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最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救化为多写属黑辟现实的文 章,则是当年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都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可见,爱国主义根都悄是统摄 全篇的红线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6.本文回亿了作者与藤蜀先生相识到离别的往事,状领了康野先生正直熱减,治学严,没有狭隘的民族 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已弃医从文的思历程,从中洋溢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档堂反馈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送—一)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油光可鉴:指头发上球据得很光亮,象健子一样可纵照人。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带打扮。 标致:派亮。此为反,用来讽刺。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反帮讽刚那些为军阔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的文(。 深恶疾:厌恶,痛促至极。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作者与鸳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都感情的变化。本文围绕表粥 康第先生的款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时闻先后 顺序组织材料。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 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 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 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在上文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 看法吗? 某些日本人例略 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民峡自矿心受到重伤鲁 8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一心寻求救国救虽的道路。启示略 9.概括文段大意 看电影事件促使鑫迅先生弃医从文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6 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 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 全篇的红线。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6.本文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到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 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从中洋溢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当堂反馈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迭——叠)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标致:漂亮。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 ....的文字。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至极。 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__,暗线是__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__。本文围绕__表现 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时间先后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 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 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 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在上文的“(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 看法吗? 某些日本人 例略 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8.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启示略 9.概括文段大意。 看电影事件促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2.我的母亲 胡适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1)解决字词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4)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质问()广漠()B野蛮() 绰号( C掷钱()摹画 )D抽屉() 嬉戏( 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一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7 2.我的母亲 胡 适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1)解决字词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4)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质.问( ) 广漠.( ) B.野蛮.( ) 绰.号( ) C.掷.钱( ) 摹.画( ) D.抽屉.( ) 嬉.戏( ) 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合作交流 理清文章结构 2、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 探究质疑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2、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精读品析 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当堂反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 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 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 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 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 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 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 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 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4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5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8 合作交流 1、理清文章结构 2、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 探究质疑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2、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精读品析 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 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 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当堂反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 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 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 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 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 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 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 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 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4.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5.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6.“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 8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3、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4.列夫托尔斯素 茨威格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4.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9 6.“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7.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 8.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3、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4.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4.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掺()脊()枉()ybu 黑脸tan9 陷 粗b1 2、下列四个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胡髭(z1) 尴(9an)尬(go)粗劣(lue) 两颊(jia) B侏(zha)儒 粗糙(zao) 甲胄(wei) 纠缠(jia) C广袤(mao) 无垠(gen) 掩饰(shi) 鬈(quan)发 D敦实(dan)颔首(han) 乡绅(shen) 长髯(ran) 3、请用“ 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不是每个词语都有错哦!请细心!) 粗制烂造 郁郁寡欢 蒙昧阴沉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颔首低眉 无可制疑 暗然失色 五、做个小翻译!(请解释下列词语!看你的了!) 1禁锢: 2器宇 3鹤立鸡群: 4额首低眉: 5.幽默 6凄惨: 奧秘 翻来覆去 9.知书 10.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茨威格— 合作交流 阅读《我的第一本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 情 探究质艇
中江县兴隆中学实验班导学案 10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酷( ) 掺( ) 脊( ) 枉( ) yǒu______黑 脸tánɡ______一liǔ______ ā o______陷 崎qū______ 粗bǐ______ zhì______留禁ɡù_______ 2、下列四个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胡髭.(zì) 尴.(ɡān)尬.(ɡ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zhū)儒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ɡēn) 掩饰.(shì) 鬈.(quán)发 D.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3、请用“_____”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不是每个词语都有错哦!请细心!) 粗制烂造 郁郁寡欢 蒙眛阴沉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颔首低眉 无可制疑 暗然失色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做个小翻译!(请解释下列词语!看你的了!) 1.禁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器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鹤立鸡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颔首低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幽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凄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奥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翻来覆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知书识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酷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牛 汉---- 茨威格---- 合作交流 阅读《我的第一本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 情? 探究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