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鉴别 2、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之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 2个者习称“莲花”。 3个者习称“三岔”。 4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
2、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之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 。 2个者习称“莲花” 。 3个者习称“三岔” 。 4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1、东马鹿茸 “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 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外皮较厚,灰黑色,中 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 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 “四岔”茸毛细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 无毛,细称“捻头”。 2、西马鹿茸 大挺多不圆,] 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 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毛茸细长,灰色 或黑灰色。据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味,味咸
鹿茸粉末 3 显微鉴别 1.表皮角质层表面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圆洞状。 2.毛茸较多,表面由扁平细胞(鳞片)呈复瓦状排列的毛 小皮包围,细胞的游离缘指向毛尖,皮质有棕色色素;髓质 断续或无。 3.骨碎片表面有纵纹及点状孔隙;骨陷窝呈类圆形或类梭 形,边缘骨小管呈放射状沟纹。 4.未骨化骨组织表面具多数不规则的块状突起物
【化学成分】含胶原(collagen)、肽类、蛋白 质,神经酰胺(ceramide)、 油脂、磷脂类,次 黄嘌呤、尿嘧啶、尿嘧啶核苷、鸟苷 guanosine)、腺苷(adenosine)及肌酸酐 (creatinine)等
【化学成分】含胶原(collagen) 、肽类、蛋白 质,神经酰胺(ceramide) 、油脂、磷脂类,次 黄 嘌 呤 、 尿 嘧 啶 、 尿 嘧 啶 核 苷 、 鸟 苷 (guanosine)、腺苷(adenosine)及肌酸酐 (creatinin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