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理知识体系 明目标学法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发一十人民生不断改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世拿→举统为合腿拥的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1.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成就 开启新 社会主 代化强 2.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 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两个百年目标的内容。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坚持新 建贵 一开政发自生向题|3.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其学发展的是解决性会公平这何题|4.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儿是力发展实体整 济体系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考点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系统知识一学扎实] 1.知道一一历史性变革 (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①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 和效益不断提升。 ②表现 a.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 设快速推进; C.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d.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①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 获得感显著增强 ②表现 a.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b.城乡居民收入増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c.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①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 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②表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 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1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理知识体系 明目标学法 1.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成就。 2.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 两个百年目标的内容。 3.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4.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考点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系统知识—学扎实] 1.知道——历史性变革 (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①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 和效益不断提升。 ②表现 a.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 设快速推进; c.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d.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①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 获得感显著增强。 ②表现 a.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b.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c.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①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 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②表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 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引领者。 2.了解一一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两个没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 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 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理清一一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阶段目标 ①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细解题点一考清楚 直接考查对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解 [例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 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已经改变了生产力落后的状况,进入了世界发展前列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③我国将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发 展质量和效益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①② B.①④ D.③ [解析]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 列,①不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②不选;③④ 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D 直接考查对两个阶段目标的理解 [例2]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
2 引领者。 2.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两个没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 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 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理清——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阶段目标 ①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细解题点—考清楚] 直接考查对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解 [例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 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已经改变了生产力落后的状况,进入了世界发展前列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③我国将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发 展质量和效益 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 列,①不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②不选;③④ 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 D 直接考查对两个阶段目标的理解 [例 2] 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
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目标 的是 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②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③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领先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③④ [解析]①②属于从2020年到2035年第一个阶段的目标:③④属于第二个阶段的目标。 [答案]A [解题指导]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 来安排,解题时准确理解这两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和目标任务。 过关训练一练全面] 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此矛 盾,必须( ①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②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③扩大中高等收入群体的比 例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①④正确:应该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②错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③错误。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全面小康梦”的描绘正 确的是( A.成为世界上创造发明最多的国家 B.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C.消除了战争隐患,世界更加和平 D.环境更加美丽,发展难题彻底消除 解析:选BA项与“全面小康梦”联系不大,不选;B项是对全面小康社会图景的正 确描述:C项反映的是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与题干要求无关;D项错在“彻底”上。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人民收入差距,使人民达到同等富裕②努力提升人民生活水 平和质量,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③坚持科技创新,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④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 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目标 的是( ) 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②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③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领先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②属于从2020年到2035年第一个阶段的目标;③④属于第二个阶段的目标。 [答案] A [解题指导] 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 来安排,解题时准确理解这两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和目标任务。 [过关训练—练全面] 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此矛 盾,必须( ) ①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②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 ③扩大中高等收入群体的比 例 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 C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①④正确;应该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②错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③错误。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全面小康梦”的描绘正 确的是( ) A.成为世界上创造发明最多的国家 B.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C.消除了战争隐患,世界更加和平 D.环境更加美丽,发展难题彻底消除 解析:选 B A 项与“全面小康梦”联系不大,不选;B 项是对全面小康社会图景的正 确描述;C 项反映的是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与题干要求无关;D 项错在“彻底”上。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 )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人民收入差距,使人民达到同等富裕 ②努力提升人民生活水 平和质量,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③坚持科技创新,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④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解析:选D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①错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不选;②④符合题意,入选 考点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系统知识一学扎实] 1.理解一一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牢 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 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掌握—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位、含义和措施 (1)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含义: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 的一个有机整体 3)措施 基本要求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 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实体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 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 经济 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 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 重要支柱 优势 实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 战略 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4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D 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①错误;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不选;②④符合题意,入选。 考点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系统知识—学扎实] 1.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牢 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 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掌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位、含义和措施 (1)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含义: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 的一个有机整体。 (3)措施: 基本要求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大力发展实体 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 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 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 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 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 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 优势 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 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工作重中之重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 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 实施区域协调 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 发展战略|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进而实现全体民/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 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 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调发展新机制 [应用分析一想明白] [热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 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本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 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 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 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分析]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②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细解题点一考清楚] 以习总书记讲话为背景,考查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 [例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此应( ①提倡紧缩消费,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②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走可持续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④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①中“紧缩消费”观点是错误的,不选:④体现共享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②③符合 [答案]B [解题指导]此题考査新发展理念中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
5 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 工作重中之重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 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区域协调 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 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 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 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 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 调发展新机制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 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本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 分别明确至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2022 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 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 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分析] 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②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细解题点—考清楚] 以习总书记讲话为背景,考查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 [例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此应( ) ①提倡紧缩消费,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②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走可持续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④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①中“紧缩消费”观点是错误的,不选;④体现共享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②③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 B [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新发展理念中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