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检测题 第I部分 、(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信笺(jin) 湮没(mo) 前仆(pu)后继 B.卓荦(luo)腼腆(tin)打家劫舍(she) C.瑰(gui)怪谬(mi)误戛(j)然而止 .卷(juan)帙逃遁(din)美味佳肴(yo)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请帖/字帖当真/安步当车微薄/日薄西山 B.载体/下载连累/长年累月供稿/供不应求 C.对峙/仗恃沏茶/雕阑玉砌拜谒/断碑残碣 D.联袂/抉择朔风/夙兴夜寐洗濯/擢发难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 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面对对手战略上的调整,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 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让出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 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髙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 把一幅老北京的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 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 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 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检测题 第Ⅰ部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1.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 ...的一项是 A.信笺.(jiān) 湮没.(mò) 前仆.(pū)后继 B.卓荦.(luò) 腼腆.(tiǎn) 打家劫舍.(shè) C.瑰.(guī)怪 谬.(miù)误 戛.(jiá)然而止 D.卷.(juǎn)帙 逃遁.(dùn) 美味佳肴.(yáo)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 分) A.请帖./字帖. 当.真/安步当.车 微薄./日薄.西山 B.载.体/下载. 连累./长年累.月 供.稿/供.不应求 C.对峙./仗恃. 沏.茶/雕阑玉砌. 拜谒./断碑残碣. D.联袂./抉.择 朔.风/ 夙.兴夜寐 洗濯./擢.发难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 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 ....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 50﹪。 B.面对对手战略上的调整,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 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 ....,套现获利,让出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 阿森纳队排山倒海 ....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 把一幅老北京的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 ....,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 .........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 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 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 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 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暂为御史,遂窜南夷窜:流放,贬谪。此处应为被动用法。 B.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违背 C.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节:气节、节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誉:荣誉 B.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C.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沮:阻挡 D.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B.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C.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D.朱泚幸致货币 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殁以六月二日/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B.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C.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D.归而谋诸妇/投诸勃海之尾 9.下列各句中的“为”与例句中“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为公子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B.今尚书恣卒为暴 C.必以其言为信 D.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 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窜:流放,贬谪。此处应为被动用法。 B.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违背 C.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节:气节、节操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誉:荣誉 B.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C.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沮:阻挡 D.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延:请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A.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B.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C.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D.朱泚幸致货币.. 8.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汝殁以.六月二日 /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B.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C.利泽施于.人 / 名声昭于.时 D.归而谋诸.妇 / 投诸.勃海之尾 9.下列各句中的“为”与例句中“为” 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能为公子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B.今尚书恣卒为暴 C.必以其言为信 D.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 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 高等谋反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 吏日:“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 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 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 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 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 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 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 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 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 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 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 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 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 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 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 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 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日:“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 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 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日:“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日:“不 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日:“为之奈何?″盎日:“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 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 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 山列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 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 高等谋反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 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 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 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 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 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 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 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 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 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 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 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 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 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 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 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 “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 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 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 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 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 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 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 山列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11.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3分)(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 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 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 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 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第工部分 13.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9分) ①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②吾特苦之耳,今复之。(3分)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晩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11.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3 分)( )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 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 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 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 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第Ⅱ部分 13.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9 分) ①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 分) ②吾特苦之耳,今复之。(3 分)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6 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 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 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 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 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 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 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折节读书 ②庵居蔬食 ③勋阀 ④穷山 15.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联系全文,说说方山子有哪些方面让 作者觉得“异”?(3分) 16.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8分) 17.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途中见杏花 吴融 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 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 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 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 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 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 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折节..读书 ②庵居蔬食 .... ③勋阀.. ④穷.山 15.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联系全文,说说方山子有哪些方面让 作者觉得“异”?(3 分) 16.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四、(8 分) 17.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