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 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 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 的必然选择
2.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 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 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 的必然选择
了真题回放 (2013年福建卷,28)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 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 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 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德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⑨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①②B.①30.②④D.③④
(2013年福建卷,28)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 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 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 这启示我们应该( )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德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是考点全析: 考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措施的意义: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加强文化建设能够 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个人素养。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 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 文化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考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措施的意义: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加强文化建设能够 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个人素养。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 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 文化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4)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 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5)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助于为我国发 展营造更好的文化环境。 (6)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公益性文 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7)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4)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 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5)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助于为我国发 展营造更好的文化环境。 (6)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公益性文 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7)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措施: (1)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2)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 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 发展。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初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5)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措施: (1)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2)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 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 发展。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初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5)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