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伟大的俄国革命的彻底胜利。”(本卷第59—60页)列宁还阐明 了无产阶级政党和苏维埃之间的正确关系。布尔什维克当时并不 是革命运动的唯一领导者,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的政治领导中 心。他认为,党应当直接参加苏维埃并扩大自己的影响,不断宣传 无产阶级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了变工人代表苏维埃为 临时革命政府的必要性,认为这个政府的政治纲领应当规定真正 实现政治自由,提出召开依靠自由的武装人民、掌握全部政权的立 宪会议,以便在俄国建立新制度。 本卷中的《论党的改组》、《无产阶级和农民》、《军队和革命》、 《向敌人学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革命的官样文章和革 命事业》、《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垂死的专制政府和新的人民 政权机关》、《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社会主义和宗教》, 是列宁回国后立即在布尔什维克第一家合法机关报《新生活报》上 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分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动向和无产 阶级的斗争策略,指出了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必须进行 改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革命高潮为党的活动创造了新的条件。群众的革命斗争争得 了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在新的条件下,必须改变党的结构和党 的组织工作。列宁在《论党的改组》一文中说明了进行这种改组的 计划。他认为必须保存党的秘密机关,同时要尽量利用工人阶级争 取到的合法机会,成立公开和半公开的党组织以及广泛的外围组 织。应当吸收大批新党员,首先要从工人中吸收新党员。党的领导 机关只要条件许可,都应当由选举产生;应该成立支部作为党的主 要的基层组织,以代替过去处于地下状态的小组。 列宁分析了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策 Ⅳ 列 宁 全 集 第 十二卷
得伟大的俄国革命的彻底胜利。”(本卷第59—60页)列宁还阐明 了无产阶级政党和苏维埃之间的正确关系。布尔什维克当时并不 是革命运动的唯一领导者,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的政治领导中 心。他认为,党应当直接参加苏维埃并扩大自己的影响,不断宣传 无产阶级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了变工人代表苏维埃为 临时革命政府的必要性,认为这个政府的政治纲领应当规定真正 实现政治自由,提出召开依靠自由的武装人民、掌握全部政权的立 宪会议,以便在俄国建立新制度。 本卷中的《论党的改组》、《无产阶级和农民》、《军队和革命》、 《向敌人学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革命的官样文章和革 命事业》、《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垂死的专制政府和新的人民 政权机关》、《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社会主义和宗教》, 是列宁回国后立即在布尔什维克第一家合法机关报《新生活报》上 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分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动向和无产 阶级的斗争策略,指出了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必须进行 改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革命高潮为党的活动创造了新的条件。群众的革命斗争争得 了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在新的条件下,必须改变党的结构和党 的组织工作。列宁在《论党的改组》一文中说明了进行这种改组的 计划。他认为必须保存党的秘密机关,同时要尽量利用工人阶级争 取到的合法机会,成立公开和半公开的党组织以及广泛的外围组 织。应当吸收大批新党员,首先要从工人中吸收新党员。党的领导 机关只要条件许可,都应当由选举产生;应该成立支部作为党的主 要的基层组织,以代替过去处于地下状态的小组。 列宁分析了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策 Ⅳ 列 宁 全 集 第 十二卷
略。他指出:俄国革命的进程和结局取决于农民这个革命民主派的 觉悟程度,必须耐心说明革命民主派在理解民主主义任务和社会 主义任务方面的错误;俄国的陆海军士兵已经觉醒,应当让军队同 武装人民汇合起来,只有全民武装才能彻底打倒反动势力;反动资 产阶级同专制制度勾结,企图通过消耗无产阶级力量来击溃无产 阶级;党要同一切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来对抗专制制 度和反动资产阶级的联盟。列宁认为,沙皇政府陷于崩溃时,工人 代表苏维埃应当成为人民政权机关即临时革命政府,普遍实现人 民提出的要求,并且立刻在各地用人民政权机关代替专制制度的 旧的政权机关。 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必须保持政 治上的独立性,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他指出,资产 阶级为了掩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的,竭力把自己装扮成“全民的” 政治代表,宣扬超阶级、超党派的“无党性”思想。这种“无党性”是 俄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产物,是资产阶级的口号。列宁强调指 出,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严格的党性原则是使阶级斗争成为自觉 的、明确的、有原则的斗争的条件之一,因此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在 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是社会主义者的始终不渝和绝对必须 履行的义务。列宁希望无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人在参加任何联盟 或苏维埃的活动时,都不要忘记他们的更伟大和更重要的目的,不 要忘记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列宁还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号召抵制 无政府主义者的世界观和他们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俄国工人的侵 蚀。 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分析了党的报刊宣 传状况,提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原则,论述了党的文字宣传工作在党 前 言 Ⅴ
略。他指出:俄国革命的进程和结局取决于农民这个革命民主派的 觉悟程度,必须耐心说明革命民主派在理解民主主义任务和社会 主义任务方面的错误;俄国的陆海军士兵已经觉醒,应当让军队同 武装人民汇合起来,只有全民武装才能彻底打倒反动势力;反动资 产阶级同专制制度勾结,企图通过消耗无产阶级力量来击溃无产 阶级;党要同一切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来对抗专制制 度和反动资产阶级的联盟。列宁认为,沙皇政府陷于崩溃时,工人 代表苏维埃应当成为人民政权机关即临时革命政府,普遍实现人 民提出的要求,并且立刻在各地用人民政权机关代替专制制度的 旧的政权机关。 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必须保持政 治上的独立性,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他指出,资产 阶级为了掩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的,竭力把自己装扮成“全民的” 政治代表,宣扬超阶级、超党派的“无党性”思想。这种“无党性”是 俄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产物,是资产阶级的口号。列宁强调指 出,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严格的党性原则是使阶级斗争成为自觉 的、明确的、有原则的斗争的条件之一,因此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在 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是社会主义者的始终不渝和绝对必须 履行的义务。列宁希望无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人在参加任何联盟 或苏维埃的活动时,都不要忘记他们的更伟大和更重要的目的,不 要忘记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列宁还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号召抵制 无政府主义者的世界观和他们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俄国工人的侵 蚀。 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分析了党的报刊宣 传状况,提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原则,论述了党的文字宣传工作在党 前 言 Ⅴ
的整个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不同于党的其他工作的特点, 阐明了党的宣传机构(报刊、出版社、发行部门等等)同党的关系、 为党的出版物撰稿的党员作者和党的同情者同党的关系。列宁精 辟地分析了写作活动的特点,指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 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 的广阔天地”,最不能搞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最来 不得公式主义(本卷第94页)。同时,他又着重批评了那种打着“思 想创作绝对自由”的旗号,企图摆脱党的领导和监督的资产阶级无 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列宁反复强调社会民主主义出版物 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并对党的出版物的原则作了阐发。列宁认 为,党的文字宣传工作应当成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党办的报 纸、杂志以及其他出版物应当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观点,为党的报 刊撰稿的作者,特别是党员作者,应当同党的观点保持一致,绝不 容许背离党的观点。为了保证上述原则的实施,列宁要求党员作者 一定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党组织对违反这个原则、宣传反党观点 的党员应采取组织措施,直至清除出党,报纸、杂志、出版社等宣传 机构都必须受党的监督并向党报告工作,并且号召工人党员群众 密切关注和监督这方面的工作。 《社会主义和宗教》一文揭示了宗教产生的根源,确定了无产 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列宁认为,“宗教是一生为他人干活而 又深受穷困和孤独之苦的人民群众所普遍遭受的种种精神压迫之 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本卷第131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 党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觉悟的先进战士的联盟,不能够而且也 不应当对信仰宗教这种无知和蒙昧的表现置之不理。党应该广泛 解释自己建立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上的党纲。只有这种世 Ⅵ 列 宁 全 集 第 十二卷
的整个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不同于党的其他工作的特点, 阐明了党的宣传机构(报刊、出版社、发行部门等等)同党的关系、 为党的出版物撰稿的党员作者和党的同情者同党的关系。列宁精 辟地分析了写作活动的特点,指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 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 的广阔天地”,最不能搞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最来 不得公式主义(本卷第94页)。同时,他又着重批评了那种打着“思 想创作绝对自由”的旗号,企图摆脱党的领导和监督的资产阶级无 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列宁反复强调社会民主主义出版物 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并对党的出版物的原则作了阐发。列宁认 为,党的文字宣传工作应当成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党办的报 纸、杂志以及其他出版物应当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观点,为党的报 刊撰稿的作者,特别是党员作者,应当同党的观点保持一致,绝不 容许背离党的观点。为了保证上述原则的实施,列宁要求党员作者 一定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党组织对违反这个原则、宣传反党观点 的党员应采取组织措施,直至清除出党,报纸、杂志、出版社等宣传 机构都必须受党的监督并向党报告工作,并且号召工人党员群众 密切关注和监督这方面的工作。 《社会主义和宗教》一文揭示了宗教产生的根源,确定了无产 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列宁认为,“宗教是一生为他人干活而 又深受穷困和孤独之苦的人民群众所普遍遭受的种种精神压迫之 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本卷第131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 党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觉悟的先进战士的联盟,不能够而且也 不应当对信仰宗教这种无知和蒙昧的表现置之不理。党应该广泛 解释自己建立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上的党纲。只有这种世 Ⅵ 列 宁 全 集 第 十二卷
界观才能揭露宗教的真正的历史根源和经济根源。列宁强调科学 知识的宣传在反对宗教偏见的斗争中的重大作用。 1905年12月7日(20日)开始的莫斯科工人总罢工很快变成 武装起义。莫斯科工人同沙皇政府军队展开了街垒战,进行了9天 英勇斗争。国内其他许多城市和地区也发生了武装起义,波兰、波 罗的海沿岸、外高加索、芬兰的武装斗争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但是, 所有这些分散的斗争同莫斯科起义一样,都被沙皇政府残酷地镇 压下去了。所谓“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问题,成了国内政治斗争的 焦点。这个问题在社会民主工党内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怎样对待新的杜马,这是当时采取什么斗争方式和如何选择 革命发展道路的问题。本卷中的《要不要抵制国家杜马?》、《国家杜 马和社会民主党的策略》、《俄国的目前形势和工人政党的策略》等 文章,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对待新的国家杜马的态度,批判了孟什维 克的策略。列宁主张积极抵制杜马,争取进一步开展武装斗争,以 便推翻或者至少从根本上削弱沙皇专制制度。他指出,孟什维克对 杜马采取的半抵制的策略,只会在无产阶级队伍中造成混乱,助长 立宪幻想,而孟什维克想要建立的“革命的自治机关”,在保留专制 政权的情况下,不过是一种空想。列宁进一步指出,杜马策略问题 决定于对总的革命形势的估计。对革命形势的不同的估计产生出 两条不同的策略路线。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没有 足够的力量取得胜利,无产阶级本来就用不着拿起武器,应当把工 作中心转移到工会运动上去,把起义问题从日程上勾销。列宁和布 尔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力量还远未耗尽,需要更坚 决地拿起武器,单靠罢工和其他和平手段不能战胜沙皇制度,只有 用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前 言 Ⅶ
界观才能揭露宗教的真正的历史根源和经济根源。列宁强调科学 知识的宣传在反对宗教偏见的斗争中的重大作用。 1905年12月7日(20日)开始的莫斯科工人总罢工很快变成 武装起义。莫斯科工人同沙皇政府军队展开了街垒战,进行了9天 英勇斗争。国内其他许多城市和地区也发生了武装起义,波兰、波 罗的海沿岸、外高加索、芬兰的武装斗争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但是, 所有这些分散的斗争同莫斯科起义一样,都被沙皇政府残酷地镇 压下去了。所谓“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问题,成了国内政治斗争的 焦点。这个问题在社会民主工党内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怎样对待新的杜马,这是当时采取什么斗争方式和如何选择 革命发展道路的问题。本卷中的《要不要抵制国家杜马?》、《国家杜 马和社会民主党的策略》、《俄国的目前形势和工人政党的策略》等 文章,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对待新的国家杜马的态度,批判了孟什维 克的策略。列宁主张积极抵制杜马,争取进一步开展武装斗争,以 便推翻或者至少从根本上削弱沙皇专制制度。他指出,孟什维克对 杜马采取的半抵制的策略,只会在无产阶级队伍中造成混乱,助长 立宪幻想,而孟什维克想要建立的“革命的自治机关”,在保留专制 政权的情况下,不过是一种空想。列宁进一步指出,杜马策略问题 决定于对总的革命形势的估计。对革命形势的不同的估计产生出 两条不同的策略路线。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没有 足够的力量取得胜利,无产阶级本来就用不着拿起武器,应当把工 作中心转移到工会运动上去,把起义问题从日程上勾销。列宁和布 尔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力量还远未耗尽,需要更坚 决地拿起武器,单靠罢工和其他和平手段不能战胜沙皇制度,只有 用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前 言 Ⅶ
收入本卷的《立宪民主党人的胜利和工人政党的任务》这本小 册子揭露了立宪民主党人的动摇性和两面性,总结了俄国无产阶 级1905年10—12月的斗争经验,论证了布尔什维克的策略。列宁 在这本小册子里对革命的意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对立宪 民主党的社会发展观进行了批判。他称立宪民主党人是“革命的坟 墓中的蛆虫”。他指出,立宪民主党人反对武装起义,他们把杜马看 作是制止革命的膏药,想把革命引上和平的立宪道路,因此,他们 的策略必然是在专制制度和革命人民之间随风转舵的策略。他警 告说,没有什么比立宪幻想更有害和更危险的了,这种幻想就是立 宪民主党人报刊向人民头脑灌输的机会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毒 素。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同这种幻想进行斗争,不断地 向工人和农民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斗争是主要的斗争形式。 他还批评了孟什维克实质上是放弃革命斗争的杜马策略。列宁在 本小册子中总结了10—12月“革命旋风时期”的经验。他认为俄国 无产阶级在1905年最后几个月的斗争是工人阶级具有世界历史 意义的斗争中的重要的一步。这些斗争证明:“无产阶级是现代社 会中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因此它在一切革命中都是先进的阶 级。”(本卷第284页)在10—12月的战斗中,工人阶级运用了党的 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的策略方法,即群众性政治罢工同起 义相结合。列宁高度评价了人民在革命中的创造作用:人民不依赖 官方而夺取政治自由;人民建立不顾一切法律规定的、破坏沙皇法 制的新的革命政权机关;人民用暴力对付压迫人民的暴力者。列宁 进一步论述了苏维埃作为武装起义的机关和新政权的萌芽的历史 作用。 随着革命的发展,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代表大会的 Ⅷ 列 宁 全 集 第 十二卷
收入本卷的《立宪民主党人的胜利和工人政党的任务》这本小 册子揭露了立宪民主党人的动摇性和两面性,总结了俄国无产阶 级1905年10—12月的斗争经验,论证了布尔什维克的策略。列宁 在这本小册子里对革命的意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对立宪 民主党的社会发展观进行了批判。他称立宪民主党人是“革命的坟 墓中的蛆虫”。他指出,立宪民主党人反对武装起义,他们把杜马看 作是制止革命的膏药,想把革命引上和平的立宪道路,因此,他们 的策略必然是在专制制度和革命人民之间随风转舵的策略。他警 告说,没有什么比立宪幻想更有害和更危险的了,这种幻想就是立 宪民主党人报刊向人民头脑灌输的机会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毒 素。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同这种幻想进行斗争,不断地 向工人和农民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斗争是主要的斗争形式。 他还批评了孟什维克实质上是放弃革命斗争的杜马策略。列宁在 本小册子中总结了10—12月“革命旋风时期”的经验。他认为俄国 无产阶级在1905年最后几个月的斗争是工人阶级具有世界历史 意义的斗争中的重要的一步。这些斗争证明:“无产阶级是现代社 会中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因此它在一切革命中都是先进的阶 级。”(本卷第284页)在10—12月的战斗中,工人阶级运用了党的 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的策略方法,即群众性政治罢工同起 义相结合。列宁高度评价了人民在革命中的创造作用:人民不依赖 官方而夺取政治自由;人民建立不顾一切法律规定的、破坏沙皇法 制的新的革命政权机关;人民用暴力对付压迫人民的暴力者。列宁 进一步论述了苏维埃作为武装起义的机关和新政权的萌芽的历史 作用。 随着革命的发展,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代表大会的 Ⅷ 列 宁 全 集 第 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