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39 座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试题 2009年7月 题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说明:本试卷总分为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80%,其余20%为两次平时作业的得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得分 年?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 文代会”。 得分 2.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 和琼花的爱情故事。 得分 3.“我钉在/我的诗歌的十字架上/为了完成一篇寓言/为了服从一个理想。”这是 诗人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一诗中的开头。 得分4.在“文化热”的影响下,“文化化”倾向成为市井小说和乡土小说的共同特点,主要 作品除了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外,还有 的《蒲柳人家》等。 得分 5 》借中国淮北一个僻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来审视传统 文化的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得分 6.大家知道莫言和苏童,不是因为他们的小说《红高粱》和《妻妾成群》,而是电影导 演 根据这两部小说拍摄的影片《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 得分州 7 在创作的顶峰期,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 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853
试卷代号:1139 座位号巨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试题 2009年 7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说明:本试卷总分为 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80%,其余 20%为两次平时作业的得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 :书写规范 ,不得有错别字 。 匣王口1.— 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 文代会”。 匣王口2·芭蕾(红色娘子军》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_ 和琼花的爱情故事。 匣王口3.“我钉在/我的诗歌的十字架上/为了完成孺寓言/为了服从一个理想。;A是 诗人_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一诗中的开头。 匣王口4·在“文化热”的影响下, “文化化”倾向成为市井小说和乡土小说的共同特点,主要 作 品除了汪曾棋的《受戒》、《大淖记事》外,还有 的《蒲柳人家》等 。 0州 15.《 》借中国淮北一个僻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 ,来审视传统 0州 1 I4-分一} 文化的 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 20世纪 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 6.大家知道莫言和苏童 ,不是 因为他们的小说《红高粱》和《妻妾成群》,而是电影导 根据这两部小说拍摄的影片《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 7._ 在创作的顶峰期,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 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853
得分 8.《 》中“奔袭”一场,郭建光率领战士在舞台上以“圆场”为基础,穿梭 跑动,以表现急行军,使新四军战士的矫健得以呈现。 得分 9.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本 省的文学新人 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得分州 10 的《老鲁》以西南联大的生活为背景,写了一个校警的故事。小说开 头先写饿,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学校状况呈现出来,再写挖野菜,写了近两页,才引 出主人公。 得分 11. 早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曾被看作是“五四”以后 “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得分 12. 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是1984年的《空中小姐》,这是个类似言情模 式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得分 13.“朦胧诗派”的得名,最初来自于 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 得分 14.“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湖到20世纪_ 年代中期的“白洋淀 诗派”。 得分 1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的 文章《评新编历史剧( )》。 得分州 16.王朔的小说大多随意而放纵,但也有严肃之作,他自己认为,他写得“最深沉”的 一篇作品是《 》。 得分 17.所谓“二革”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 ”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 结合。 得分 18.在 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 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山药蛋 派”或“山西派”。 得分 19.“十八岁”在 的小说中是一个象征,他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写的是十八 岁,他的《四月三日事件》写的还是十八岁。 得分列 20.“样板戏”《龙江颂》的前身是话剧《 》。 854
8. ( 》中“奔袭”一场,郭建光率领战士在舞台上以“圆场”为基础,穿梭 跑动,以表现急行军 ,使新四军战士的矫健得以呈现 。 9. 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本 省的文学新人_ _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10. 的《老鲁》以西南联大的生活为背景,写了一个校警的故事。小说开 头先写饿,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学校状况呈现出来,再写挖野菜,写了近两页,才引 出主人公。 11. 早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曾被看作是“五四”以后 “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12. 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 品是 1984年的《空 中小姐》,这是个类似 言情模 式的爱情小说 ,讲述了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13. "朦胧诗派”的得名,最初来自于_ 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 14.“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纪_ 年代中期的“白洋淀 诗派”。 1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是 1965年 11月 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 文元的 文章《评新编历史剧 < >》。 16.王朔的小说大多随意而放纵,但也有严肃之作,他自己认为,他写得“最深沉”的 一篇作品是《 》。 17.所谓“二革”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 ”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 结合。 18.在 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 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山药蛋 派”或“山西派”。 函 画 困 田 田 团困 哑 画 耐 画 }得州 119.“十八岁”在— 的小说中是一个象征,他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写的是十八 岁,他的《四月三 日事件》写的还是十八岁。 匪 口“。.“样板戏’ ,《龙江颂》的前身是话剧‘ 854
得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得分 21.地主阁恒元的形象出自赵树理的小说()。 A.《李家庄的变迁》 B.《小二黑结婚》 C.《李有才板话》 D.《“锻炼锻炼”》 得分 22.“文革”开始以前,我国激进主义文艺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毛泽东审阅并亲 自修改的()。 A.《关于文化艺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 B.《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 C.《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D.《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得分 23.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1980年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 义发表的舒婷、顾城、江河、徐敬亚等人的作品。这家报刊是()。 A.《诗歌报》 B.《星星》 C.《诗探索》 D.《诗刊》 得分 24.在一段时间内,小说题材的选择直接成为判断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十七年” 时期重大社会题材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是()。 A.曲波 B.梁斌 C.柳青 D.吴强 得分25.“告诉你吧,世界/我一不一相一信!”这句诗出自作品( A.《回答》 B.《无题》 C.《一切》 D.《履历》 得分26.最早将女性作家与时代精神关联在一起,有意识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分析 作家的写作立场以及作品的意识形态的批评家,是写有《庐隐论》、《冰心论》的 ()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茅盾 得分27.新中国成立前夕,赵树理引起争论的作品是( )。 A.《李有才板话》 B.《邪不压正》 C.《套不住的手》 D.《“锻炼锻炼”》 855
得 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 1分 ,共 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得州 }21.地主阎恒元的形象出 自赵树理的小说( )。 A 《李家庄的变迁》 B.《小二黑结婚 》 C.《李有才板话 》 D. (( +锻炼锻炼" 1? }得州 }22. 隋州 }23 r 'ly州 {24 }得州 }25 }得州 }26 }得州 !27 “文革”开始以前 ,我国激进主义文艺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毛泽东审阅井亲 自修改的( )。 A 《关于文化艺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 B.《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 C.《林彪同志委托江青 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D.《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朦胧诗从‘她 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 1980年 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 义发表的舒婷 、顾城 、江河 、徐敬亚等人的作品。这家报刊是( )。 A.《诗歌报》 B.《星星 》 C.《诗探索》 D.《诗刊》 .在一段时间内,小说题材的选择直接成为判 断作品优 劣的重要标准 。“十七 年” 时期重大社会题材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是( )。 A.曲波 B.梁斌 C.柳青 D.吴强 .“告诉你吧 ,世界 /我一不一相一信 !”这句诗出 自作品( )。 A.《回答》 B.《无题》 C.《一切》 D.《履历》 .最早将女性作家与时代精神关联在一起,有意识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分 析 作家的写作立场以及作品的意识形态的批评家,是写有《庐隐论》、《冰心论》的 ( )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茅盾 .新 中国成立前夕 ,赵树理引起争论 的作品是( )。 A.《李有才板话》 B.《邪不压正》 C.《套不住的手》 D.《“锻炼锻炼,,》 855
得分 28.矇胧诗最先引起社会的注意,是一位老诗人在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发表 了一篇“读后感”:《新的课题一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这位老诗人是()。 A.艾青 B.公刘 C.谢冕 D.顾工 得分 29.兼有天真明朗与放荡妩媚两方面特点的米兰,出自王朔的小说()。 A.《空中小姐》 B.《动物凶猛》 C.《浮出海面》 D.《顽主》 得分 30.1990年,王安忆在搁笔一年后重新开张的第一篇小说中,从“我”的叙述中复原 出一个男人的故事:右派一一发配一结婚—一回城—作家—一放纵。这篇 小说是( )。 A.《岗上的世纪》 B.《叔叔的故事》 C.《纪实与虚构》 D.《乌托邦诗篇》 得 分 评卷人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一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得分31.在“文革”中大行其道的所谓“三突出”原则,是指( )。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C.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 D.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得分 32.1987年《顽主》引起大众和批评界的关注后,王朔一发而不可收,后来的几个中篇和 长篇都可以看作是“顽主形象”的继续和延长,其中,主要有( )等。 A.《千万别把我当人》 B.《玩的就是心跳》 C.《你不是一个俗人》 D.《一点正经也没有》 得分 33.汪曾祺曾说他写小英子形象受过他老师沈从文笔下那些少女的潜在影响,这些 少女形象主要有( )等。 A.天天 B.珊珊 C.三三 D.翠翠 得分☐ 34.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五人诗选》收录了朦胧诗派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其 中,主要有( )等。 A.顾城 B.杨炼 C.江河 D.于坚 得分 35.“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白洋淀诗派”。这个诗派的主要成员 有( )等。 A.多多 B.舒婷 C.根子 D.顾城 856
.U 习28.朦胧诗最先引起社会的注意,是一位老诗人在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惺星》上发表 了一篇“读后感”:《新的课题— 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这位老诗人是( A.艾青 B.公刘 C.谢冕 D.顾丁 匣 习29.兼有天真明朗与放荡妩媚两方面特点的米" , L m王朔A} /!'N说( )。 0州 }30. A.《空中小姐》 B.《动物凶猛 》 C.《浮出海面》 D.《顽主》 1990年,王安忆在搁笔一年后重新开张的第一篇小说中,从“我”的叙述中复原 出一个男人的故事:右派— 发配— 结婚— 回城— 作家— 放纵。这篇 小说是( )。 A.《岗上的世纪》 B.《叔叔的故事》 C.《纪实与虚构》 n 《乌托邦诗篇》 得 分 评卷人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0分 ) 要求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 有 1-4个正确答案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 匣巨习31.在“文革·中大行其道的所1p "三突出, ’M则,是指( )。 0州 }32. }得州 133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C.在英雄人物中突 出主要人物 D.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1987年《顽主》引起大众和批评界的关注后,王朔一发而不可收,后来的几个中篇和 长篇都可以看作是“顽主形象”的继续和延长,其 中,主要有( )等。 A.《千万别把我当人》 B.《玩的就是心跳》 C.《你不是一个俗人》 D.《一点正经也没有》 汪 曾棋曾说他写小英子形象受过他老师沈从文笔下那些少女的潜在影 响,这些 少女形象主要有( )等。 A,夭 夭 C.三 三 B,珊 珊 D.翠翠 0州 }34,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五人诗选》收录了朦胧诗派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其 中,主要有( )等。 }得州 } A.顾城 C.江河 35.“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 有( )等。 A.多多 C.根 子 B.杨炼 D.于坚 ,最早可追溯到“白洋淀诗派”。这个诗派的主要成员 B.舒婷 D.顾城 856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得分 36.《沙家浜》在“样板化”的过程中,主要人物作了什么样的修改?修改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改后的效果如何?(8分) 得分 37.对赵树理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后期、新中国成立前后至 “文革”、“文革”结束至今,请简要说明这三个阶段赵树理研究的主要特点。(6分) 得分 38.请简要描述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三次高潮的主要特点。(6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分析题(40分) 得分 39.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完全照抄教材或其他资料,论述正确深入,举 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王安忆的小说创作有一个变化过程,请结合《小鲍庄》、《叔叔的故事》和《长恨歌》,描述 一下这个过程的变化轨迹,并说明她为什么要塑造王琦瑶的形象。 2.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举例说明它是否还存留着“先锋小说”的 某些特点。 857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共 20分) 要求 :内容切题 ,文字通顺 ,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匣三口36.《沙家A;4“样板化”的过程中,主要人物作了什么样的修改?修改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改后的效果如何?(8分) 匿三口37.对赵树理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4。年代后期、新中国成立前后至 “文革”、“文革”结束至今,请简要说明这三个阶段赵树理研究的主要特点。(6分) 医可二]38.请简要描述“。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三次高潮的主要特点。(6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分析题(40分) 匿三二39·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完全照抄教材或其他资料,论述正确深人,举 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 100。字。 1.王安忆的小说创作有一个变化过程 ,请结合《小鲍庄 》、《叔叔 的故事 》和《长恨歌》,描述 一下这个过程的变化轨迹,并说 明她为什么要塑造王琦瑶的形象。 2.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举例说明它是否还存留着“先锋小说”的 某些特点 。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