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学案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近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 学习目标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两个 发展阶段 自主学习 预习新知夯实基础 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 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请思考: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 不断提升。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 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试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中心 提示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间的矛盾。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 位没有变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1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学案 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近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两个 发展阶段。 一、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 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请思考: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 不断提升。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 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试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中心。 ( ) 提示 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 位没有变。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 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请思考:如何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提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 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 到脱真贫、真脱贫。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的总结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史性变革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新时代的社厂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会主义矛盾L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两个一百年目标 开启新征程两个发展阶段 合作探究 启迪思维探究规律 探究点一历史性变革 问题诱思 题:感受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 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 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城镇新增就业6 600万人以上。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贡献率从54.%%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 上升到51.6%。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公里增加到2.5
2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 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请思考:如何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提示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 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 到脱真贫、真脱贫。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究点一 历史性变革 议题:感受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 2012 年到 2017 年的五年间, 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1%。 占世界经济比重从 11.4%提高到 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城镇新增就业 6 600 万人以上。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贡献率从 54.9%提高到 58.8%。服务业比重从 45.3% 上升到 51.6%。城镇化率从 52.6%提高到 58.5%。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 9 000 公里增加到 2.5
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从9.6万公里增加到13.6万公里。人民群众获得感 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出境旅游人次从8300万增 加到1.3亿 (1)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案(1)①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③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増强 (2)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 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 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 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 设成果丰硕。②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 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Q归纳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 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不 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集成创新。 O典型例题 例1五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下列属于经济结构的是() ①产业结构②国际机构③城乡结构④地区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②不属于经济结构。 探究点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c问题诱思 仪议题: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
3 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从 9.6 万公里增加到 13.6 万公里。人民群众获得感 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贫困人口减少 6 800 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10.2%下降到 3.1%。出境旅游人次从 8 300 万增 加到 1.3 亿。 (1)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案 (1)①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③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2)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 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 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 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 设成果丰硕。②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 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 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不 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集成创新。 例 1 五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下列属于经济结构的是( ) ①产业结构 ②国际机构 ③城乡结构 ④地区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不属于经济结构。 探究点二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议题: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但是看病难、看病贵、 择校难、上学贵、养老难、养老贵等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人民群众对 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与生态环境总体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发展不足、潜 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不小距离。 所有这些都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案(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2)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有: 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生态 发展不平衡等。不充分:主要指发展不足、潜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发展水平 特别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不小距离 Q归纳提升 全面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2)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 位没有变。 典型例题 例2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 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 ,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 主要制约因素。 A.不平衡 B.不充分 C.落后的社会生产 D.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解析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 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 因素
4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但是看病难、看病贵、 择校难、上学贵、养老难、养老贵等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人民群众对 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与生态环境总体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发展不足、潜 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不小距离。 所有这些都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案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 (2)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有: 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生态 发展不平衡等。不充分:主要指发展不足、潜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发展水平 特别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不小距离。 全面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2)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 位没有变。 例 2 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 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________,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 主要制约因素。( ) A.不平衡 B.不充分 C.落后的社会生产 D.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 D 解析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 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 因素
热点追踪 关注热点学以致用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热点素材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 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 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7年底,全国仍 有6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 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 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演练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 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 ①反对粗放式扶贫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③实施精准扶贫,瞄准 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④发挥市场在配置扶贫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④不选 2.一年来,四川省扶贫办积极开展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金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 向贫困户发放贷款3.5亿元,促进贫困户户均增收1238元。此外,该省还通过开展招商引 资促进脱贫,推进金融资本放大脱贫效应。这启示我们“向贫困宣战”( A.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 B.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加就业量 C.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扩大民生支出 D.贫困地区要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全省金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向贫困户发放贷款3.5亿元”调动了企业的积 极性,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四川省扶贫办积极开展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体现 了政府的引导作用,选A。本题中企业扶贫并不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依然以营利为目的; C、D不符合题意。 5
5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 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 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 2017 年底,全国仍 有 6 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 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 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 全国平均水平。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 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 ) ①反对粗放式扶贫 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③实施精准扶贫,瞄准 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 ④发挥市场在配置扶贫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④不选。 2.一年来,四川省扶贫办积极开展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金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 向贫困户发放贷款 3.5 亿元,促进贫困户户均增收 1 238 元。此外,该省还通过开展招商引 资促进脱贫,推进金融资本放大脱贫效应。这启示我们“向贫困宣战”( ) A.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 B.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加就业量 C.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扩大民生支出 D.贫困地区要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全省金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向贫困户发放贷款 3.5 亿元”调动了企业的积 极性,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四川省扶贫办积极开展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体现 了政府的引导作用,选 A。本题中企业扶贫并不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依然以营利为目的; C、D 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