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员和著作家,他们将通过自己那门科学所达到的成果来接受共 产主义”(本卷第353页)。共产党员要善于把专家们的工作统一起 来并虚心地给以指导,找出问题的所在,详细地加以研究。 农民问题是列宁在本卷中着重论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1920 年末,虽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但苏维埃俄国实行的仍然是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列宁主持下的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 于农业问题的决议和采取的有关措施也还没有摆脱这一政策的影 响,过分强调国家的调节和强制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不仅用 摊派的办法收集余粮,连播种面积和发放种子等也搞摊派和分配。 余粮收集制和其他一些强制性措施已经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使 农民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日益尖锐。 列宁通过农民的来信和申诉以及他同农民的直接谈话,十分 了解农民的要求和情绪。他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 对外对内政策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俄国的农村形势,指出 “不使小农经济得到切实的大规模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 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 会落空”(本卷第146页)。列宁认为个体农户还会相当长久地存在 下去。他在12月24日俄共(布)党团讨论人民委员会《关于加强和 发展农民农业经济的措施》法案的会议上明确地说,集体农庄的问 题并非当务之急,必须依靠个体农户,现在还不能设想向社会主义 和集体化过渡。他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反复强调了另一个重要思想, 就是必须把国家调整和强制措施同经济鼓励和说服措施结合起 来。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结束后,经济形势特别是粮食、燃料情 况的进一步恶化,迫使苏维埃政权在经济政策方面作根本性的转 变,放弃原先确定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的经济政 前 言
传员和著作家,他们将通过自己那门科学所达到的成果来接受共 产主义”(本卷第353页)。共产党员要善于把专家们的工作统一起 来并虚心地给以指导,找出问题的所在,详细地加以研究。 农民问题是列宁在本卷中着重论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1920 年末,虽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但苏维埃俄国实行的仍然是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列宁主持下的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 于农业问题的决议和采取的有关措施也还没有摆脱这一政策的影 响,过分强调国家的调节和强制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不仅用 摊派的办法收集余粮,连播种面积和发放种子等也搞摊派和分配。 余粮收集制和其他一些强制性措施已经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使 农民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日益尖锐。 列宁通过农民的来信和申诉以及他同农民的直接谈话,十分 了解农民的要求和情绪。他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 对外对内政策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俄国的农村形势,指出 “不使小农经济得到切实的大规模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 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 会落空”(本卷第146页)。列宁认为个体农户还会相当长久地存在 下去。他在12月24日俄共(布)党团讨论人民委员会《关于加强和 发展农民农业经济的措施》法案的会议上明确地说,集体农庄的问 题并非当务之急,必须依靠个体农户,现在还不能设想向社会主义 和集体化过渡。他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反复强调了另一个重要思想, 就是必须把国家调整和强制措施同经济鼓励和说服措施结合起 来。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结束后,经济形势特别是粮食、燃料情 况的进一步恶化,迫使苏维埃政权在经济政策方面作根本性的转 变,放弃原先确定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的经济政 前 言
策和方针,放弃从工业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的设想。列宁认真地考虑 广大劳动农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于2月8日写了《农民问题提纲 初稿》,提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低粮食税额,扩大农民将 纳税后的余粮投入地方经济流转的自由。这个提纲为党的第十次 代表大会制定关于用征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奠定了基础。 本卷的许多文献反映了列宁对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作用的高度重视。列宁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阐述了马克思 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历史活动的规模愈大,范围愈广,参加这 种活动的人数就愈多,反过来说,我们所要实行的改造愈深刻,就 愈要使人们关心这种改造并采取自觉的态度,就愈要使成百万成 千万的人都确信这种改造的必要性。我们的革命所以远远超过其 他一切革命,归根到底是因为它通过苏维埃政权发动了那些以前 不 关心国家建设的千百万人来积极参加这一建设。”(本卷第139 页)他强调指出,必须使人人懂得俄国是属于他们的,只有工农 群众才能够以自己的活动和自己严格的劳动纪律来改造旧的经济 生活条件,实现伟大的经济计划。他希望劳动人民不但要识字,还 要有文化,有觉悟,有教养。为了发挥劳动人民的首创精神和积 极性,列宁反复强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宣传的重要性。列宁 草拟的《关于生产宣传的提纲》就是这一方面的重要文献。这个 提纲要求:指导性的报纸要扩大生产宣传的版面,对党和苏维埃 机关施加影响,使它们用更大的力量来进行生产宣传,要经常而 广泛地从工农群众中提拔能干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工作者和发 明创造者;生产性报纸应当是千百万人都能看懂的通俗报纸,但 决不能庸俗化,不要降低水平迁就落后读者;要把生产检查工作 和生产宣传工作配合起来;要广泛宣传模范企业,把掌握了国外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卷
策和方针,放弃从工业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的设想。列宁认真地考虑 广大劳动农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于2月8日写了《农民问题提纲 初稿》,提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低粮食税额,扩大农民将 纳税后的余粮投入地方经济流转的自由。这个提纲为党的第十次 代表大会制定关于用征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奠定了基础。 本卷的许多文献反映了列宁对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作用的高度重视。列宁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阐述了马克思 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历史活动的规模愈大,范围愈广,参加这 种活动的人数就愈多,反过来说,我们所要实行的改造愈深刻,就 愈要使人们关心这种改造并采取自觉的态度,就愈要使成百万成 千万的人都确信这种改造的必要性。我们的革命所以远远超过其 他一切革命,归根到底是因为它通过苏维埃政权发动了那些以前 不 关心国家建设的千百万人来积极参加这一建设。”(本卷第139 页)他强调指出,必须使人人懂得俄国是属于他们的,只有工农 群众才能够以自己的活动和自己严格的劳动纪律来改造旧的经济 生活条件,实现伟大的经济计划。他希望劳动人民不但要识字,还 要有文化,有觉悟,有教养。为了发挥劳动人民的首创精神和积 极性,列宁反复强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宣传的重要性。列宁 草拟的《关于生产宣传的提纲》就是这一方面的重要文献。这个 提纲要求:指导性的报纸要扩大生产宣传的版面,对党和苏维埃 机关施加影响,使它们用更大的力量来进行生产宣传,要经常而 广泛地从工农群众中提拔能干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工作者和发 明创造者;生产性报纸应当是千百万人都能看懂的通俗报纸,但 决不能庸俗化,不要降低水平迁就落后读者;要把生产检查工作 和生产宣传工作配合起来;要广泛宣传模范企业,把掌握了国外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卷
先进技术的工人组织起来训练技术落后的工人,普及职业技术教 育和综合技术教育。 列宁在和平经济建设时期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俄共 (布)中央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设立人民委员助理的决定草案》、 《俄共(布)中央全会关于改组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决定草案》、《关于 综合技术教育(对娜捷施达·康斯坦丁诺夫娜的提纲的意见)》、 《中央委员会给教育人民委员部党员工作人员的指示》和《论教育 人民委员部的工作》等文献,反映了列宁这一时期对教育工作的关 心。 1920年12月31日至1921年1月4日召开的党内国民教育 问题研讨会就开展综合技术教育和改造普通学校问题通过了一些 决议。列宁批评这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的主要缺点是空泛的议论和 抽象的口号过多,具体措施太少。他指出,教育人民委员部工作的 主要缺点是缺乏必要的求实精神,不善于把头脑清晰、学识渊博和 有实际教育经验的人安置在适当的领导岗位上。列宁尤其重视青 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问题。他提议建立起为全体工人、士兵和农民 群众服务的图书馆网和阅览室网,努力设法把报纸和书籍免费分 配给各图书馆和阅览室。他希望报纸成为启发群众、教导他们生 活、教导他们建设自己经济的工具,少来一些政治上的喧嚷,少发 表一些空泛议论和抽象口号,多做一些生产宣传。他希望给人民提 供必需的各种教科书和一切必需的世界文学、现代科学和现代技 术的重要著作。列宁对苏维埃国民教育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 重大贡献。他在《关于综合技术教育》一文中提出,要“把· 立· 即向· 综 · 合· 技· 术教育过渡,或者确切些说,立即采取许多马上就能做到的· 走 · 向· 综· 合· 技· 术· 教· 育· 的· 步· 骤,规定为· 必· 须· 绝· 对· 执· 行· 的任务”。(本卷第 前 言
先进技术的工人组织起来训练技术落后的工人,普及职业技术教 育和综合技术教育。 列宁在和平经济建设时期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俄共 (布)中央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设立人民委员助理的决定草案》、 《俄共(布)中央全会关于改组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决定草案》、《关于 综合技术教育(对娜捷施达·康斯坦丁诺夫娜的提纲的意见)》、 《中央委员会给教育人民委员部党员工作人员的指示》和《论教育 人民委员部的工作》等文献,反映了列宁这一时期对教育工作的关 心。 1920年12月31日至1921年1月4日召开的党内国民教育 问题研讨会就开展综合技术教育和改造普通学校问题通过了一些 决议。列宁批评这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的主要缺点是空泛的议论和 抽象的口号过多,具体措施太少。他指出,教育人民委员部工作的 主要缺点是缺乏必要的求实精神,不善于把头脑清晰、学识渊博和 有实际教育经验的人安置在适当的领导岗位上。列宁尤其重视青 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问题。他提议建立起为全体工人、士兵和农民 群众服务的图书馆网和阅览室网,努力设法把报纸和书籍免费分 配给各图书馆和阅览室。他希望报纸成为启发群众、教导他们生 活、教导他们建设自己经济的工具,少来一些政治上的喧嚷,少发 表一些空泛议论和抽象口号,多做一些生产宣传。他希望给人民提 供必需的各种教科书和一切必需的世界文学、现代科学和现代技 术的重要著作。列宁对苏维埃国民教育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 重大贡献。他在《关于综合技术教育》一文中提出,要“把· 立· 即向· 综 · 合· 技· 术教育过渡,或者确切些说,立即采取许多马上就能做到的· 走 · 向· 综· 合· 技· 术· 教· 育· 的· 步· 骤,规定为· 必· 须· 绝· 对· 执· 行· 的任务”。(本卷第 前 言
226页)他主张把第二级学校(或其高年级)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 结合起来,但必须在职业技术学校里增加普通教育课程和共产主 义课程,保证实际上转到综合技术教育,以便培养出有广博知识、 有共产主义觉悟、发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列宁还为开展综合 技术教育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 本卷收载的《工会的任务及其实现的方法〉决议草案》、《论工 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错误》、《党内危机》、《再论工会、目 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在全俄矿工第二次 代表大会俄共(布)党团会议上关于工会的作用和任务的报告和总 结发言以及在莫斯科市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献,反映 了列宁在工会问题争论期间对托洛茨基、布哈林以及其他反对派 的错误观点和派别活动所作的不调和的斗争。 随着国家从战争转向建设,俄国共产党在1920年11月召开 的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会议上提出工会必须改变战时实行的军事 化领导方法和扩大工人民主的问题。托洛茨基在这次代表会议的 俄共(布)党团会议上提出反对意见,主张工会迅速国家化,要求按 各个工业部门把经济机关同工会合并,执行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 的职能。他建议对工会进行“整刷”,把善于“拧紧螺母”的人放到工 会领导岗位上,使工会军事化,变为强制性的机关。他否认工会在 教育群众、保护群众的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托洛茨基的意见遭到 与会者的反对和党中央十一月全会的否决。但他执意把分歧公开 化,12月25日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又发表了他的纲 领性的小册子《工会的作用和任务》,坚持其错误主张,并进行派别 活动。托洛茨基挑起的这场争论使党内斗争日趋尖锐。1921年1 月12日,党中央决定在党内对工会问题展开自由争论。继托洛茨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卷
226页)他主张把第二级学校(或其高年级)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 结合起来,但必须在职业技术学校里增加普通教育课程和共产主 义课程,保证实际上转到综合技术教育,以便培养出有广博知识、 有共产主义觉悟、发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列宁还为开展综合 技术教育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 本卷收载的《工会的任务及其实现的方法〉决议草案》、《论工 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错误》、《党内危机》、《再论工会、目 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在全俄矿工第二次 代表大会俄共(布)党团会议上关于工会的作用和任务的报告和总 结发言以及在莫斯科市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献,反映 了列宁在工会问题争论期间对托洛茨基、布哈林以及其他反对派 的错误观点和派别活动所作的不调和的斗争。 随着国家从战争转向建设,俄国共产党在1920年11月召开 的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会议上提出工会必须改变战时实行的军事 化领导方法和扩大工人民主的问题。托洛茨基在这次代表会议的 俄共(布)党团会议上提出反对意见,主张工会迅速国家化,要求按 各个工业部门把经济机关同工会合并,执行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 的职能。他建议对工会进行“整刷”,把善于“拧紧螺母”的人放到工 会领导岗位上,使工会军事化,变为强制性的机关。他否认工会在 教育群众、保护群众的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托洛茨基的意见遭到 与会者的反对和党中央十一月全会的否决。但他执意把分歧公开 化,12月25日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又发表了他的纲 领性的小册子《工会的作用和任务》,坚持其错误主张,并进行派别 活动。托洛茨基挑起的这场争论使党内斗争日趋尖锐。1921年1 月12日,党中央决定在党内对工会问题展开自由争论。继托洛茨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卷
基的纲领之后,“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诺根派、梁赞诺夫派 和伊格纳托夫派又提出各自的纲领。布哈林起初企图在列宁和托 洛茨基之间起缓冲作用,但实际上后来的布哈林的“缓冲”派却与 托洛茨基合流,提出了以托洛茨基的观点为基础的联合纲领。为了 避免党的分裂,列宁和他在党中央的支持者不得不放下紧迫的经 济工作来解决党内斗争问题,纠正由托洛茨基所开始而由布哈林 加深了的政治错误。列宁在上述有关著作和讲话中揭示了托洛茨 基强加于党的这场争论的实质,对这场党内斗争的各个阶段作了 评述,指出了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观点和派别活动给党带来 的危害。 列宁指出,在工会问题上同托洛茨基的真正的意见分歧是如 何掌握群众、对待群众、联系群众的问题。列宁阐明了工会在无产 阶级专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工会不是国家组织,不是实行 强制的组织,它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是学习 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如果对 待工会的态度不正确,就会使无产阶级中间或无产阶级政党同无 产阶级群众之间发生分裂,就会使苏维埃政权灭亡,使无产阶级专 政灭亡。托洛茨基的政策正是包含着这种危险。列宁认为,说服教 育的方法应当是工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强制的方法是次要的。工会 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工人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强纪律的重要 性。列宁从这一角度评价了工会在生产宣传、实物奖励和“纪律审 判会”等方面的工作。列宁驳斥了托洛茨基所谓在工人阶级国家里 工会不必保护工人利益的观点,肯定了工会维护工人群众的物质 利益和精神利益使其不受官僚主义者损害的职能。 列宁针对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把经济和政治割裂并对立起来的 前 言
基的纲领之后,“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诺根派、梁赞诺夫派 和伊格纳托夫派又提出各自的纲领。布哈林起初企图在列宁和托 洛茨基之间起缓冲作用,但实际上后来的布哈林的“缓冲”派却与 托洛茨基合流,提出了以托洛茨基的观点为基础的联合纲领。为了 避免党的分裂,列宁和他在党中央的支持者不得不放下紧迫的经 济工作来解决党内斗争问题,纠正由托洛茨基所开始而由布哈林 加深了的政治错误。列宁在上述有关著作和讲话中揭示了托洛茨 基强加于党的这场争论的实质,对这场党内斗争的各个阶段作了 评述,指出了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观点和派别活动给党带来 的危害。 列宁指出,在工会问题上同托洛茨基的真正的意见分歧是如 何掌握群众、对待群众、联系群众的问题。列宁阐明了工会在无产 阶级专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工会不是国家组织,不是实行 强制的组织,它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是学习 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如果对 待工会的态度不正确,就会使无产阶级中间或无产阶级政党同无 产阶级群众之间发生分裂,就会使苏维埃政权灭亡,使无产阶级专 政灭亡。托洛茨基的政策正是包含着这种危险。列宁认为,说服教 育的方法应当是工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强制的方法是次要的。工会 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工人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强纪律的重要 性。列宁从这一角度评价了工会在生产宣传、实物奖励和“纪律审 判会”等方面的工作。列宁驳斥了托洛茨基所谓在工人阶级国家里 工会不必保护工人利益的观点,肯定了工会维护工人群众的物质 利益和精神利益使其不受官僚主义者损害的职能。 列宁针对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把经济和政治割裂并对立起来的 前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