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更性飞跃(之二)日年月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中的两个独创性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各自的形成过程,把握其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教学认识在上述理论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目的论与中国实际形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更充分的认识。教u导入教学学提出问题: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内论成果,其最具有原创性的内容是什么?容三、毛泽东思想的独特内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设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计2、新民主主义的动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材料与问题u播放视频:《见证-辞亥迎子-1947》(剪辑)提出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对于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依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U材料与问题播放视频:《三湾改编》(剪辑)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军队同新旧军阀的军队有什么根本区别?3、党的建设。四、毛泽东思想的独特内容之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过程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3、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据(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2、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3、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二)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中的两个独创性内容,即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各自的形成过程,把握其主要内容,并进一步 认识在上述理论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 论与中国实际形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毛泽东思想的 历史地位有更充分的认识。 教 学 内 容 及 设 计 u 导入教学 提出问题: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 论成果,其最具有原创性的内容是什么? 三、毛泽东思想的独特内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的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u 材料与问题 播放视频:《见证-辞亥迎子-1947》(剪辑) 提出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对于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3、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依托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u 材料与问题 播放视频:《三湾改编》(剪辑) 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军队同新旧军阀的军队有什么根本区 别? 3、党的建设。 四、毛泽东思想的独特内容之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过程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3、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据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 2、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 3、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
五、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充分认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1、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2、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巩固政权与实现祖国统一6、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失误与错误1,毛泽东的错误,是失误而不是罪过2,毛泽东的错误,是探索过程的失误3、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毛泽东晚年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二、教学难点难1、怎样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点及教三、教学方法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把握相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一、思考题1、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业、思考2、怎样评价毛泽东时代?题(讨论二、阅读材料题)、阅读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课后记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年月日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教学涵,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把握其主要内容及历目的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对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教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学u教学导入内
五、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充分认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1、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 2、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3、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巩固政权与实现祖国统一 6、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二)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失误与错误 1,毛泽东的错误,是失误而不是罪过 2,毛泽东的错误,是探索过程的失误 3、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毛泽东晚年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1、怎样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把握相关理 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一、思考题 1、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怎样评价毛泽东时代? 二、阅读材料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 涵,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把握其主要内容及历 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对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教 学 内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u 教学导入
容在展开本节教学之前,首先通过图片资料介绍邓小平辉煌的人生和"三落及三起“的传奇经历,在加深学生对邓小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其认识邓小设平理论的形成、内容及其意义。计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u教学设计2播放视频资料《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剪辑),帮助学生了解时代主题转换的历史背景。2通过美苏核均势的形成、美苏两国国力的衰弱、苏攻美守态势的出现、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等因素分析世界局势变化的缘由。(二)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三)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U教学例证:改革开放中特区的设立及其引发的争论:邓小平对经济特区政策的思考与决策。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提出命题;第二阶段——形成轮廓;第三阶段一一走向成熟。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5、其他方面内容。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教学重一、教学重点点、难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点及教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学方法二、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
容 及 设 计 在展开本节教学之前,首先通过图片资料介绍邓小平辉煌的人生和"三落 三起"的传奇经历,在加深学生对邓小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其认识邓小 平理论的形成、内容及其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 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u 教学设计 ² 播放视频资料《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剪辑),帮助学生了解时代主 题转换的历史背景。 ² 通过美苏核均势的形成、美苏两国国力的衰弱、苏攻美守态势的出 现、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等因素分析世界局势变化的缘由。 (二)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 据。 (三)实践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 展的现实根据。 u 教学例证:改革开放中特区的设立及其引发的争论;邓小平对经济 特区政策的思考与决策。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提出命题; 第二阶段——形成轮廓; 第三阶段——走向成熟。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5、其他方面内容。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二、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的开创性的 贡献。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穿插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一、思考题1、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有哪些?2、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二、讨论题你怎样评价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作业、思考题(讨二、阅读材料论题)、1、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阅读材料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2、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页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二)日年月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教学景,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目的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教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u教学导入内在本节基本内容的教学之前,先介绍江泽民同志的简历,以引入本节教容学。及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计(一)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U材料与问题播放视频:《1999年北约袭击我使馆、法轮功、两国论》、(剪辑)提出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给我们党提出了哪些挑战?(二)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三)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四)江泽民同志长期以来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的深入思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认识基础二、“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穿插播放相关教学视频。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思考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有哪些? 2、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讨论题 你怎样评价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二、阅读材料 1、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 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2、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江泽民文选》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 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二)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 景,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 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具有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 学 内 容 及 设 计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u 教学导入 在本节基本内容的教学之前,先介绍江泽民同志的简历,以引入本节教 学。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时代背景 u 材料与问题 播放视频:《1999年北约袭击我使馆、法轮功、两国论》(剪辑) 提出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给我们 党提出了哪些挑战? (二)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 实依据。 (四)江泽民同志长期以来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的深入思考,是"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认识基础 二、"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二)"三个代表"的辨证统一关系三、“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第三节科学发展观u教学导入展开本节教学之前,首先介绍胡锦涛同志的简历,以引入本节教学。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一)什么是发展观是指关于发展的本质、自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1、对以GDP增长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反思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认识基础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诸多矛盾与挑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U案例分析:“拉美陷"及其启示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教学重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教学重二、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点、难点及教2、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学方法三、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穿插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作业、思一、思考题考题(讨1、怎样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论题)、化以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阅读材料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三个代表"的辨证统一关系 三、"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 理论武器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 u 教学导入 展开本节教学之前,首先介绍胡锦涛同志的简历,以引入本节教学。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一)什么是发展观 是指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1、对以GDP增长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反思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认识基 础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诸多矛盾与挑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 基础 3、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u 案例分析:"拉美陷阱"及其启示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二、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穿插播放相关教学视频。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思考题 1、怎样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 化以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