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50290 课程名称:专业导论 课程学分:0.5 课程学时:8(理论学时:8;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商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专业(后简称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审计专业 的前导性课程,对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课程设置、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未来 职业发展直到引导性作用,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专业并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确立本专业学习 目标和努力方向。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大学生了解审计专业的内涵、特点、专业与社会经济发 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等,从而对专业形成 较系统的专业认知,满足其了解相关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的 要求。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审计专业认知与专业导学。课程应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系统的方法论 统领本课程的教学,系统介绍审计专业和学科概貌及国内外最新进展,帮助学生系统、正确、 概要地认知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了解所要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内容及其关联关系,为学生 顺利完成专业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全面概要认知专业、学科概貌及国内外专业实务的最新进展(指标点 1.2) 2教半目标2.帮助学生建构本专业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 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标点21)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13
13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50290 课程名称:专业导论 课程学分:0.5 课程学时:8(理论学时:8;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商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专业(后简称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审计专业 的前导性课程,对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课程设置、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未来 职业发展直到引导性作用,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专业并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确立本专业学习 目标和努力方向。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大学生了解审计专业的内涵、特点、专业与社会经济发 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等,从而对专业形成 较系统的专业认知,满足其了解相关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的 要求。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审计专业认知与专业导学。课程应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系统的方法论 统领本课程的教学,系统介绍审计专业和学科概貌及国内外最新进展,帮助学生系统、正确、 概要地认知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了解所要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内容及其关联关系,为学生 顺利完成专业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全面概要认知专业、学科概貌及国内外专业实务的最新进展(指标点 1.2) 2.教学目标 2.帮助学生建构本专业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 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标点 2.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毕业要求见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2、2.1 (1)指标点1.2:认识本学科(国内外本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我国本专业的学科体系; 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指标点2.1:建构本专业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本专业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专业导论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0.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本专业。 1.2认识本专业(本专业与会计 达成途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社会价 财管的区别与联系;国内外本学 值及经济意义,了解本专业的产生、发展历史,对本专 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本专业基 业有概貌的认识。 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课堂互动。 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1了解我国本专业相关法律法 认识我国本专业的学科体系;我国本专业的三大类型; 规、政策、制度及本专业类型; 认识我国本专业职业技术职称及任职资格认证体系。 了解本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和职 达成途径:通过学生课前网络资源检索,课堂教师讲授 业资格认证体系;了解职业规划 学生小组讨论、编制职业规划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相关内容。 评价依据:课前资源检索作业、课堂互动、课后职业规 划方案。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什么是本专业 自学内容: 1.11案例 本专业案例解读。 1.12什么是本专业 课堂作业: 1.13本专业的产生发展历史 1本专业定义解读:本专业的主体?客体? 知识点: 内容?方法?作用? 1本专业的定义。 2.本专业与会计的区别? 2.本专业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课外作业: 3本专业的产生发展历史。 1.完成本章小结 4本专业的功能。 第二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 自学内容: 2.1本专业理论体系 本专业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 2.2相关知识体系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我国的本专业理论体系的结构图 1我国的本专业理论体系的结构 课外作业: 2.我国本专业相关知识体系 网络检索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政策、制 3.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度体系 第三章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体系 自学内容: 14
14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2、2.1 (1)指标点 1.2:认识本学科(国内外本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我国本专业的学科体系; 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指标点 2.1:建构本专业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本专业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专业导论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0.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2 认识本专业(本专业与会计、 财管的区别与联系;国内外本学 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本专业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 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本专业。 达成途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社会价 值及经济意义,了解本专业的产生、发展历史,对本专 业有概貌的认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课堂互动。 毕业要求 2: 2.1 了解我国本专业相关法律法 规、政策、制度及本专业类型; 了解本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和职 业资格认证体系;了解职业规划 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认识我国本专业的学科体系;我国本专业的三大类型; 认识我国本专业职业技术职称及任职资格认证体系。 达成途径:通过学生课前网络资源检索,课堂教师讲授、 学生小组讨论、编制职业规划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评价依据:课前资源检索作业、课堂互动、课后职业规 划方案。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什么是本专业 1.11案例 1.12 什么是本专业 1.13 本专业的产生发展历史 知识点: 1.本专业的定义。 2.本专业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3.本专业的产生发展历史。 4.本专业的功能。 自学内容: 本专业案例解读。 课堂作业: 1.本专业定义解读:本专业的主体?客体? 内容?方法?作用? 2.本专业与会计的区别?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 2.1 本专业理论体系 2.2 相关知识体系 知识点: 1.我国的本专业理论体系的结构 2.我国本专业相关知识体系 3. 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自学内容: 本专业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 课堂作业: 1.我国的本专业理论体系的结构图 课外作业: 网络检索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政策、制 度体系 第三章 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体系 自学内容:
3.1我国本专业的类型 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 3.2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体系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小组讨论解读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政 1.我国三大本专业类型的内容 策、制度体系情况 2.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 课外作业: 1.检索本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任职资格认 证考试情况 第四章本专业职业 自学内容: 4.1我国本专业技术职称体系 我国本专业技术职称、社会任职资格认证体 4.2本专业职业任职资格体系 系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分享本专业技术职称、社会任职资格相 2.我国本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及考试内容 关检索成果,讨论评价其社会价值。 3.本专业职业任职资格认证考试的种类、内 课外作业: 容 本专业职业规划 4.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一章什么是本专业 2 2 目标1、目标2 2 第二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2 2 目标1、目标2 3 第三章我国本专业法律法 2 2 目标1、目标2 4 第四章本专业职业 2 2 目标1、目标2 合计 8 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 2.案例分析 3课堂讨论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2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15
15 3.1 我国本专业的类型 3.2 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体系 知识点: 1. 我国三大本专业类型的内容 2. 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 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 课堂作业: 1.小组讨论解读我国本专业法律、法规、政 策、制度体系情况 课外作业: 1. 检索本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任职资格认 证考试情况 第四章 本专业职业 4.1 我国本专业技术职称体系 4.2 本专业职业任职资格体系 知识点: 1. 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2. 我国本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及考试内容 3. 本专业职业任职资格认证考试的种类、内 容 4. 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自学内容: 我国本专业技术职称、社会任职资格认证体 系 课堂作业: 1. 分享本专业技术职称、社会任职资格相 关检索成果,讨论评价其社会价值。 课外作业: 本专业职业规划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什么是本专业 2 2 目标 1、目标 2 2 第二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体系 2 2 目标 1、目标 2 3 第三章 我国本专业法律法 规体系 2 2 目标 1、目标 2 4 第四章 本专业职业 2 2 目标 1、目标 2 合 计 8 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 2.案例分析 3.课堂讨论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2 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5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孙含晖;王苏颖;阎歌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 版社,2016年第1版。 …… 接卫龙. 撰写人: 陈建西 审核人: 虎威锅科 a 学院分管领导爸字(盖章)金 商学 阮 2018年6月30日 16
16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5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孙含晖;王苏颖;阎歌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 版社,2016 年第 1 版。 ………. 撰写人: 陈建西 审核人: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50940 课程名称:经济法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商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2 建议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法学 适用专业(方向):审计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运用课堂讲授、即时新闻播报、案例 分析讨论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规范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 法律、法规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法律问题。鉴于 我国经济立法的实际发展状况,目前要求学生主要以经济法原理的理解为重点,掌握经济法 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和财产权法律制度;以公司法律制度为核心,认识我国各类企业法律制度; 以合同法律制度为重点,掌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相关法律制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经济类、管理类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 高,从而有助于培养系统掌握经济法理论和知识的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经济法》这门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 2.救学目标4.掌握财务管理、会计、经济、管理、审计、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 从事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能力。 3教学目标5.能够胜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 部门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后面对指标点进行具体说明,示例如下: 17
17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50940 课程名称:经济法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商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2 建议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法学 适用专业(方向):审计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运用课堂讲授、即时新闻播报、案例 分析讨论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规范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 法律、法规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法律问题。鉴于 我国经济立法的实际发展状况,目前要求学生主要以经济法原理的理解为重点,掌握经济法 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和财产权法律制度;以公司法律制度为核心,认识我国各类企业法律制度; 以合同法律制度为重点,掌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相关法律制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经济类、管理类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 高,从而有助于培养系统掌握经济法理论和知识的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经济法》这门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 2.教学目标 4. 掌握财务管理、会计、经济、管理、审计、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 从事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能力。 3.教学目标 5. 能够胜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 部门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后面对指标点进行具体说明,示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