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职能战略主要有哪些? 课外作业: 1.思考自己的个人发展战路。 2.尝试编制自己的大学学习计划。 第三章组织(organizing) 自学内容:本章教村。 3.1组织与组织设计 课堂作业: 3.2人力资源管理 1.什么是组织工作? 知识点: 2.如何做组织设计? 1.组织工作、组织设计、组织建设、组织变革 3.如何进行组织变革?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计划、招聘与甄选、培 4.什么是人力资源? 训、绩效管理、薪酬、职业发展、群体与团队 5.如何做人力资源管理? 外作业: 1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组织资源? 2如何才能使自己未来升值? 第四章领导(leading) 自学内容:本章教材。 3.1激励员工 课堂作业: 3.2带领员工 1.什么是态度、人格、知觉、学习? 知识点: 2.当代动机理论有哪些? 1组织行为学、态度、人格、知觉、学习、早 3.权变领导理论有哪些? 期动机理论、当代动机理论 4.如何进行组织沟通? 2.早期领导理论、权变领导理论、当代领导观、 课外作业: 沟通 1如何才能激励员工? 2.如何才能带领队伍? 第五章控制(Controlling) 自学内容:本章教材。 3.1控制 课堂作业: 3.2控制过程 1.什么是控制? 知识点: 2.控制的类型有哪些? 1控制、控制的类型 3.控制过程怎么做? 2.控制过程 课外作业: 1.如何控制计划实施? 第六章课程总结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第一章管理者与决策 14 目标1、2、3、4 2 第二章计划 10 目标1、2、3、4 3 第三章组织 10 目标1、2、3、4 4 第四章领导 15 目标1、2、3、4 3
3 7.职能战略主要有哪些? 课外作业: 1.思考自己的个人发展战略。 2.尝试编制自己的大学学习计划。 第三章 组织(organizing) 3.1 组织与组织设计 3.2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点: 1.组织工作、组织设计、组织建设、组织变革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计划、招聘与甄选、培 训、绩效管理、薪酬、职业发展、群体与团队 自学内容:本章教材。 课堂作业: 1.什么是组织工作? 2.如何做组织设计? 3.如何进行组织变革? 4.什么是人力资源? 5.如何做人力资源管理? 课外作业: 1.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组织资源? 2.如何才能使自己未来升值? 第四章 领导(leading) 3.1 激励员工 3.2 带领员工 知识点: 1.组织行为学、态度、人格、知觉、学习、早 期动机理论、当代动机理论 2.早期领导理论、权变领导理论、当代领导观、 沟通 自学内容:本章教材。 课堂作业: 1.什么是态度、人格、知觉、学习? 2.当代动机理论有哪些? 3.权变领导理论有哪些? 4.如何进行组织沟通? 课外作业: 1.如何才能激励员工? 2.如何才能带领队伍? 第五章 控制(Controlling) 3.1 控制 3.2 控制过程 知识点: 1.控制、控制的类型 2.控制过程 自学内容:本章教材。 课堂作业: 1.什么是控制? 2.控制的类型有哪些? 3.控制过程怎么做? 课外作业: 1.如何控制计划实施? 第六章 课程总结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一章管理者与决策 14 目标 1、2、3、4 2 第二章计划 10 目标 1、2、3、4 3 第三章组织 10 目标 1、2、3、4 4 第四章领导 15 目标 1、2、3、4
第五章控制 目标1、2、3、4 6 课程总结 合计 64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 1理论讲授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讲授规范的知识体系。 2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承载的管理方法如何使用。 3.个体实践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将知识体系运用于自己的实践。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占、中期考核占、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1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18年第5版。 参考书:《管理学(第13版)》,斯蒂芬罗宾斯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3版。 撰写人: 审核人: 电n 净税去科 g气 4形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商学 2018年6月30日 4
4 5 第五章控制 3 目标 1、2、3、4 6 课程总结 4 合 计 64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 1.理论讲授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讲授规范的知识体系。 2.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承载的管理方法如何使用。 3.个体实践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将知识体系运用于自己的实践。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占、中期考核占、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1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5 版。 参考书:《管理学(第13版)》,斯蒂芬·罗宾斯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3版。 撰写人: 审核人: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20530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5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开课部门:会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第1学期或2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审计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 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 法体系,掌握会计科目、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 最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企业经济业务并进行相应 的账务处理能力,能初步养成职业判断能力,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 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救学目标1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 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指标点1.2) 2.教学目标2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 方法体系,能初步养成职业判断能力,能初步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指标 点2.1) 3救学目标3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 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指标点3.2) 5
5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20530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5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开课部门:会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第 1 学期或 2 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审计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 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 法体系,掌握会计科目、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 最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企业经济业务并进行相应 的账务处理能力,能初步养成职业判断能力,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 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 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指标点 1.2) 2.教学目标 2 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 方法体系,能初步养成职业判断能力,能初步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指标 点 2.1) 3.教学目标 3 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 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指标点 3.2)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半业要求见2018版《会计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2、2.1、3.2 (1)指标点1.2: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 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2)指标点21: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 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 恰当分析,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3)指标点3.2: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 题的基本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 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1.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包括基本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 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 基础。 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 达成途径:课程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 通过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 能,了解会计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会计惯例。 为后续学习莫定专业基础知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2: 教学目标: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2.1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定性和 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能初步养成职 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 业判断能力,能初步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 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 议。 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 达成途径:课程以熟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 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掌握会计科目、 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 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和凭证填制、 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 账簿登记等为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 建议。 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能力,分析企业经济业 务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 3.2专业素质。学生需要具备会计 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 达成途径: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诚信为本, 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坚持职业操守为重,了解财务及会计的基本法规制度, 6
6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毕业要求见 2018 版《会计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2、2.1、3.2 (1)指标点 1.2: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 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2)指标点 2.1: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 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 恰当分析,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3)指标点 3.2: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 题的基本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 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2 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包括基本 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 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 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 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 会计惯例。 教学目标: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 基础。 达成途径:课程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通过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能,了解会计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为后续学习奠定专业基础知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定性和 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 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 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 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 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 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 建议。 教学目标: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能初步养成职 业判断能力,能初步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 议。 达成途径:课程以熟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掌握会计科目、 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和凭证填制、 账簿登记等为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 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能力,分析企业经济业 务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 专业素质。学生需要具备会计 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 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 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达成途径: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诚信为本, 坚持职业操守为重,了解财务及会计的基本法规制度
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树立法制观念,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案例分析。 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 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七章总论 自学内容: 1.5会计的内涵 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通过对会计职业的认 1.6会计的基本假设 知和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激发和 1.7会计职能与会计基础 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和会计学科知识的兴 18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趣。 1.9会计方法与账务处理程序 课堂作业: 1.10会计记录方式 1.会计的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知识点: 2.各种假设对会计工作有何意义? 1现代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3.有哪两种会计基础?基本内容是什么? 2.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应当采用什么会计基础?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课外作业: 1.怎样理解会计的? 2.企业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3在基本职能之外,会计为什么会派生出其 他职能? 4.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与会计循环的关系是 什么? 5.书后章节练习题 第八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自学内容: 2.1会计的对象 了解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我国会计计量属 2.2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 性的应用原则,会计等式的意义;理解会计 2.3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属性 对象。 2.4会计等式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什么是会计要素?为什么说它们是会计 1.会计要素及其特征 核算的具体对象? 2.会计计量属性 2.基本准则规范了哪六大会计要素?各种 3.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的内涵及特征是什么? 3.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是什么? 4.会计等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深刻理解 会计等式对会计核算的意义? 5.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对资产、负债、所有 者权益的数量变化即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可归纳为哪四种类型?其影响规律为何? 课外作业: 1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什么?企业资金运动 内容包括哪些?
7 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 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 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树立法制观念,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案例分析。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七章 总论 1.5 会计的内涵 1.6 会计的基本假设 1.7 会计职能与会计基础 1.8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9 会计方法与账务处理程序 1.10 会计记录方式 知识点: 1.现代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2.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自学内容: 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通过对会计职业的认 知和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激发和 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和会计学科知识的兴 趣。 课堂作业: 1.会计的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2.各种假设对会计工作有何意义? 3.有哪两种会计基础?基本内容是什么? 企业会计应当采用什么会计基础? 4.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课外作业: 1.怎样理解会计的? 2.企业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3.在基本职能之外,会计为什么会派生出其 他职能? 4.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与会计循环的关系是 什么? 5.书后章节练习题 第八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2.1 会计的对象 2.2 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 2.3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属性 2.4 会计等式 知识点: 1.会计要素及其特征 2.会计计量属性 3.会计等式 自学内容: 了解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我国会计计量属 性的应用原则,会计等式的意义;理解会计 对象。 课堂作业: 1. 什么是会计要素?为什么说它们是会计 核算的具体对象? 2. 基本准则规范了哪六大会计要素?各种 会计要素的内涵及特征是什么? 3. 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是什么? 4. 会计等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深刻理解 会计等式对会计核算的意义? 5. 企业经济业务 发生对资产、负债、所有 者权益的数量变化即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可归纳为哪四种类型?其影响规律为何? 课外作业: 1.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什么?企业资金运动 内容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