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空前提高。通过这种学生自己动手做保险学案例的 方式将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课堂气氛相当话 跃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改变课堂教学由数师一人主率,甚至满堂灌 一言常的方式,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保险学的课程学习。如,结合保险的特 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保险产品的设计(钓10分钟),主要是结合 保险市场上己有的保险产品以及自身对保险的认识,介绍本组设计的保险产品, 进行课堂讨论。这种由学生设计保险产品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并学会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各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收 集料、整理想法、思路及问题、共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速优秀代表担 钢主讲等环节。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保险产品更有吸引力,往往在上课前都会授 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变压力为动力,充分潘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 加深了对保险的认识 (3)突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 将保险教学内容化成一个个问题,使问题经常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它 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用以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 识。例如讲“风险概述”这一内容时,启发学生以自身或周边的人或事为例思考风 险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等问圈,并通过图片展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风险事件, 最后获得与风险相关的知识一风险就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客观存在而又 意料不到的事情,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工作失误等。 (二)教改举措 (1)改革作业形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斋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课程 设置了小组课程作业环节,由学生自主设计保险产品进行课堂比拼。这特别能训 练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也增 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不再死板枯燥, (2)改革考试形式。一是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总的原则是平时考查与 期术考核相结合”。通常的比例一般为:平时考查(包括到课率、课堂反应 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占总成绩的50一6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一40%:
3 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空前提高。通过这种学生自己动手做保险学案例的 方式将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课堂气氛相当活 跃。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改变课堂教学由教师一人主宰,甚至满堂灌 一言堂的方式,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保险学的课程学习。如,结合保险的特 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保险产品的设计(约 10 分钟),主要是结合 保险市场上已有的保险产品以及自身对保险的认识,介绍本组设计的保险产品, 进行课堂讨论。这种由学生设计保险产品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并学会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各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收 集资料、整理想法、思路及问题、共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选优秀代表担 纲主讲等环节。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保险产品更有吸引力,往往在上课前都会投 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变压力为动力,充分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 加深了对保险的认识。 (3)突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 将保险教学内容化成一个个问题,使问题经常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它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用以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 识。例如讲“风险概述”这一内容时,启发学生以自身或周边的人或事为例思考风 险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等问题,并通过图片展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风险事件, 最后获得与风险相关的知识——风险就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客观存在而又 意料不到的事情,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工作失误等。 (二)教改举措 (1)改革作业形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课程 设置了小组课程作业环节,由学生自主设计保险产品进行课堂比拼。这特别能训 练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也增 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不再死板枯燥。 (2)改革考试形式。一是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总的原则是“平时考查与 期末考核相结合”。通常的比例一般为:平时考查(包括到课率、课堂反应、 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占总成绩的 50-6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50-40%;
二是开展题库建设:三是在考试题型上进行变革,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精 心设计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多种题型, (三)课程训练 (1)课堂内的训练 要求同学以“自己的家庭”为客户,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份保险计划书,通过 对自己家庭成员的访谈与调查,明确自己家庭的保险需求,了解家庭的收支状况, 诊斯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而在比较市场各家保险公司同类产品的保障范围, 价格、服务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险别与险种进行组合,制定最优家庭保险方案。 方案应涵盖家庭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基本险别,以 最小成本获得最佳收益,并应获得家庭成员的认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家庭需求。 最终提交“保险计划书”分析报告一份。 (2)课外训练题 ①保险产品设计 课程一开始就给学生有置,第三周开始每节课前抽十分钟讲述,十分钟进行 讨论。要求7-~8人为一组,自行选择组长,每组设计一个保险产品,主要是结合 保险市场上已有的保验产品以及自身对保险的认识,介绍本组设计的保险产品: 进行课堂讨论。 ②保险案例情景剧 根据课堂讲授保验理论知识结合相关案例(也可自行编剧),进行现场表演 展示。通过这种学生自己动手做保险学案例的方式将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 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蝶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卷面考核及平时考核,其中卷面考核占比50%,并 以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尽量避免死记硬背,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圈的能力。平时考核占比50%,包括考勒、课程作业、课堂案例讨论、 课外分组讨论等.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课终考核成绩。(1)考勒占10%:(2)课程作业占20% (3)课程报告及小组讨论占20%:(4)课终考核占50%
4 二是开展题库建设;三是在考试题型上进行变革,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精 心设计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多种题型。 (三)课程训练 (1)课堂内的训练 要求同学以“自己的家庭”为客户,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份保险计划书,通过 对自己家庭成员的访谈与调查,明确自己家庭的保险需求,了解家庭的收支状况, 诊断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而在比较市场各家保险公司同类产品的保障范围、 价格、服务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险别与险种进行组合,制定最优家庭保险方案。 方案应涵盖家庭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基本险别,以 最小成本获得最佳收益,并应获得家庭成员的认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家庭需求。 最终提交“保险计划书”分析报告一份。 (2)课外训练题 ①保险产品设计 课程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第三周开始每节课前抽十分钟讲述,十分钟进行 讨论。要求 7~8 人为一组,自行选择组长,每组设计一个保险产品,主要是结合 保险市场上已有的保险产品以及自身对保险的认识,介绍本组设计的保险产品, 进行课堂讨论。 ②保险案例情景剧 根据课堂讲授保险理论知识结合相关案例(也可自行编剧),进行现场表演 展示。通过这种学生自己动手做保险学案例的方式将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 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卷面考核及平时考核,其中卷面考核占比 50%,并 以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尽量避免死记硬背,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考核占比 50%,包括考勤、课程作业、课堂案例讨论、 课外分组讨论等。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课终考核成绩。(1)考勤占 10%;(2)课程作业占 20%; (3)课程报告及小组讨论占 20%;(4)课终考核占 50%
六、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1章风险与风险管理(4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风险与风险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通过 本章学习,应理解风险的含义及构成,了解风险的类别,把程纯粹风险与投机风 险的区别,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函,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等。 重点、难点:风险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正确区分纯粹的风险和投机风险:风 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11风险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12风险的分类 13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目标 14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2章保险概述(4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保险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习本章时应深入认识和把 捏保险是什么?可保风险具有哪些条件?理解和分析保险的职能、作用等问题。 重点、难点:可保风险和不保风险的内颜及原因:以下概忽的区别:保险费 与保险金:保险与储蓄:保险与赌博:保险与救济:保险的职能及对保险职能的 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保险的作用。 2.1可保风险与不保风险 22保险的含义 23保险与类似经济行为及制度的比较 2.4保险的职能及作用 第3章保险的起源和发展(4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让学生了解保险产生的基础、介绍世界保险的起源和发展过 程、我国保险业的发辰 重点、难点:保险产生的基础:保险在世界及中国的起源。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3.1保险产生的基础 32世界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33我国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5 六、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 1 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4 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风险与风险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通过 本章学习,应理解风险的含义及构成,了解风险的类别,把握纯粹风险与投机风 险的区别,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等。 重点、难点:风险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正确区分纯粹的风险和投机风险;风 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1.1 风险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1.2 风险的分类 1.3 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目标 1.4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 2 章 保险概述(4 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保险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习本章时应深入认识和把 握保险是什么?可保风险具有哪些条件?理解和分析保险的职能、作用等问题。 重点、难点:可保风险和不保风险的内涵及原因;以下概念的区别:保险费 与保险金;保险与储蓄;保险与赌博;保险与救济;保险的职能及对保险职能的 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保险的作用。 2.1 可保风险与不保风险 2.2 保险的含义 2.3 保险与类似经济行为及制度的比较 2.4 保险的职能及作用 第 3 章 保险的起源和发展(4 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让学生了解保险产生的基础、介绍世界保险的起源和发展过 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重点、难点:保险产生的基础;保险在世界及中国的起源。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3.1 保险产生的基础 3.2 世界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3.3 我国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第4章保险的类别(6学时) 教学目标:木章主要介绍保险的各种分类方法及保险的主要种类,通过本章 学习,要求掌摆保险的一般分类方法、保险的主要种类,了解我国已开办的主要 保险险种,从而对各类保险有概括性的认识,并对我国的保险产品及业务发展有 进一步的思考。 重点、难点:概念比较:杜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原保 险与再保险、再保险与共同保险、共同保险与重复保险:广义财产保险的三大类 业务,人身保险的三大险种:独立承保的责任保险种类:构成意外伤害事件的三 要素。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 4.1保险的一般分类(按保险性质分类、按保验实篮方式分类、按保险标的 分类、按承保方式分类) 42保险的主要险种(财产提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农业保险、 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 第5章保险合同(6学时) 教学目标:木章着重介绍保险合同的有关基本原理,即在说明保险的概念的 基础上,阐述保险合同的特征,阐明保险合同的要素及一般程序,分析保险合同 的条款解释原则。本章是保险学的重受组成部分,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 重点、难点:概念区别: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代理人、保险经 纪人、保险公估人、保险利益、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合同的内涵及特征: 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及保险合同订立的主要形式:保险合同的变更及终止:保险 合同争议处理的方式:保险合同的条款解释原则。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 5.1保险合问的概念和特征 52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53保险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 5.4保险合同的条款解释原则 第6章保险的基本原则(6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着重介绍和分析保险的三大基本原则。本章亦是保险学原理 的重要内容,憂求系统地掌握并深入地理解
6 第 4 章 保险的类别(6 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保险的各种分类方法及保险的主要种类。通过本章 学习,要求掌握保险的一般分类方法、保险的主要种类,了解我国已开办的主要 保险险种,从而对各类保险有概括性的认识,并对我国的保险产品及业务发展有 进一步的思考。 重点、难点:概念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原保 险与再保险、再保险与共同保险、共同保险与重复保险;广义财产保险的三大类 业务,人身保险的三大险种;独立承保的责任保险种类;构成意外伤害事件的三 要素。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 4.1 保险的一般分类(按保险性质分类、按保险实施方式分类、按保险标的 分类、按承保方式分类) 4.2 保险的主要险种(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农业保险、 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 第 5 章 保险合同(6 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着重介绍保险合同的有关基本原理,即在说明保险的概念的 基础上,阐述保险合同的特征,阐明保险合同的要素及一般程序,分析保险合同 的条款解释原则。本章是保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 重点、难点:概念区别: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代理人、保险经 纪人、保险公估人、保险利益、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合同的内涵及特征; 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及保险合同订立的主要形式;保险合同的变更及终止;保险 合同争议处理的方式;保险合同的条款解释原则。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 5.1 保险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5.2 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5.3 保险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 5.4 保险合同的条款解释原则 第 6 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6 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着重介绍和分析保险的三大基本原则。本章亦是保险学原理 的重要内容,要求系统地掌握并深入地理解
重点、难点: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产生原因和内容: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 及其意义:近因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损失补偿原则、代位求德原则、分摊 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 6.1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产生原因和内容 62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及其意义 63财产保险利益与人身保险利益的比较 6.4近因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6.5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66代位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6.7分棒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第7章保险经营及其过程(6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让学生了解保险经营投保、承保,防灾,理赔等各个环节的 含义、主要内容和程序,掌器保验单的设计,保险精算原理,保险基金的运用和 保险经营效益评价分析等。(注:本章包括教材中保险经营篇的内容)。 重点、难点:保险展业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保险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 保险防灾防损的意义:保险理赔的原则和程序。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 7.1展业 72承保 73保险防灾防损 74保险理赠 75再保险 第8章保险基金与保险投资(4学时) 散学目标:本章让学生了解保险基金的含义和特征、保险基金的来源、运动 及其与保险资金的比较、国内外保险资金运行现状等。 重点、难点:保险基金的含义和来源:保险资金的含义和保验资金的投资果 道. 81保险基金的含义和特征 82保险基金的来源、运动及其与保险资金的比较
7 重点、难点: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产生原因和内容;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 及其意义;近因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损失补偿原则、代位求偿原则、分摊 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 6.1 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产生原因和内容 6.2 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及其意义 6.3 财产保险利益与人身保险利益的比较 6.4 近因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6.5 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6.6 代位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6.7 分摊原则的含义、分析和应用 第 7 章 保险经营及其过程(6 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让学生了解保险经营投保、承保、防灾、理赔等各个环节的 含义、主要内容和程序,掌握保险单的设计,保险精算原理,保险基金的运用和 保险经营效益评价分析等。(注:本章包括教材中保险经营篇的内容)。 重点、难点:保险展业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保险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 保险防灾防损的意义;保险理赔的原则和程序。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 7.1 展业 7.2 承保 7.3 保险防灾防损 7.4 保险理赔 7.5 再保险 第 8 章 保险基金与保险投资(4 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让学生了解保险基金的含义和特征、保险基金的来源、运动 及其与保险资金的比较、国内外保险资金运行现状等。 重点、难点:保险基金的含义和来源;保险资金的含义和保险资金的投资渠 道。 8.1 保险基金的含义和特征 8.2 保险基金的来源、运动及其与保险资金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