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药园草药园植物名录及功效 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景天科植物) 【药名】垂盆草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酸,凉。归心、肝、胆、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解蛇毒。 【临床应用】 1.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 2.用于毒蛇咬伤 3.用于传染性肝炎 近年来,临床上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 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酶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 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用法用量】15-30g,煎服: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三白草科) 【药名】鱼腥草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与归经】味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15-30g,煎服:鲜品加倍: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ez.(唇形科) 【药名】泽兰 【药用部位】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2.用于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 【用量与用法】10-15g,煎服。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梅Prunus mume(Sieb.)et Zucc..(蔷薇科) 【药名】乌梅 【药用部分】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临床应用】 1.用于肺虚久咳不止 2.用于久痢滑肠 3.用于虚热口渴。 4.用于蛔厥呕吐腹痛等症。 【用量与用法】3-10g(6~12g),煎服。 1
1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药园草药园植物名录及功效 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um Bunge (景天科植物) 【药名】垂盆草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酸,凉。归心、肝、胆、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解蛇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 2. 用于毒蛇咬伤 3. 用于传染性肝炎 近年来,临床上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 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酶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 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用法用量】15-30g,煎服;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三白草科) 【药名】鱼腥草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与归经】味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 【临床应用】 1. 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 2. 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15-30g,煎服;鲜品加倍;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地瓜儿苗 Lycopus lucidus Turcz.(唇形科) 【药名】泽兰 【药用部位】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 用于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2. 用于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 【用量与用法】10-15g,煎服。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梅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蔷薇科) 【药名】乌梅 【药用部分】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临床应用】 1. 用于肺虚久咳不止 2. 用于久痢滑肠 3. 用于虚热口渴。 4. 用于蛔厥呕吐腹痛等症。 【用量与用法】3-10g(6~12g),煎服
金线蓼Autenoron neofiliforme(Nakai)Hara 【药名】金线蓼 【药用部分】根 【性味与归经】味辛,性凉。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吐血,肺结核略血,子宫出血,淋巴结结核 2胃痛,痢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腰痛 【一般用量与用法】9-15g,煎服。 银杏Ginkgo biloba L.(银杏科) 【药名】白果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有小毒。入肺经。 【功效】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临床应用】 1.用于哮喘痰嗽 2.用于带下、白浊及尿频,遗尿。 【一般用量与用法】3-10g,捣碎入煎。本品有毒,如炒熟服食,不宜过多。 【附】银杏叶:甘、苦、涩平,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高血压,冠 心病,心绞痛,高血脂。 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十字花科) 【药名】蔊菜 【药用】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临床应用】 1.用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症。 2.用于疗疮痈肿。 【一般用量与用法】10-20g,煎服。外用适量。 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豆科) 【药名】决明子 【药用】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大便燥结等症。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呈 现肝阳上扰、头晕目眩等症候者。 【一般用量与用法】9-15g,煎服。 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报春花科) 【药名】连钱草(江苏金钱草) 【药用】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肝、胆、肾、膀胱等经。 【功效】利尿通淋,除湿退黄,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2
2 金线蓼 Autenoron neofiliforme (Nakai) Hara 【药名】金线蓼 【药用部分】根 【性味与归经】味辛,性凉。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止痛。 【临床应用】 1 用于吐血,肺结核咯血,子宫出血,淋巴结结核 2 胃痛,痢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腰痛 【一般用量与用法】9-15g,煎服。 银杏 Ginkgo biloba L.(银杏科) 【药名】白果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有小毒。入肺经。 【功效】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临床应用】 1. 用于哮喘痰嗽 2. 用于带下、白浊及尿频,遗尿。 【一般用量与用法】3-10g,捣碎入煎。本品有毒,如炒熟服食,不宜过多。 【附】银杏叶:甘、苦、涩平,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高血压,冠 心病,心绞痛,高血脂。 蔊菜 Rorippa indica (L.)Hiern(十字花科) 【药名】蔊菜 【药用】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临床应用】 1. 用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症。 2. 用于疔疮痈肿。 【一般用量与用法】10-20g,煎服。外用适量。 决明 Cassia obtusifolia L.(豆科) 【药名】决明子 【药用】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 、青盲内障、大便燥结等症。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呈 现肝阳上扰、头晕目眩等症候者。 【一般用量与用法】9-15g,煎服。 活血丹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报春花科) 【药名】连钱草(江苏金钱草) 【药用】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肝、胆、肾、膀胱等经。 【功效】利尿通淋,除湿退黄,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用于热淋、石淋。 2.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3.用于疮疡肿痛,蛇虫咬伤、烫伤等症。可用鲜金钱草捣汁饮服,以渣外敷局部。 【用量与用法】15-30g(30~60g),鲜品加倍,煎服或洗净捣汁饮服。 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忍冬科) 【药名】接骨木 【药用】带叶茎枝。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跌扑伤痛。 3.用于治水肿,小便不利。 【一般用量与用法】10-15g,煎服。外用适量。 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毛莨科) 【药名】打破碗花花 【药用】全草。 【性味与归经】味苦,性凉,有小毒。 【功效】清热、杀虫。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顽癣,秃疮,还可用于灭蛆,杀子孓。外用茎叶适量,捣汁涂患处。灭蛆多用鲜品, 捣烂投粪坑或污水坑中。 【用量与用法】3-10g,煎服。 【附注】本品的根在四川也作野棉花根药用:在甘肃等地曾作白头翁药用。 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胡颓子科) 【药用】叶。 【性味与归经】酸,平。入肺经。 【功效】收敛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咳嗽、气喘等症。此外,本品还有祛湿、止血的作用,可用于风湿痛、 黄疸、水肿、泄泻,以及吐血、便血、咳血、崩漏等症。对于痔疮肿痛,亦可用之煎汤熏洗 或坐浴。 【一般用量与用法】6-10g,煎服。 【附药】 1.胡颓子:即胡颓子树成熟的果实。性味酸平。功能止泻。可治腹泻。一般用量为一钱至 三钱,煎服。 2.胡颓根:即胡颓子树的根。性味酸平。功能止血、解毒消肿。适用于咯血、咽喉肿痛。 一般用量为三钱至四钱。又可外用煎汤熏洗,治皮肤疮癣。 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虎耳草科) 【药名】虎耳草 【药用】新鲜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有小毒。入肺,脾,大肠三经。 【功效】,祛凤,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咳吐脓痰,以及耳中流脓水等症。 3
3 1. 用于热淋、石淋。 2. 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3. 用于疮疡肿痛,蛇虫咬伤、烫伤等症。可用鲜金钱草捣汁饮服,以渣外敷局部。 【用量与用法】15-30g(30~60g),鲜品加倍,煎服或洗净捣汁饮服。 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忍冬科) 【药名】接骨木 【药用】带叶茎枝。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 2. 用于跌扑伤痛。 3. 用于治水肿,小便不利。 【一般用量与用法】10-15g,煎服。外用适量。 打破碗花花 Anemone hupehensis Lem.(毛茛科) 【药名】打破碗花花 【药用】全草。 【性味与归经】味苦,性凉,有小毒。 【功效】清热、杀虫。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顽癣,秃疮,还可用于灭蛆,杀孑孓。外用茎叶适量,捣汁涂患处。灭蛆多用鲜品, 捣烂投粪坑或污水坑中。 【用量与用法】3-10g,煎服。 【附注】本品的根在四川也作野棉花根药用;在甘肃等地曾作白头翁药用。 胡颓子 Elaeagnus glabra Thunb(胡颓子科) 【药用】叶。 【性味与归经】酸,平。入肺经。 【功效】收敛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咳嗽、气喘等症。此外,本品还有祛湿、止血的作用,可用于风湿痛、 黄疸、水肿、泄泻,以及吐血、便血、咳血、崩漏等症。对于痔疮肿痛,亦可用之煎汤熏洗 或坐浴。 【一般用量与用法】6-10g,煎服。 【附药】 1. 胡颓子:即胡颓子树成熟的果实。性味酸平。功能止泻。可治腹泻。一般用量为一钱至 三钱,煎服。 2. 胡颓根:即胡颓子树的根。性味酸平。功能止血、解毒消肿。适用于咯血、咽喉肿痛。 一般用量为三钱至四钱。又可外用煎汤熏洗,治皮肤疮癣。 虎耳草 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虎耳草科) 【药名】虎耳草 【药用】新鲜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有小毒。入肺,脾,大肠三经。 【功效】,祛凤,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肺痈咳吐脓痰,以及耳中流脓水等症
2.用于风疹搔痒,皮肤湿疹。 【一般用量与用法】鲜草915g,煎服。外用适量。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毛萇科) 【药名】毛茛 【科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辛,温。有毒。 【功效】截疟,退黄。 【临床应用】 1用治疟疾。本品有毒,临床上一般作为外用。用鲜草少许,洗净,打烂,在疟疾发作前6 小时敷于大椎穴,皮肤有灼热感时,即除去。 2用治黄疸用本品治肝炎黄疸,亦可采用外治法(用法同上),贴于寸口或内关上(也可 垫薄姜片一块),皮肤有灼热感时,即除去。 3用治哮喘。用法同上。本品有毒,只供外用,一般不作内服:外敷数小时后皮肤可引起 发泡热痛,发泡后,要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用量与用法】外用,适量。 小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天南星科) 【药用】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肝经。 【功效】化痰和胃,开窍宁神,和中辟秽。 【临床应用】 1.用于痰湿蒙蔽清窍,或高热引起的神昏,以及癫狂,痴呆,耳鸣耳聋等症。 2.用于胸腹胀闷及噤口痢等症。 【一般用量与用法】3-9g,鲜品10g至15g,煎服。外用适量。 地瓜儿Ficus.tikoua Bur 【药用部位】茎、叶。 【性味归经】苦,寒。入肺,肝,脾三经。 【功效】清热利湿,清肺止咳,祛风除湿,利尿消肿,活血调经,健胃消食。 【临床应用】 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 打损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外用:捣敷。 观音草(九头狮子草)Peristrophe japonica(Thunb.)Bremek(爵床科) 【药用部位】药用全草, 【性味归经】味淡、性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行气活血。 【临床应用】 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无名肿毒、蛇伤后重现血凝滞现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钱。外用:捣敷。 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芸香科) 【药名】黄柏 【药用】树皮。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 【临床应用】 4
4 2. 用于风疹搔痒,皮肤湿疹。 【一般用量与用法】鲜草 9-15g,煎服。外用适量。 毛茛 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毛茛科) 【药名】毛茛 【科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辛,温。有毒。 【功效】截疟,退黄。 【临床应用】 1 用治疟疾。本品有毒,临床上一般作为外用。用鲜草少许,洗净,打烂,在疟疾发作前 6 小时敷于大椎穴,皮肤有灼热感时,即除去。 2 用治黄疸 用本品治肝炎黄疸,亦可采用外治法(用法同上),贴于寸口或内关上(也可 垫薄姜片一块),皮肤有灼热感时,即除去。 3 用治哮喘。用法同上。本品有毒,只供外用,一般不作内服; 外敷数小时后皮肤可引起 发泡热痛,发泡后,要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用量与用法】外用,适量。 小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天南星科) 【药用】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肝经。 【功效】化痰和胃,开窍宁神,和中辟秽。 【临床应用】 1. 用于痰湿蒙蔽清窍,或高热引起的神昏,以及癫狂,痴呆,耳呜耳聋等症。 2. 用于胸腹胀闷及噤口痢等症。 【一般用量与用法】3-9g,鲜品 10g 至 15g,煎服。外用适量。 地瓜儿 Ficus. tikoua Bur 【药用部位】茎、叶。 【性味归经】苦,寒。入肺,肝,脾三经。 【功 效】清热利湿,清肺止咳,祛风除湿,利尿消肿,活血调经,健胃消食。 【临床应用】 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 打损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 钱。外用:捣敷。 观音草(九头狮子草)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Bremek(爵床科) 【药用部位】药用全草, 【性味归经】味淡、性凉。 【功 效】清热解毒、消肿、行气活血。 【临床应用】 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无名肿毒、蛇伤后重现血凝滞现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钱。外用:捣敷。 黄柏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芸香科) 【药名】黄柏 【药用】树皮。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 【临床应用】
1.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以及小便淋沥涩痛、赤白带下,阴部肿痛、足膝肿痛、萎软 无力等症。 2.用于热毒疮疡,湿疹瘙痒等症。 3.用于阴虚发热,或梦遗滑精等症。 【一般用量与用法】3-12g,煎服。外用适量。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虚寒者忌用。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mb..)Sw.(海金沙科) 【药名】海金沙 【药用】孢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用于石淋、热淋、膏淋。 【一般用量与用法】6-15g,包煎。 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 L(唇形科) 【药用】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利咽,疏肝解郁。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热、温病初起有表症者。 2.用于头晕目眩,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4肝郁气滞,胸闷肋痛。 【处方用名】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9-15g,煎服。不宜久煎。 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exD.Don.(药蓼科) 【药名】飞蛾七 【性味与归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清虚热。 【临床应用】 用于痢疾、白带崩漏、经闭、乳痈、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等:外用可治蛇咬伤等。 【一般用量与用法】? 腹水草Veronicastrum villosulum(Miq.)Yamazaki(玄参科) 【药用】茎叶或根 【性味与归经】性寒味辛苦,归肺、肝、肾经 【功效】行水,散瘀,消肿,解毒。 【临床应用】 治水肿,小便不利,肝炎,月经不调,疗疮痈肿,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杜仲科) 【药名】杜仲 【药用部分】树皮。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5
5 1. 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以及小便淋沥涩痛、赤白带下,阴部肿痛、足膝肿痛、萎软 无力等症。 2. 用于热毒疮疡,湿疹瘙痒等症。 3. 用于阴虚发热,或梦遗滑精等症。 【一般用量与用法】3-12g,煎服。外用适量。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虚寒者忌用。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mb.) Sw.(海金沙科) 【药名】海金沙 【药用】孢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用于石淋、热淋、膏淋。 【一般用量与用法】6-15g,包煎。 美国薄荷 Monarda didyma L(唇形科) 【药用】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利咽,疏肝解郁。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热、温病初起有表症者。 2. 用于头晕目眩,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4 肝郁气滞,胸闷肋痛。 【处方用名】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9-15g,煎服。不宜久煎。 赤胫散 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 ex D. Don. (药蓼科) 【药名】飞蛾七 【性味与归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清虚热。 【临床应用】 用于痢疾、白带崩漏、经闭、乳痈、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等;外用可治蛇咬伤等。 【一般用量与用法】? 腹水草 Veronicastrum villosulum(Miq.) Yamazaki(玄参科) 【药用】茎叶或根 【性味与归经】性寒味辛苦, 归肺、肝、肾经 【功 效】行水,散瘀,消肿,解毒。 【临床应用】 治水肿,小便不利,肝炎,月经不调,疗疮痈肿,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3~5 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杜仲科) 【药名】杜仲 【药用部分】树皮。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