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〇一七一一-二〇一八学年第学期总计64学时;包括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姓名职称总学时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使用教材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清晰的了课解和认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程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教知识,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重要理学论成果,作为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的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〇一七 ——-二〇一八学年第 学期 姓 名 职称 总学时 总计64学时;包括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 时。 使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 成果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清晰的了 解和认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 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 知识,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重要理 论成果,作为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章节章学时名2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4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4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第四讲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理4第五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论教4第六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学4第七讲中国的改革之路:成就、经验、问题学时8第八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4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配4第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第十一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第十二讲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2第十三讲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第十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年月日通过教学,首先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逻辑结构、教学设计。继而在第一讲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教学合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具体过程,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目的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具有的重大意义,从而为以后各讲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教本课程的教学说明学内一、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容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及(二)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特殊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计(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包括: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背景。包括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理 论 教 学 学 时 分 配 章 节 章 名 学 时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2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4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 第四讲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2 第五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4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 第七讲 中国的改革之路:成就、经验、问题 4 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8 第九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4 第十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 第十一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第十二讲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4 第十三讲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2 第十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4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首先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逻辑结构、 教学设计。继而在第一讲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具体过程,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 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 果具有的重大意义,从而为以后各讲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 教 学 内 容 及 设 计 本课程的教学说明 一、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总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特殊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背景。包括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 实践、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二、本课程的逻辑结构本课程首先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成果及认识基础然后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在此历史基础上,全面展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三、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以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本课程在对教材各章节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共设14个专题。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u教学导入播放视频:袁世凯称帝、辛亥革命失败提出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经过反复比较后为什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一、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二)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u教学提示基于学生此前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上部分教学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思考。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U教学提示这一部分作为本讲重点,须用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特别需要重点分析延安整风的起因、过程及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三)延安整风与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的认识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的逻辑结构 本课程首先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成果及认识基础, 然后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 思想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在此历史基础上,全面展开对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三、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以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 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本课程在对教材各章节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共设14 个专题。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u 教学导入 播放视频:袁世凯称帝、辛亥革命失败 提出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中国的先进知识分 子在经过反复比较后为什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二)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u 教学提示 基于学生此前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上部分教学主要以提问的 方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思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u 教学提示 这一部分作为本讲重点,须用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具体的、历史的 分析。特别需要重点分析延安整风的起因、过程及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三)延安整风与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的认识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 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 中。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教学重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点、难二、教学难点点及教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二、教学方法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影视录像等教学手段。一、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作业、思二、阅读材料考题(讨论题)、1、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阅读材料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2、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课后记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一)年月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把握毛泽东思教学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革命目的和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历史情境再现中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教教学导入u学播放视频:《走近毛泽东》(剪辑)内提出问题:我看毛泽东。容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进入具体历史情境思考毛泽东及其创立的毛泽东思及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具有的重要地位。设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计(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萌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2、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从理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教学难点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影视录像等教学手 段。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阅读材料 1、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 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 版。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一)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把握毛泽东思 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历史情境再现中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人 格魅力。 教 学 内 容 及 设 计 u 教学导入 播放视频:《走近毛泽东》(剪辑) 提出问题:我看毛泽东。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进入具体历史情境思考毛泽东及其创立的毛泽东思 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具有的重要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 础。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萌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2、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 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从理
论上论证了这一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3、成熟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通过毛泽东及其他共产党人的大量的创造性工作,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走向成熟。4、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错中的开创性地位2、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二、教学难点教学重1、怎样认识和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点、难要地位?点及教三、 教学方法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播放教学专题片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专题片。一、思考题1、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业、思3、怎样看待毛泽东时代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考题(讨二、阅读材料论题)、1、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阅读材料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2、《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3、[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页
论上论证了这一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成熟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通过毛泽 东及其他共产党人的大量的创造性工作,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 展开而走向成熟。 4、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 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错中的开创性地位 2、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和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 要地位?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播放教学专题片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 上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专题片。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思考题 1、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怎样看待毛泽东时代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 二、阅读材料 1、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 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3、[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