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3.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当代文化生活呈现的特点及其原因: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 我们的文化生活的影响;理解什么是大众文化。 2、能力目标: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现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既看出主流的倾 向,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并主动避免大众传 媒的不良影响:正确看待当今文化生活中的各种流行作品,不盲目赶时髦,追流行:积极传 播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抵制不良文化。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 阅读课本P86—P89,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 成所列问题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判断: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社 阅读课本第86-87页,归纳总结: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1.当代文化文化生活呈现什么特点? 2.原因是什么? 2)、经典文化对于青年学生来说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已经过时了。 阅读课本第87-88页,划出以下问题: 1.文化生活的可喜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2、随着经济发展,在市场化与 2.文化生活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国际化的世界潮流冲击下,电视 3.针对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我们应如何应对? 新闻节目娱乐低俗化趋势愈演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愈烈,与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日 阅读课本第88-89页,标记勾画总结 益凸显。如何认识文化市场和大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3.8.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当代文化生活呈现的特点及其原因;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 我们的文化生活的影响;理解什么是大众文化。 2、能力目标: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现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既看出主流的倾 向,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并主动避免大众传 媒的不良影响;正确看待当今文化生活中的各种流行作品,不盲目赶时髦,追流行;积极传 播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抵制不良文化。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课前预习案】(20 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86—P89,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 自主探究 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 成所列问题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阅读课本第 86-87 页,归纳总结: 1.当代文化文化生活呈现什么特点? 2.原因是什么?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阅读课本第 87-88 页,划出以下问题: 1. 文化生活的可喜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2. 文化生活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我们应如何应对?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阅读课本第 88-89 页,标记勾画总结: 1、判断: 1)、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2)、经典文化对于青年学生来说 已经过时了。 2、随着经济发展,在市场化与 国际化的世界潮流冲击下,电视 新闻节目娱乐低俗化趋势愈演 愈烈,与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日 益凸显。如何认识文化市场和大
1.人民对文化需求有哪些特点? 众传媒的影响?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内涵是什么?要求有哪些? 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25分钟) 【合作探究1】材料一: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 发布和接收的时间。自从网络开始慢慢普及,各大公司纷纷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介绍公 司的情况、宣传公司的产品。足不出户,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达成交易,大大促进了市场的供 求两旺的局面 材料二:2014年5月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报了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第 三批案件査处情况,“红袖添香”“水木网”等网站被査处。下一阶段,全国“扫黄打非”办 将加大查处力度,特别对顶风作案者给予更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我国网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几点建议? 【典例1】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 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 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1.人民对文化需求有哪些特点?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内涵是什么?要求有哪些? 众传媒的影响? 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25 分钟) 【合作探究 1】材料一: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 发布和接收的时间。自从网络开始慢慢普及,各大公司纷纷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介绍公 司的情况、宣传公司的产品。足不出户,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达成交易,大大促进了市场的供 求两旺的局面。 材料二:2014 年 5 月 5 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报了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第 三批案件查处情况,“红袖添香”“水木网”等网站被查处。下一阶段,全国“扫黄打非”办 将加大查处力度,特别对顶风作案者给予更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我国网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几点建议? 【典例 1】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 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 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 养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 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合作探究2】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大型综艺节目《综艺盛典》自开播来,立刻吸引各路 目光,成为晚间黄金档的强势力量。《综艺盛典》一改我演你看的旧有模式,通过官方微博 及官网强化与观众各个层面的互动,让观众与节目紧密相连。新型语言节目“微小品”的推 出也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通俗易懂又非常贴 近我们生活的新节目 1.《综艺盛典》节目吸引各路目光,成为晚间黄金档的强势力量,其原因何在? 2.电视节目需要不断创新创优的依据是什么? 电视节目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群众需求? 【典例2】(2014·江苏卷,21)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 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 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④调动人们 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堂检测案】(5分钟)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 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 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合作探究 2】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大型综艺节目《综艺盛典》自开播来,立刻吸引各路 目光,成为晚间黄金档的强势力量。《综艺盛典》一改我演你看的旧有模式,通过官方微博 及官网强化与观众各个层面的互动,让观众与节目紧密相连。新型语言节目“微小品”的推 出也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通俗易懂又非常贴 近我们生活的新节目。 1.《综艺盛典》节目吸引各路目光,成为晚间黄金档的强势力量,其原因何在? 2. 电视节目需要不断创新创优的依据是什么? 电视节目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群众需求? 【典例 2】(2014·江苏卷,21)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 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 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调动人们 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当堂检测案】(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 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 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低俗 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文化市场有喜有忧 B.人们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C.文化生产规模化、产业化D.文化生活呈现出单一趋同性 2.结合现实生活,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④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就要求() ①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②文化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 ③文化消费者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④国家直接干预文化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这些美好的人及其事迹,始终留在网页上和 网民的心坎里,在网络空间里芬芳留香,而“芙蓉姐姐”“凤姐”等所谓网络红人早已不再 是焦点。经历了近20载的变迁,中国互联网的主流文化也逐渐清晰起来,网络“正能量” 不断积累发酵。这说明()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可以传播更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弱点和缺陷逐渐消失 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明亮有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 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 不同以往的方式演唱此歌,诠释经典,在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化表演应该()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 A.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 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 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低俗 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据此回答 1~3 题。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文化市场有喜有忧 B.人们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C.文化生产规模化、产业化 D.文化生活呈现出单一趋同性 2.结合现实生活,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就要求( ) ①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②文化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 ③文化消费者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④国家直接干预文化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这些美好的人及其事迹,始终留在网页上和 网民的心坎里,在网络空间里芬芳留香,而“芙蓉姐姐”“凤姐”等所谓网络红人早已不再 是焦点。经历了近 20 载的变迁,中国互联网的主流文化也逐渐清晰起来,网络“正能量” 不断积累发酵。这说明( )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可以传播更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弱点和缺陷逐渐消失 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明亮有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 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 不同以往的方式演唱此歌,诠释经典,在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化表演应该( )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3.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主导地位:知道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能力目标:学会辨别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能够自觉抵 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难点: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重点: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课前预习案】(15分钟) ()自学引导: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90-93,归纳总结: (一)阳光下的阴影 1、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 1.文化生活双重性的表现是什么? 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2.公民应如何应对? 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相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同吗 1、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含义、表现、态度)?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阅读课本P93-94,标记勾画总结 1.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是怎样的? 4.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3.8.2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主导地位;知道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能力目标:学会辨别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能够自觉抵 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 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重点: 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课前预习案】(15 分钟) (一)自学引导: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P90-93,归纳总结: 自主探究 (一)阳光下的阴影 1.文化生活双重性的表现是什么? 2.公民应如何应对?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1、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含义、表现、态度)?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阅读课本 P93-94,标记勾画总结: 1. 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是怎样的? 4.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1、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 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相 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