时对正常污泥和浮泥进行显微镜观察对比,以了解污泥性 质。 3.通过以上主要观察手段和要点,找出产生泡沫或浮泥的原因, 加以针对性的解决,我想系统就可以回复正常运转了! (十五)我们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其它污水厂好像没有这种出水带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