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三期工程采用工艺是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工艺流程图如下: 栅渣外运处置 沉砂外运处置 鼓风机房化学剂 加 氯 细格栅 沉砂池 缺|厌|好 污水入流 配水井 沉接 出水 氧氧氧 池|触 内回流 池 外回流回流污泥及剩 池 余污泥 房 余污泥泵房 城市污水经5#泵站输送至厂内细格栅和360度旋流沉砂池进行预处理,用 于除去水中的悬浮物、飘浮物和砂粒,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生物反应池,该池由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组成。 出水端设有回流泵房、剩余污泥泵房,污泥回流比为50~100%,混合液回流比 为50%-150%,均回流到缺氧区。剩余污泥由泵送至浓缩池,然后进入脱水机房 进行离心脱水,泥饼用泵输送至码头外运,经处理后填埋。 污水经生物反应池处理后进入二沉池配水井,由配水井配水至周进周出的 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二沉池出水进入加氯接触池,消毒后排入珠江,污泥回流 至污泥泵房。其出水符合国家和广东省污水排放的一级出水标准。三期工程设计 进出水水质表如下:单位mg/
xxx 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1 三期工程采用工艺是分点进水倒置 A2 /O 工艺。工艺流程图如下: 城市污水经 5#泵站输送至厂内细格栅和 360 度旋流沉砂池进行预处理,用 于除去水中的悬浮物、飘浮物和砂粒,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生物反应池,该池由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组成。 出水端设有回流泵房、剩余污泥泵房,污泥回流比为 50~100%,混合液回流比 为 50%~150%,均回流到缺氧区。剩余污泥由泵送至浓缩池,然后进入脱水机房 进行离心脱水,泥饼用泵输送至码头外运,经处理后填埋。 污水经生物反应池处理后进入二沉池配水井,由配水井配水至周进周出的 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二沉池出水进入加氯接触池,消毒后排入珠江,污泥回流 至污泥泵房。其出水符合国家和广东省污水排放的一级出水标准。三期工程设计 进出水水质表如下: 单位 mg/l 缺 氧 厌 氧 好 氧 二 沉 池 加 氯 接 触 池 沉 砂 池 回流污泥及剩 余污泥泵房 细 格 栅 配 水 井 污水入流 剩余污泥 外回流 内回流 出水 鼓风机房 化学剂 污泥外运 浓 缩 池 沉砂外运处置 栅渣外运处置 脱 水 机 房
xx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项目 进水 经常运行范围 出水 BODS 120 50~100 ≤20 CODCr 100~180 ≤60 150 90~170 ≤20 NH3-N 30 15~25 ≤10 磷酸盐(以磷计) 2.0~3.0 ≤0.5 这种工艺不仅流程简洁、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简单而且具有以下的优点: 为避免传统A/O工艺回流硝酸盐对厌氧池放磷的影响,通过吸收改良A2/O工艺 的优点,将缺氧池置于厌氧池前面,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30~50%的进水 50~150%的混合液回流均进入缺氧段,停留时间为1~3h。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在 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去除硝态氧,再进入厌氧段,保证了厌氧池的厌氧状态, 强化除磷效果。由于污泥回流至缺氧段,缺氧段污泥浓缩可较好氧段髙出50% 单位池容的反硝化速率明显提髙。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再根据不同进 水水质,不同季节情况下,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变化,调节分配至缺 氧段和厌氧段的进水比例,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系统中的除磷效果也 有保证,因此,本工艺与其他除磷脱氮工艺相比,具有明显优点。 分点进水倒置A20O工艺采用矩形的生物池,设缺氧段、厌氧段及好氧段, 用隔墙分开,水流为推流式。缺氧段、厌氧段设置水下搅拌机,好氧段设微孔曝 气系统。为能达到硝化阶段,选择合理的污泥龄。为使出水磷酸盐(以P计)≤ 0.5mg/,在生物除磷的基础上,另外投加化学除磷药剂。由于投加除磷剂,剩余污 泥即使排至脱水机房进行浓缩脱水,也能防止污泥中磷的厌氧释放重新加到系统 内 三期工程在设备选型方面比较讲究,所有设备都选用优质、新型的设备, 如立式搅拌器、水平管式吸泥机、丹麦进口的鼓风机和离心脱水机、乌克兰的管 式曝气管、德国琥珀转鼓格栅等。 污水厂建成之后,应组织试运行前单项验收,验收工作应包括土建工程方 面的验收和安装工程方面的验收。验收工作结束后,即可进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
xxx 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2 这种工艺不仅流程简洁、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简单而且具有以下的优点: 为避免传统 A2 /O 工艺回流硝酸盐对厌氧池放磷的影响,通过吸收改良 A2 /O 工艺 的优点,将缺氧池置于厌氧池前面,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 30~50%的进水、 50~150%的混合液回流均进入缺氧段,停留时间为 1~3h。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在 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去除硝态氧,再进入厌氧段,保证了厌氧池的厌氧状态, 强化除磷效果。由于污泥回流至缺氧段,缺氧段污泥浓缩可较好氧段高出 50%。 单位池容的反硝化速率明显提高。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再根据不同进 水水质,不同季节情况下,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变化,调节分配至缺 氧段和厌氧段的进水比例,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系统中的除磷效果也 有保证,因此,本工艺与其他除磷脱氮工艺相比,具有明显优点。 分点进水倒置 A2 /O 工艺采用矩形的生物池,设缺氧段、厌氧段及好氧段, 用隔墙分开,水流为推流式。缺氧段、厌氧段设置水下搅拌机,好氧段设微孔曝 气系统。为能达到硝化阶段,选择合理的污泥龄。为使出水磷酸盐(以 P 计)≤ 0.5mg/l,在生物除磷的基础上,另外投加化学除磷药剂。由于投加除磷剂,剩余污 泥即使排至脱水机房进行浓缩脱水,也能防止污泥中磷的厌氧释放重新加到系统 内。 三期工程在设备选型方面比较讲究,所有设备都选用优质、新型的设备, 如立式搅拌器、水平管式吸泥机、丹麦进口的鼓风机和离心脱水机、乌克兰的管 式曝气管、德国琥珀转鼓格栅等。 污水厂建成之后,应组织试运行前单项验收,验收工作应包括土建工程方 面的验收和安装工程方面的验收。验收工作结束后,即可进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 项目 进水 经常运行范围 出水 BOD5 120 50~100 ≤20 CODCr 250 100~180 ≤60 SS 150 90~170 ≤20 NH3-N 30 15~25 ≤10 磷酸盐(以磷计) 4 2.0~3.0 ≤0.5
xx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试运行。试运行可分为单机试车,清水联动试车及污水试运行三个阶段,视工程 完成情况开始实施。本试运行方案初定单机试车需时27天,清水联动试车需时 24天,污水试运行需时120天 第二节工程的施工组织 xxx污水处理三期工程是广州污水治理的重点工程。我公司将其列为本公司 在建施工项目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地投入本工程的调试工作 本项目管理釆用 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进度管理,实行技术骨干人 员定岗定责,专家动态指导相结合。质量以我司已通过审核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 严格控制。安全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指导,常抓不懈。整个项目以“高 效优质求企业发展,安全文明树行业样板”为指导思想,服从业主调度,做好有 关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优质、安全、文明、按期完成本工程的调试工作。 第三节进度计划及人员配置计划 调试计划横道图 人员配置计划 为了充分体现我公司“优质、高效、守约、服务”的宗旨,建造业主满意、 市民满意的工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司挑选一批有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经验、 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骨干,成立“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三 期)工程厂区机电安装项目经理部”,代表我司直接对现场统一管理,实施本 工程的施工和缺陷修复,我司将在人、机、物、料及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xxx 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3 试运行。试运行可分为单机试车,清水联动试车及污水试运行三个阶段,视工程 完成情况开始实施。本试运行方案初定单机试车需时 27 天,清水联动试车需时 24 天,污水试运行需时 120 天。 第二节 工程的施工组织 xxx 污水处理三期工程是广州污水治理的重点工程。我公司将其列为本公司 在建施工项目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地投入本工程的调试工作。 本项目管理采用 Project 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进度管理,实行技术骨干人 员定岗定责,专家动态指导相结合。质量以我司已通过审核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 严格控制。安全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指导,常抓不懈。整个项目以“高 效优质求企业发展,安全文明树行业样板”为指导思想,服从业主调度,做好有 关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优质、安全、文明、按期完成本工程的调试工作。 第三节 进度计划及人员配置计划 一、 调试计划横道图 二、人员配置计划 为了充分体现我公司“优质、高效、守约、服务”的宗旨,建造业主满意、 市民满意的工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司挑选一批有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经验、 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骨干,成立“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三 期)工程厂区机电安装项目经理部”,代表我司直接对现场统一管理,实施本 工程的施工和缺陷修复,我司将在人、机、物、料及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xx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技术人员配备和资料 序号 职务 姓名 职称 经验年限 (总年限) 项目经理 陈锦波|一级项目经理 15年 工程师 136789 机电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21年 材料设备部负责人 材料员 8年 财务部负责人 会计师 14年 办公室负责人 助经 29年 电气工程师 工程师 15年 10 电气工程师 工程师 19年 机械工程师 工程师 18年 机械工程师 工程师 22年 13 仪表工程师 工程师 19年 工艺工程师 工程师 2年 4 工艺工程师 工程师 15年 工艺工程师 工程师 13年 质检工程师 工程师 19年 16 实验工程师 工程师 18年 预结算工程师 助经 22年 安全生产工程师 工程师 8年 第四节培菌试运行技术措施 、目的 1检验污水处理厂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主要是各工艺参数的确定,如:水泵最佳运行水位, 旋流沉砂池的旋流速度,反应池最佳污泥负荷、污泥龄、污泥回流比、污水回流 比、剩余污泥排放量、最佳曝气量等; 3发现存在问题并逐一分析解决,为今后的正式运行积累经验数据
xxx 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4 技术人员配备和资料 序号 职 务 姓 名 职称 经验年限 (总年限) 1 项目经理 陈锦波 一级项目经理 工程师 15 年 3 总工程师 机电 高级工程师 21 年 6 材料设备部负责人 材料员 8 年 7 财务部负责人 会计师 14 年 8 办公室负责人 助经 29 年 9 电气工程师 工程师 15 年 10 电气工程师 工程师 19 年 11 机械工程师 工程师 18 年 12 机械工程师 工程师 22 年 13 仪表工程师 工程师 19 年 14 工艺工程师 工程师 22 年 4 工艺工程师 工程师 15 年 5 工艺工程师 工程师 13 年 15 质检工程师 工程师 19 年 16 实验工程师 工程师 18 年 17 预结算工程师 助经 22 年 18 安全生产工程师 工程师 8 年 第四节 培菌试运行技术措施 一、目 的 1.检验污水处理厂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主要是各工艺参数的确定,如:水泵最佳运行水位, 旋流沉砂池的旋流速度,反应池最佳污泥负荷、污泥龄、污泥回流比、污水回流 比、剩余污泥排放量、最佳曝气量等; 3.发现存在问题并逐一分析解决,为今后的正式运行积累经验数据
xx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二、前提条件 1充足的水源补给,外围泵站和管网应具备向污水处理厂连续输送污水的能 力并同样完成了清水联动试车 2.各种设备的联动试车完毕且功能完备,性能良好,满足工艺要求,联动试 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得到妥善处理 3.全流程已进行了清水联动试车,并确认无直接影响培菌试运行的存在问题 4培菌过程所需的人员、材料和工具均已准备齐全; 5.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实习,达到熟悉本岗位职责,胜任本岗位 工作的要求; 6现场24小时均需有工作人员有场,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四运行转工作制, 日班现场人数需15人(连工程师),中夜班人数各需6人 7污泥处理系统已配套完成并明确脱水后污泥的处置 、培菌方案摘要 考虑到培菌费用的节省和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计划整个培菌过程分三个阶 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对1#反应池北池(5.5万吨/)和2#反应池南池(5.5万 吨/日)进行活性污泥培养第二阶段: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活性污泥培 养成熟后,进行1#反应池南池和2#反应池北池的培菌工作;第三阶段:稳定运行和 除磷脱氮调试;最后进入连续生产运行 与法 四、培菌方 采用间歇换水,连续换水结合法。 五、菌种来源及数量 菌种来自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的污泥浓缩池,通过一台DN100 的移动潜水泵把浓缩池污泥抽至4000L的泥浆运输车(共两台)内,再用泥浆运 输车将浓缩后污泥分别运至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的侧边,再用DN100 的移动潜水泵(每池一台,共二台)直接将泥泵至池内,经过对反应池体积的计 算及工艺要求约需含水率97%的菌种5600M3(未包括调试过程中遇到的菌种死
xxx 污水处理(三期)菌种培植试运行方案 5 二、前提条件 1.充足的水源补给,外围泵站和管网应具备向污水处理厂连续输送污水的能 力并同样完成了清水联动试车; 2.各种设备的联动试车完毕且功能完备,性能良好,满足工艺要求,联动试 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得到妥善处理; 3.全流程已进行了清水联动试车,并确认无直接影响培菌试运行的存在问题; 4.培菌过程所需的人员、材料和工具均已准备齐全; 5.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实习,达到熟悉本岗位职责,胜任本岗位 工作的要求; 6.现场 24 小时均需有工作人员有场,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四运行转工作制, 日班现场人数需 15 人(连工程师),中夜班人数各需 6 人; 7.污泥处理系统已配套完成并明确脱水后污泥的处置。 三、培菌方案摘要 考虑到培菌费用的节省和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计划整个培菌过程分三个阶 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对 1#反应池北池(5.5 万吨/日)和 2#反应池南池(5.5 万 吨/日)进行活性污泥培养;第二阶段:1#反应池北池和 2#反应池南池活性污泥培 养成熟后,进行 1#反应池南池和 2#反应池北池的培菌工作;第三阶段:稳定运行和 除磷脱氮调试;最后进入连续生产运行。 四、培菌方法 采用间歇换水,连续换水结合法。 五、菌种来源及数量 菌种来自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的污泥浓缩池,通过一台 DN100 的移动潜水泵把浓缩池污泥抽至 4000L 的泥浆运输车(共两台)内,再用泥浆运 输车将浓缩后污泥分别运至 1#反应池北池和 2#反应池南池的侧边,再用 DN100 的移动潜水泵(每池一台,共二台)直接将泥泵至池内,经过对反应池体积的计 算及工艺要求约需含水率 97%的菌种 5600M3(未包括调试过程中遇到的菌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