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爆满出类拔粹筹码备受青睐 B.呕气众口铄金渎职感恩戴德 修缮委屈求全嬗变冒然行事 D.胡诌文恬武嬉座落名门望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这次旅游回来,真是大开了眼界。在小组交流时,他侃侃而谈,让大家 羡慕不已。 B.在这次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交流会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阅读心得。交流 场面热烈,大家兴味盎然,不亦乐乎。 C.深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大家在田埂上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 情,都感到大快人心。 D.王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在场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出神入化。讲 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请王教授签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 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C.对“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十分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 基层政府部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 他们排忧解难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爆满 出类拔粹 筹码 备受青睐 B. 呕气 众口铄金 渎职 感恩戴德 C. 修缮 委屈求全 嬗变 冒然行事 D. 胡诌 文恬武嬉 座落 名门望族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这次旅游回来,真是大开了眼界。在小组交流时,他侃侃而谈 ....,让大家 羡慕不已。 B. 在这次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交流会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阅读心得。交流 场面热烈,大家兴味盎然,不亦乐乎 ....。 C. 深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大家在田埂上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 情,都感到大快人心 ....。 D. 王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在场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出神入化 ....。讲 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请王教授签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C. 对“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十分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 基层政府部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 他们排忧解难
D.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 重,谐音广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 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 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 的风格特征。 ①还善于发挥虚字的作用②儒雅舒缓而曲尽其妙③平易自然而流畅婉转④ 如《醉翁亭记》就将“也”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⑤它的语言以明白如画见长 ⑥常通过洋洋洒洒的铺叙来呈现对象 A.④①⑥③②⑤ B.②③⑤⑥①④ C.③②⑥⑤①④ D.③①④⑥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新古文运动都以反对贵族的骈文浮靡文风为出发点高 举起恢复先秦两汉古散文传统旗帜,但是两者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理论指导思想来看,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倡导儒道思想为其立足点,标榜文 以“志道”、“明道”的,这当然在反骈文的内容空泛和形式华靡方面有其革新 意义,但其狭隘的、先验的理论缺陷,却导致了创作实践上的困窘,最后使运动 遭致夭折;宋代新古文运动则是在总结了“文以载道”的沉痛教训中,通向了“切 于事实”、“学以致其道”的以社会内部规律为“道”的正确道路,最终完成了 运动的革新任务。 从创作实践来看,唐代古文运动在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古朴简洁、形 象鲜明、犀利明快的优秀传统方面,具有其卓越的成就,但由于韩愈等人过分追 求“古道”、“古辞”,使其散文创作逐渐步入追逐古奥新奇和模仿古书的歧路
D. 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 重,谐音广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 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 的风格特征。 ①还善于发挥虚字的作用 ②儒雅舒缓而曲尽其妙 ③平易自然而流畅婉转 ④ 如《醉翁亭记》就将“也”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⑤它的语言以明白如画见长 ⑥常通过洋洋洒洒的铺叙来呈现对象 A. ④①⑥③②⑤ B. ②③⑤⑥①④ C. ③②⑥⑤①④ D. ③①④⑥②⑤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新古文运动都以反对贵族的骈文浮靡文风为出发点,高 举起恢复先秦两汉古散文传统旗帜,但是两者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理论指导思想来看,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倡导儒道思想为其立足点,标榜文 以“志道”、“明道”的,这当然在反骈文的内容空泛和形式华靡方面有其革新 意义,但其狭隘的、先验的理论缺陷,却导致了创作实践上的困窘,最后使运动 遭致夭折;宋代新古文运动则是在总结了“文以载道”的沉痛教训中,通向了“切 于事实”、“学以致其道”的以社会内部规律为“道”的正确道路,最终完成了 运动的革新任务。 从创作实践来看,唐代古文运动在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古朴简洁、形 象鲜明、犀利明快的优秀传统方面,具有其卓越的成就,但由于韩愈等人过分追 求“古道”、“古辞”,使其散文创作逐渐步入追逐古奥新奇和模仿古书的歧路
之中,形成诘屈聱牙、生僻艰涩的文风,从而走到了他自己所期望的“陈言务去” 文从字顺”的反面。宋代新古文运动则在理顺了“文”、“道”关系和文学与 现实的关系的同时,摈弃了先验的、狭隘的单纯儒道观念的羁绊,并在生活实践 和广泛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创造了平易晓畅、通俗自然的新文体、新文风,从而出 现了散文创作的空前繁荣 从斗争方法上看,唐代古文运动对骈文的斗争,是采取了水火不相容的绝对 化的鄙弃态度而对骈文的历史存在、特别是它在艺术美感方面的作用估计不足, 结果,当其自身走向语辞艰深的绝路上时,浮艳骈文反而得以乘机重新泛滥。宋 代新古文运动则自欧阳修、苏轼等领袖起,从创作上对骈文和西昆体采取了从内 部进行釜底抽薪的改造方法大胆地、批判地吸取了骈文艺术形式上的某些长处 从而创造了骈散结合、内容充实、音韵铿锵、文字优美的新文体 由于唐代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创作实践、斗争方法等局限,只能使其影响 止于贵族土大夫的狭小圈子之中;宋代新古文运动却由于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印刷术的发明等促成了文化的鼎盛和普及,作家们又在其屡遭贬谪的生活中汲取 了平民意识的营养,使他们的创作冲破了贵族土大夫的狭小天地而走向了广泛的 平民群体中。 (朱靖华《唐宋散文精华分卷 序》有删改) 5从原文看,下列对唐宋古文运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唐代古文运动以倡导儒道思想为立足点,标榜文以“志道”、“明道”, 这与宋代古文运动强调的“学以致其道”是一致的。 B.韩愈等人追求“古道”、“古辞”,从而使其散文达到“陈言务去”、“文 从字顺”的境界
之中,形成诘屈聱牙、生僻艰涩的文风,从而走到了他自己所期望的“陈言务去”, “文从字顺”的反面。宋代新古文运动则在理顺了“文”、“道”关系和文学与 现实的关系的同时,摈弃了先验的、狭隘的单纯儒道观念的羁绊,并在生活实践 和广泛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创造了平易晓畅、通俗自然的新文体、新文风,从而出 现了散文创作的空前繁荣。 从斗争方法上看,唐代古文运动对骈文的斗争,是采取了水火不相容的绝对 化的鄙弃态度,而对骈文的历史存在、特别是它在艺术美感方面的作用估计不足, 结果,当其自身走向语辞艰深的绝路上时,浮艳骈文反而得以乘机重新泛滥。宋 代新古文运动则自欧阳修、苏轼等领袖起,从创作上对骈文和西昆体采取了从内 部进行釜底抽薪的改造方法,大胆地、批判地吸取了骈文艺术形式上的某些长处, 从而创造了骈散结合、内容充实、音韵铿锵、文字优美的新文体。 由于唐代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创作实践、斗争方法等局限,只能使其影响 止于贵族士大夫的狭小圈子之中;宋代新古文运动却由于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印刷术的发明等促成了文化的鼎盛和普及,作家们又在其屡遭贬谪的生活中汲取 了平民意识的营养,使他们的创作冲破了贵族士大夫的狭小天地而走向了广泛的 平民群体中。 (朱靖华《唐宋散文精华分卷. 序》有删改) 5.从原文看,下列对唐宋古文运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以倡导儒道思想为立足点,标榜文以“志道”、“明道”, 这与宋代古文运动强调的“学以致其道”是一致的。 B.韩愈等人追求“古道”、“古辞”,从而使其散文达到“陈言务去”、“文 从字顺”的境界
C.宋代新古文运动理顺了“文”、“道”关系和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摈弃了 儒家学说,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空前繁荣 D唐代古文运动未能阻止浮艳骈文的泛滥,宋代新古文运动则能批判吸收骈 文的长处,因而创作出新的文体。 6以下不属于对唐代古文运动失败原因分析的一项是 A.狭隘的、先验的理论缺陷,导致了唐代古文运动在创作实践上的困窘。 B.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古朴简洁、形象鲜明、犀利明快的传统。 C唐代散文创作逐渐步入追逐古奥新奇和模仿古书的歧路之中,形成诘屈聱 牙、生僻艰涩的文风。 D唐代古文运动影响范围只能止于贵族士大夫的狭小圈子之中,难以走向广 泛的平民群体中。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与宋代新古文运动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表明宋代散文的艺 术成就要高于唐代散文 B宋代新古文运动的成功与它以社会生活内部规律为“道”,注重生活实践, 批判吸收骈文长处等有密切的关系。 C.唐代古文运动也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它继承发扬了先秦西汉散文传 统,反对骈文内容的空泛和形式华靡的文风等。 D尽管唐宋古文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仍有着密切的关联,唐宋 古文运动推动了唐宋散文的极大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 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 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芼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C.宋代新古文运动理顺了“文”、“道”关系和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摈弃了 儒家学说,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空前繁荣。 D 唐代古文运动未能阻止浮艳骈文的泛滥,宋代新古文运动则能批判吸收骈 文的长处,因而创作出新的文体。 6.以下不属于对唐代古文运动失败原因分析的一项是 A.狭隘的、先验的理论缺陷,导致了唐代古文运动在创作实践上的困窘。 B. 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古朴简洁、形象鲜明、犀利明快的传统。 C 唐代散文创作逐渐步入追逐古奥新奇和模仿古书的歧路之中,形成诘屈聱 牙、生僻艰涩的文风。 D 唐代古文运动影响范围只能止于贵族士大夫的狭小圈子之中,难以走向广 泛的平民群体中。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与宋代新古文运动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表明宋代散文的艺 术成就要高于唐代散文。 B.宋代新古文运动的成功与它以社会生活内部规律为“道”,注重生活实践, 批判吸收骈文长处等有密切的关系。 C.唐代古文运动也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它继承发扬了先秦西汉散文传 统,反对骈文内容的空泛和形式华靡的文风等。 D 尽管.唐宋古文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仍有着密切的关联,唐宋 古文运动推动了唐宋散文的极大发展。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一 10 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 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 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 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 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 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 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 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 适于饥饱而已。然土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 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 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 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 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 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 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始家灵壁,而为此园 家:定居 B.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 闻:出名 C推其余力,日增治之 治:治理 D.无适而不可 适:适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 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 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 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 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 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 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 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 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 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 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 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 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家.灵壁,而为此园 家:定居 B.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 闻:出名 C 推其余力,日增治.之 治:治理 D. 无适.而不可 适:适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