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提纲(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 重复。亡: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 门人益亲()不迁怒,不贰过。()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不迁怒,不贰过。 译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2分)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 答 《木兰诗》拓展阅读训练 [甲]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 题木兰庙 杜牧
七(下)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提纲(一)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 重复。亡: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即更刮目相待( ) 门人益亲( ) 不迁怒,不贰过。(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不迁怒,不贰过。 译: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2 分) 答: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 分) 答: 二、《木兰诗》拓展阅读训练 [甲]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丙]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 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 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 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 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 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 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 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黄。昔 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 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 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选自《木兰诗》)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黑体词语。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赏赐百千强( (3)著我旧时裳( )(4)双兔傍地走( )(5) 少习骑,长而益精( )(6)木兰乃易男装( )(⑦)市鞍 马( )(8)朔风裂人肤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3.体悟[甲][丁]中画横线语句,分别提取一个成 4.[甲]文中与[丙]文中的“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意思 大致相同的是哪三句? 5.[甲][丙]两文均写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请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 6.[甲]文中的哪句话反映了[丁]文中的“秣马备戎行”这一内容?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7.选出对[乙]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 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 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 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丙]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 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 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 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丁]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 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 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 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 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黄。昔 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 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 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选自《木兰诗》)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黑体词语。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赏赐百千强( ) (3)著我旧时裳( )(4)双兔傍地走( )(5) 少习骑,长而益精( )(6)木兰乃易男装( )(7)市鞍 马( )(8)朔风裂人肤( )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3.体悟[甲][丁]中画横线语句,分别提取一个成 语 、 。 4.[甲]文中与[丙]文中的“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意思 大致相同的是哪三句? 5.[甲][丙]两文均写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请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 6.[甲]文中的哪句话反映了[丁]文中的“秣马备戎行”这一内容?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7.选出对[乙]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 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 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 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B.诗人在诗句“梦里曾经与画眉”中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 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装, 运笔尤为巧妙。 C.诗句“几度思归还把酒”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几度”二字,恰 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 D.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岀 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对比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 千载,倍觉委婉动人。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25~29题。(18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 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 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 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 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 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典郡:掌管郡务。罔不:无不。伎: 同“技”。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尝射于家圃( )(2)尔安敢轻吾射 (3)子乃曰可教射( (4)而不以善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 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分) 答 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B.诗人在诗句“梦里曾经与画眉”中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 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装, 运笔尤为巧妙。 C.诗句“几度思归还把酒”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几度”二字,恰 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 D.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 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对比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 千载,倍觉委婉动人。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三、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 25~29 题。(18 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 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 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 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 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 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典郡:掌管郡务。罔不:无不。伎: 同“技”。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尝射于家圃( ) (2)尔安敢轻吾射 ( ) (3)子乃曰可教射( ) (4)而不以善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尔安敢轻吾射 /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 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 分) 答: 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5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木兰诗》系列练习 填空题《木兰诗》选自 (代) 编的 是南北朝时北方的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木兰当户织( 2不闻机杼声 )3惟闻女叹息( )4问女何所 忆( )5军书十二卷( )6愿为市鞍马 )7旦辞爷娘去( )8但闻黄 河流水鸣溅溅( )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0万里赴戎机( )11关山度若飞 )12朔气传金柝( )13寒光 照铁衣( )14策勋十二转( )15赏赐 百千强( )16出郭相扶将( 17当户理红妆( )18著我旧时裳( 19对镜帖花黄( )20雄兔脚扑朔( )21 雌兔眼迷离( )22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原文填空 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 是 2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 是 3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 是是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
四、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4-5 题。(5 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木兰诗》系列练习 一、填空题 《木兰诗》选自 (代) 编的 《 》 ,是 南北朝时北方的一 首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 1 木兰当户织( )( ) 2 不闻机杼声 ( ) 3 惟闻女叹息( ) 4 问女何所 忆( ) 5 军书十二卷( ) 6 愿为市鞍马 ( ) 7 旦辞爷娘去( ) 8 但闻黄 河流水鸣溅溅( ) 9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 ) 10 万里赴戎机( ) 11 关山度若飞 ( )12 朔气传金柝( ) 13 寒光 照铁衣( )14 策勋十二转( )15 赏赐 百千强( )16 出郭相扶将( )( ) 17 当户理红妆( )18 著我旧时裳( ) 19 对镜帖花黄( )20 雄兔脚扑朔( ) 21 雌兔眼迷离( )22 双兔傍地走( ) 三、《木兰诗》原文填空 1 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 是 2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 是 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 是 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 是
5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 是 6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 是 7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 8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 是 9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 是 10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 是 11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 是 12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 句 13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 七下古诗文阅读练习(一)参考答案 《孙权劝学》参考答案: 研究重新更加转移 2.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凿壁偷光程门立雪(2分) 4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 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 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分) 二、《〈木兰诗〉拓展阅读》 1.(1)只,仅仅(2)有余(3)穿(4)跑(5)更加(6)换上(7)买(8) 北方2.(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2)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数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归来 (3)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4)早晨驻扎在雪山的下面,晚 上住宿在青海的旁边。3.[甲]扑朔迷离[丁]秣马厉兵4.暮宿黄河边,暮至黑山 头,壮士十年归。5.[甲]: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
5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 是 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 是 7 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 是 8 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 是 9 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 是 10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 是 11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 是 12 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 句 13 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 是 七下古诗文阅读练习(一)参考答案 《孙权劝学》参考答案: 一 1.研究 重新 更加 转移 2.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2 分) 4.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 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 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 分) 二、《〈木兰诗〉拓展阅读》 1.(1)只,仅仅(2)有余(3)穿(4)跑(5)更加(6)换上(7)买(8) 北方 2.(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2)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数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归来。 (3)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4)早晨驻扎在雪山的下面,晚 上住宿在青海的旁边。3.[甲]扑朔迷离[丁]秣马厉兵4.暮宿黄河边,暮至黑山 头,壮士十年归。5.[甲]: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