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 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 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 用)(不超过五项) ()古塔结构静动力灾变保护理论及工程应用方法研究(5118388),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2012.01-2015.12,项目负责人 (2)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动力特性及结构稳定控制理论研究(10972168),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201001-2012.12,项目负责人 (3)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灾变监控理论和应用方法硏究(90715003),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008.01-2010.12,项目负责人 (4)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古塔结构灾变监控理论和应用方法硏究(20080703000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硏基金,209001-2011.12,项目负责人; (5)地铁动力作用对文物建筑的影响和保护研究(2008K07-31),陕西省工业攻关 项目,2009.01-2010.12,项目负责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 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 (1) Experiment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ize effect for magnetism hysteresis curve and magnetization intensity( J].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第一作者,201110 (2) Study on the basic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pivot element bar included piezo- electric material-J.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第一作者,2007 (3)基于可控性柱面网壳结构主动控制作动器布置的优化研究叩振动与冲击,第 作者,2011.9 (4)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相变伪弹性有限元分析[门工程力学,第一作者,2007.12 (5)压电主动杆件在结构抗震控制中的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 动,第一作者,2010.4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1)一种SMA大变形位移传感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利奖,第一完成人,201.12 62)-种复合型SMA阻尼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利奖,第一完成人,20112 (3)Test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new typical structure building of gypsum and adobe wals,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奖,第一完成人,2011.1 (4)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of shape memory alloys on vibration control of th structure,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奖,第一完成人,20011.12
— 6 — 学 术 研 究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 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 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 用)(不超过五项) ⑴ 古塔结构静/动力灾变保护理论及工程应用方法研究(51178388),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2012.01-2015.12,项目负责人; ⑵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动力特性及结构稳定控制理论研究(10972168),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2010.01-2012.12,项目负责人; ⑶ 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灾变监控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90715003),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008.01-2010.12,项目负责人; ⑷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古塔结构灾变监控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200807030002),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01-2011.12,项目负责人; ⑸ 地铁动力作用对文物建筑的影响和保护研究(2008K07-31),陕西省工业攻关 项目,2009.01-2010.12,项目负责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 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⑴ Experiment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ize effect for magnetism hysteresis curve and magnetization intensity[J].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第一作者, 2011.10 ⑵ Study on the basic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pivot element bar included piezo-electric material[J]. J.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第一作者,2007 ⑶ 基于可控性柱面网壳结构主动控制作动器布置的优化研究[J]. 振动与冲击,第 一作者,2011.9 ⑷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相变伪弹性有限元分析[J]. 工程力学,第一作者,2007.12 ⑸ 压电主动杆件在结构抗震控制中的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 动, 第一作者,2010.4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⑴ 一种 SMA 大变形位移传感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利奖,第一完成人,2011.12 ⑵ 一种复合型 SMA 阻尼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利奖,第一完成人,2011.12 ⑶ Test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new typical structure building of gypsum and adobe walls,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奖,第一完成人,2011.12 ⑷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of shape memory alloys on vibration control of the structure,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奖,第一完成人,20011.12
2.课程团队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职务 承担的工作签字 总负责,课程调研 王社良男 1956.12 土木工程 (博导) 教材建设 教授 主讲,课程调研 白国良男 195504 土木工程 甫 实践指导 主讲,制定教学大纲 姚继涛男 1965.12 土木工程 (博导) 和教材建设 主讲,震害调查 郑山锁男 1960.04 土木工程 (博导) 试验研究 教授 主讲,实习基地和 熊仲明男 1966.02 土木工程 (博导) 网站建设 主讲,多媒体课件和 赵歆冬男 副教授 1967,11 土木工程 (硕导) 试题库建设 队|薛建阳男 1970.03 土木工程 主讲,教学研究 (博导) 构 副教授 主讲,教学题库和实 马乐为男 1971.01 土木工程 习基地建设 副教授 主讲,多媒体课件 李晓莉女 1972.08 木工 建设 副教授 朱军强男 1976.01 土木工程辅讲,多媒体课件教 学网站建设 赵祥男 1975.05 井师 土木工程 辅讲,试题库建设 丁怡洁女 1979.05 师 土木工程助教,教学网站建设 朱佳宁男 1977.07 土木工程助教,教学网站建设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课程|1.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团队 整体 本课程教学队伍现有教师13人(不含外聘兼职教师5人),整体师资配备得当,结构合 素质|理,梯队搭配到位,已形成了具有长期发展潜能的建设团队 及青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看,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专 年教 师培技术职称组成合理 养 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土学位的13人,即全部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 从年龄结构看,其中45-57岁5人,35-45岁7人,35岁以下1人
— 7 — 2.课程团队 课 程 团 队 结 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王社良 男 1956.12 教授 (博导) 土木工程 总负责,课程调研, 教材建设 白国良 男 1955.04 教授 (博导) 土木工程 主讲,课程调研, 实践指导 姚继涛 男 1965.12 教授 (博导) 土木工程 主讲,制定教学大纲 和教材建设 郑山锁 男 1960.04 教授 (博导) 土木工程 主讲,震害调查, 试验研究 熊仲明 男 1966.02 教授 (博导) 土木工程 主讲,实习基地和 网站建设 赵歆冬 男 1967.11 副教授 (硕导) 土木工程 主讲,多媒体课件和 试题库建设 薛建阳 男 1970.03 教授 (博导) 土木工程 主讲,教学研究 马乐为 男 1971.01 副教授 (硕导) 土木工程 主讲,教学题库和实 习基地建设 李晓莉 女 1972.08 副教授 (硕导) 土木工程 主讲,多媒体课件 建设 朱军强 男 1976.01 副教授 (硕导) 土木工程 辅讲,多媒体课件教 学网站建设 赵 祥 男 1975.05 讲师 土木工程 辅讲,试题库建设 丁怡洁 女 1979.05 讲师 土木工程 助教,教学网站建设 朱佳宁 男 1977.07 讲师 土木工程 助教,教学网站建设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养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本课程教学队伍现有教师 13 人(不含外聘兼职教师 5 人),整体师资配备得当,结构合 理,梯队搭配到位,已形成了具有长期发展潜能的建设团队。 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看,教授 6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3 人,专业 技术职称组成合理。 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的 13 人,即全部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 从年龄结构看,其中 45—57 岁 5 人,35—45 岁 7 人,35 岁以下 1 人
从学缘结构看,有6人从不同重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教学队伍中约1/2以上教师有国 外学习和研究经历。 从学科专业构成看,本教学队伍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主。 本课程教学队伍中,国家二级教授2人(王社良,白国良),国家教学名师1人(白国 良),校“312工程”特聘教授5人,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5人,师资力量雄厚。 另外,本课程有明确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同时还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负责人做 专题讲座,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 课程师资(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5,师生比例合理。 2.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培养计划,并特别注意培 育有利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良好氛围。近年来多次组织课程教学大纲讨论和教学 方法改革的专题硏讨,包括所承担的课程在人才培养和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本课 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与衔接,课程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网络、多 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并广泛征求学校督导组及有 关退休教师和著名专家的意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观摩、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在教 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方面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鼓励他们争取和承担教学研究 项目。此外,本课程尽量创造和提供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或培训。 培养流程:()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2)为青年教师指定教学导师;(3)帮助青年教 师制定具体的培养发展计划;(4)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5)进行开课前验收试讲;(6)助课; (7)独立开课;(8)质量跟踪,培养提高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其实施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人入选校学科学术带头人 或骨干教师,成为学校和学院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并分别获得建设部华夏一等奖,陕西 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一、二等奖,陕西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 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奎屯教育基金奖,校优秀毕业 生指导教师等各类奖励和荣誉称号。 8
— 8 — 从学缘结构看,有 6 人从不同重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教学队伍中约 1/2 以上教师有国 外学习和研究经历。 从学科专业构成看,本教学队伍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主。 本课程教学队伍中,国家二级教授 2 人(王社良,白国良),国家教学名师 1 人(白国 良),校“312 工程”特聘教授 5 人,学科学术带头人 3 人、骨干教师 5 人,师资力量雄厚。 另外,本课程有明确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同时还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负责人做 专题讲座,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 课程师资(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15,师生比例合理。 2.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培养计划,并特别注意培 育有利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良好氛围。近年来多次组织课程教学大纲讨论和教学 方法改革的专题研讨,包括所承担的课程在人才培养和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本课 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与衔接,课程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网络、多 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并广泛征求学校督导组及有 关退休教师和著名专家的意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观摩、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在教 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方面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鼓励他们争取和承担教学研究 项目。此外,本课程尽量创造和提供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或培训。 培养流程:⑴ 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⑵ 为青年教师指定教学导师;⑶ 帮助青年教 师制定具体的培养发展计划;⑷ 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⑸ 进行开课前验收试讲;⑹ 助课; ⑺ 独立开课;⑻ 质量跟踪,培养提高。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其实施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人入选校学科学术带头人 或骨干教师,成为学校和学院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并分别获得建设部华夏一等奖,陕西 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一、二等奖,陕西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二 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奎屯教育基金奖,校优秀毕业 生指导教师等各类奖励和荣誉称号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Ⅰ)确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学时,对课程教学大纲 进行研究和修订,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周数,并规定了学生毕业必须取得的创新学分数等。通 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基本达到了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变化编写出版教材,并对教材内容不断更新,目前已出版国 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分别为王社良主编的《抗震结构 设计》和白国良主编的《工程结构抗震》。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了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构 造措施等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增加了一些能够反映学科发屐方向和热点研究领域的内 容,补充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所编教材已被我国百余所高校采用,发行量近20万册,应用 教学和反映情况很好 改革(③已实现传统教苧手段(如课堂讲授、上习题课)和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 与研 究|应用、网上答疑等)的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展示、案例教学分析等形式提供交流和巨动平台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4)专人负责课程试题库和网站教学建设工作,强化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完善课程资 源的整合和开发,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和调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5)已与陕西建研院,西北设计院、陕西建工集团等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 开展现场学习、方案论证、抗震构造措施认识等实践性教学。构建了参与认识(对低年级) 巩固提高(对高年级)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了在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即 4年不断的实践能力训练,从而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6)通过近6年的建设,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已初见成效并已用于本科教学 同时被国内一些高校采用,普遍反映使用效果良好
— 9 —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⑴ 确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学时,对课程教学大纲 进行研究和修订,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周数,并规定了学生毕业必须取得的创新学分数等。通 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基本达到了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变化编写出版教材,并对教材内容不断更新,目前已出版国 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2 部,分别为王社良主编的《抗震结构 设计》和白国良主编的《工程结构抗震》。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了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构 造措施等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增加了一些能够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热点研究领域的内 容,补充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所编教材已被我国百余所高校采用,发行量近 20 万册,应用 和反映情况很好。 ⑶ 已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上习题课)和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 应用、网上答疑等)的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展示、案例教学分析等形式提供交流和互动平台,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⑷ 专人负责课程试题库和网站教学建设工作,强化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完善课程资 源的整合和开发,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和调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⑸ 已与陕西建研院,西北设计院、陕西建工集团等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 开展现场学习、方案论证、抗震构造措施认识等实践性教学。构建了参与认识(对低年级) →巩固提高(对高年级)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了在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即 4 年不断的实践能力训练,从而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⑹ 通过近 6 年的建设,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已初见成效,并已用于本科教学, 同时被国内一些高校采用,普遍反映使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