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二、煤层中瓦斯垂直分带 形成原因:当煤层直达地表或直接为透气性较好的第四系 冲积层覆盖时,由于煤层中瓦斯向上运移和地面空气向煤 层中渗透,使煤层内的瓦斯呈现出垂直分带特征。 空气 400m -800m 瓦斯 l000m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二、煤层中瓦斯垂直分带 形成原因:当煤层直达地表或直接为透气性较好的第四系 冲积层覆盖时,由于煤层中瓦斯向上运移和地面空气向煤 层中渗透,使煤层内的瓦斯呈现出垂直分带特征。 瓦斯 空气 -1000m -800m -600m -400m -200m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四带:CO2N2带、N2带、N2CH4带、CH4带。现场实 际过程中,将前三带总称为瓦斯风化带 煤层垂向各带气体组份表 瓦斯成分% 名称 气带成因 CO CHA CO2N2带生物化学一空气20~8020~80<10 N2带 空气 >80<10~20<20 N2CH4带空气一变质20~80<10~2020~80 CH4带 变质 <20 <10 >80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四带: CO2 - N2带、N2带、N2—CH4带、CH4带。现场实 际过程中,将前三带总称为瓦斯风化带。 煤层垂向各带气体组份表 名称 气带成因 瓦斯成分% N2 CO2 CH4 CO2-N2带 生物化学-空气 20~80 20~80 <10 N2带 空气 >80 <10~20 <20 N2-CH4带 空气-变质 20~80 <10~20 20~80 CH4带 变质 <20 <10 >80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CO2N2带 2带 瓦斯风化带 带带 n2-CH4 瓦斯垂直分带性 CH4 在近代开采深度内,瓦斯带内煤层瓦斯含量和涌出量随深 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大。 意义:掌握本煤田煤层瓦斯垂直分带的特征,是搞好矿井 瓦斯涌出量预测和日常瓦斯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在近代开采深度内,瓦斯带内煤层瓦斯含量和涌出量随深 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大。 意义:掌握本煤田煤层瓦斯垂直分带的特征,是搞好矿井 瓦斯涌出量预测和日常瓦斯管理工作的基础。 CO2-N2带 N2带 N2-CH4带 CH4带 瓦斯风化带 瓦 斯 垂 直 分 带 性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瓦斯风化带下界深度确定依据: (可以根据下列指标中的任何一项确定) (1)煤层的相对瓦斯涌出量等于2~3mt处 (2)煤层内的瓦斯组分中甲烷及重烃浓度总和达到80%(体 积比); (3)煤层内的瓦斯压力为01~0.15MPa; (4)煤的瓦斯含量达到下列数值处: 长焰煤1.0~1.5m3t(CM),气煤1.5~20m3t(CM),肥 煤与焦煤2.0~2.5m3t(C.M),瘦煤2.5~30m3(CM),贫煤 3.0~40m3(C.M),无烟煤50~70m3(CM)(此处的CM是 指煤中可燃质既固定碳和挥发分)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瓦斯风化带下界深度确定依据: (可以根据下列指标中的任何一项确定) (1)煤层的相对瓦斯涌出量等于2~3m3 /t处; (2)煤层内的瓦斯组分中甲烷及重烃浓度总和达到80%(体 积比); (3)煤层内的瓦斯压力为0.1~0.15MPa; (4)煤的瓦斯含量达到下列数值处: 长焰煤1.0~1.5 m3 /t(C.M.),气煤1.5~2.0m3 /t(C.M.),肥 煤与焦煤2.0~2.5m3 /t(C.M),瘦煤2.5~3.0m3 /t(C.M.),贫煤 3.0~4.0m3 /t(C.M.),无烟煤5.0~7.0m3 /t(C.M.)(此处的C.M.是 指煤中可燃质既固定碳和挥发分)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三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 煤的瓦斯含量是指单位体积或重量的煤在自然状态下 所含有的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的瓦斯体积)。单位为 m3/m3(cm3/cm3)E m3/ t(cm3/g) 煤的瓦斯含量包括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含量之和 主要影响因素: 1、煤的吸附特性 煤的吸附性能决定于煤 化程度,一般情况下煤的煤 化程度越高,存储瓦斯的能 力越强。 3/r5/K 煤的平均甲烷含量!其变质程度的定量关系曲线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三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 煤的瓦斯含量是指单位体积或重量的煤在自然状态下 所含有的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的瓦斯体积)。单位为 m3/m3 (cm3/cm3 )或 m3/t(cm3/g)。 煤的瓦斯含量包括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含量之和。 主要影响因素: 1、煤的吸附特性 煤的吸附性能决定于煤 化程度, 一般情况下煤的煤 化程度越高,存储瓦斯的能 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