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病毒
第一章 病 毒
第一节概迷 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1886年,A, Mayer发现具有传染性的烟草花叶病; 1892年,D. Ivanovsky烟草花叶病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 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细菌毒素”或极小的细菌 1898年, M W 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 能通过细菌滤器; 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 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 亼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活细胞中生活; 比细菌小的具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
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1886年,A. Mayer 发现具有传染性的烟草花叶病; 1892年,D. Ivanovsky烟草花叶病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 一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细菌毒素”或极小的细菌 1898年,M W 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 能通过细菌滤器; 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 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 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活细胞中生活; 比细菌小的具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
1900年前后,包括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在内的 多种动植物疾病病原体的滤过性特性被证明。 filterable viruses(滤过性病毒) viruses(病毒) F W Twort(1915年)、 FdHerelle(1917年),分别发现 细菌( Shigella dysenteriae)病毒 bacteriophages Phago:“ to eat-噬菌体( phage 1935年, WMStanley首次提纯并结晶了烟草花叶病毒; Bawden等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本质为核蛋白; 1940年, Kausch首先用电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颗粒;
1900年前后,包括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在内的 多种动植物疾病病原体的滤过性特性被证明。 filterable viruses(滤过性病毒) viruses(病毒) F W Twort(1915年)、F d’Herelle(1917年),分别发现 细菌(Shigella dysenteriae)病毒 bacteriophages Phago:“to eat” 噬菌体(phage) 1935年,W M Stanley首次提纯并结晶了烟草花叶病毒; Bawden等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本质为核蛋白; 1940年,Kausche首先用电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颗粒;
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1、特点 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 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 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 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1、特点 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 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 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 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表2-1单细胞微生物与病毒性质的比较 性质 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 直径大于300mn 在无生命培养基生长+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土二土二土 双分裂 含有DNA和RNA 核酸感染性 核糖体 产能代谢 细胞膜 —十—十—十 对抗生素的敏感 b 对千扰素的敏感 aDNA病毒和RN病毒中的一部分;b利福平可抑制痘病毒复制
表2-1 单细胞微生物与病毒性质的比较 a DNA病毒和RNA病毒中的一部分;b 性质 细菌 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病毒 直径大于 300nm + + ± ± - 在无生命培养基生长 + - ± - -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 + ± + + 双分裂 + + + + - 含有 DNA 和 RNA + + + + - 核酸感染性 - - - - +a 核糖体 + + + + - 产能代谢 + + + + - 细胞膜 + + + + - 对抗生素的敏感 + + + + -b 对干扰素的敏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