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宗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 辛弃疾
郭若对辛惘的评价: ■郭沫若题写的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杀、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说辛弃疾词风豪放。“铁板铜琶 词,本是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承苏 ●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 ●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下联的内涵主要 是说辛的悲黍离之悲、他的爱国情怀、爱 ●国抱负
郭沫若对辛词的评价: ◼ 郭沫若题写的对联: "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说辛弃疾词风豪放。“铁板铜琶”一 词,本是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承苏 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 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下联的内涵主要 是说辛的悲黍离之悲、他的爱国情怀、爱 国抱负
辛弃疾(1141207), 南宋词人。原字幼安,号 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 南)。一生都在进行抗金 御敌,统一中原。其词现 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 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苏辛”。词集《稼 轩长短句》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幼安,号 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一生都在进行抗金 御敌,统一中原。其词现 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 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苏辛”。词集《稼 轩长短句》
23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 和起义。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 受影响颇深 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 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 为多,词情悲壮慷慨。 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 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 数声,含恨去世。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 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名臣, 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 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 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
23 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 和起义。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 受影响颇深 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 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 为多,词情悲壮慷慨。 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 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 数声,含恨去世。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 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 名臣, 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 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 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
写这首词的附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 写 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 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 作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火权的韩侂胄起用 它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吭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旬己的地位,草草 北伐。而镇江颜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 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儆了火量的准备 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倖求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急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财,登上北固亭 满怀悉愤而写下的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 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这期间,1203年 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 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 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 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 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 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倖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 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 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这期间,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 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 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倖求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写 作 背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