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21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试题 2009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诗集取名,是反陆游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取“自古成功在尝试”之 意。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的《 3.在小说《伤逝》中,鲁迅不厌其烦地用了“ ”-一词达12次之多。 4.曾与梅兰芳齐名,有“ ”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5.郁达夫的名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是给后来成为著名小说家的 的回信。 6.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和以孙犁为代表的“抒情型”,在50年代形成了两大小说 流派,即“ 派”和“荷花淀派”。 7.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 》是老舍的最后一部小说。 8. 最出色的两篇作品《小鲍庄》和《叔叔的故事》都是中篇小说。 9.《芙蓉镇》对王秋赦及李园香两个反面形象的塑造,暗示了少数反面人物的人格缺陷和 变态心理,成了他们迫害美丽善良又能干的正面人物 的动机。 10.“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论家李庆西对 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 1259
试卷代号:2212 座位号口习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 2009年 7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1一 一}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题 1分,共 1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诗集取名,是反陆游诗句“尝试成功 自古无 ”,取“自古成功 在尝试”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 的《 在小说《伤逝》中,鲁迅不厌其烦地用了“ ”一词达 12次之多。 4.曾与梅兰芳齐名,有“ ”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5.郁达夫的名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是给后来成 为著名小说家的 的回信。 6.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和以孙犁为代表的“抒情型”,在 50年代形成了两大小说 流派 ,即“ 派”和“荷花淀派”。 7.未完成的 自传体长篇小说《 》是老舍的最后一部小说。 最出色的两篇作品《小鲍庄》和《叔叔的故事》都是 中篇小说。 9.《芙蓉镇》对王秋赦及李国香两个反面形象的塑造,暗示了少数反面人物的人格缺 陷和 变态心理 ,成了他们迫害美丽善良又能干的正面人物 的动机 。 10.“从‘有我之境’转 向‘无我之境 ”,是评论家李庆西对 文学艺术特点 的归纳 ]259
得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与余华一样主要描写了暴力的苏童小说是()。 A.《刺青时代》 B.《虚构》 C.《妇女生活》 D.《园艺》 2.20年代被看作抒情散文代表作家的是( )。 A.朱自清和郁达夫 B.朱自清和冰心 C.郁达夫和周作人 D.冰心和周作人 3.用秤称日光的重量,这一细节出自小说( )。 A.《日光流年》 B.《鸟孩诞生》 C.《乡村死亡报告》 D.《年月日》 4.“报章体”的创造者是( )。 A.章士钊 B.刘师培 C.梁启韬 D.章炳麟 5.“七哥”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A.《烦恼人生》 B.《原始风景》 C.《一地鸡毛》 D.《风景》 6.新文学初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刊物和散文社团是()。 A.《语丝》周刊和语丝社 B.《创造月刊》及创造社 C.《觉悟》副刊和春雷社 D.《太阳月刊》及太阳社 7.“右派”作家创作的反思小说,其反思得出的结论往往是( )。 A.怀疑人生 B.感谢苦难 C.责问历史 D.谴贵人性 8.借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创作了《雷锋之歌》的诗人是()。 A.郭小川 B.贺敬之 C.闻捷 D.邵燕祥 1260
得 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 1分 ,共 10分 ) 要求: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人括号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与余华一样主要描写了暴力的苏童小说是( )。 A.《刺青时代 》 B.《虚构》 C.《妇女生活》 D.《园艺》 2. 2。年代被看作抒情散文代表作家的是( .)。 A.朱 自清和郁达夫 B.朱 自清和冰心 C.郁达夫和周作人 D.冰心和周作人 3.用秤称 日光的重量,这一细节出自小说( )。 A.《日光流年》 B. (鸟孩诞生》 C.《乡村死亡报告》 D.《年月 日》 4.“报章体”的创造者是( )。 A.章士钊 B.刘师培 C.梁启超 D.章炳麟 5.“七哥”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 A.《烦恼人生》 B.《原始风景》 C.《一地鸡 毛》 D.《风景》 6.新文学初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刊物和散文社团是( )。 A.《语丝》周刊和语丝社 B.《创造月刊》及创造社 C.《觉悟》副刊和春雷社 D.《太阳月刊》及太阳社 7.“右派”作家创作的反思小说,其反思得出的结论往往是( )。 A.怀疑人生 B.感谢苦难 C.责问历史 D.谴责人性 8‘借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创作了《雷锋之歌》的诗人是( ) A.郭小川 B.贺敬之 C.闻捷 D.邵燕祥 1260
9.公开登报宜告退出创造社的作家是( )。 A.郭沫若 B.成仿吾 C.郁达夫 D.叶灵凤 10.描写了“我乐岭”劳改农场的小说是( )。 A.《叔叔的故事》 B.《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C.《中国一九五七》 D.《金草地》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第1小题6分,第2、3小题各7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 1.为什么说“五四”小说的基础明显好于散文、诗歌和话剧? 2.觉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请简单描述从20年代的乡土文学到五六十年代各阶段的农村题材作品,在表现内容 上的不同。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要求:概括准确,举例恰当,论述完备,逻辑明晰。 1.郭沫若《女神》的风格,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一为“暴躁凌厉”,一为“优美别致”,分别 举例具体说明两种风格的特点。 2.概述《茶馆》的艺术特点,并简单举例说明。 得 分 评卷人 五、作品赏析(30分)】 要求: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 “暴力”主题贯穿了余华的小说创作,请以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为例,概括余华表现了哪些 类型的暴力?其表现暴力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261
9.公开登报宣告退出创造社的作家是( ) A.郭沫若 C.郁达夫 10.描写了“我乐岭”劳改农场的小说是( A.《叔叔的故事》 C.《中国一九五七 》 B.成仿吾 D.叶灵凤 )。 B.《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D.《金草地》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第 1小题 6分,第 2,3小题各 7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 1.为什么说“五四”小说的基础明显好于散文、诗歌和话剧? 2.觉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请简单描述从 20年代的乡土文学到五六十年代各阶段的农村题材作品,在表现内容 上的不同。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 (每题 15分 ,共 30分) 要求:概括准确,举例恰当,论述完备,逻辑明晰。 1.郭沫若《女神》的风格,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一为“暴躁凌厉”,一为“优美别致”,分别 举例具体说明两种风格的特点。 2.概述《茶馆》的艺术特点,并简单举例说明。 得 分 评卷人 五、作品赏析(30分 ) 要求: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 “暴力”主题贯穿了余华的小说创作,请以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为例,概括余华表现了哪些 类 型的暴力?其表现暴力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1261
试卷代号:221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7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尝试集 2.冲积期化石 3.新的生路 4.北欧南梅 5.沈从文 6.山药蛋 7.正红旗下 8.王安忆 9.胡玉音 10.寻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A 2.B 3.D 4.C 5.D 6.A 7.B 8.B 9.C i0.C 三、简答题(第1小题6分,第2、3小题各7分,共20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错别字扣1分。 1.为什么说“五四”小说的基础明显好于散文、诗歌和话剧? [评分标准] 1262
试卷代号:221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 7月 一、填空题(每题 1分,共 10分) 说 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 1,尝试集 2.冲积期化石 3.新的生路 4.北欧南梅 5.沈从文 6.山药蛋 7.正红旗下 .王安忆 .胡玉音 10.寻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 ,共 1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A 6. A 2. B 3. D 4. C 5. D 7. B 8. B 9. C 10. C 三、简答题(第 1小题 6分,第 2,3小题各 7分,共 20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错别字扣 1分。 1.为什么说“五四”小说的基础 明显好于散文、诗歌和话剧? [评分标准」 1262
在“前五四文学”中,小说的读者是最为庞大的,影响面也是最为广大的。(1分) 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出现后,才真正形成了启蒙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 潮。(2分) 近代文学刊物中的“四大名旦”无一例外全是小说刊物。据统计,清末明初大约出版了 600部新小说,其宁90%都是1902年以后创作。(2分) “章回体”和“林译小说”为“五四”小说打好了基础。(1分) 2。觉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评分标准] 觉新是一个新旧趁半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在“五四”前就已经成家的地主大少爷,较早地 接受了封建正统观念,是一个恭顺的封建阶级的奴仆,因而被克明选为接替他挽救高家命运的 人;(3分) 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个人幸福被断送,被父亲用“拈阉”的方法,娶来了李 瑞珏。“五四”后,觉新对家庭的腐败和自己的屈辱都产生了不满,形成了矛盾的双重性格:在 旧家庭中,他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少爷;与觉慧一起时,又是一个褐望新生活的新青年。他承受 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无力找回自 我。(4分) 3.请简单描述从20年代的乡土文学到五六十年代各阶段的农村题材作品,在表现内容 上的不同。 [评分标准] 20年代以乡土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主要表现封建制度下农村中的种种愚昧落 后,描写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痛苦,描写他们的野蛮习俗、宗族观念,以及家族械斗。(2分) 30年代以左翼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主要表现农村的破产、丰收成灾,以及农民的 觉醒和反抗。.(1分) 40年代以解放区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主要表现农民的武装斗争和已经觉醒的农 民青年与封建习俗、封建势力的斗争。(2分) 5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则主要表现农民在获得土地之后,围绕着走集体化的道路过程中的集 体主义思想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的斗争,歌颂新的生活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2分) 1263
在“前五四文学”中,小说的读者是最为庞大的,影响面也是最为广大的。(1分) 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出现后,才真正形成了启蒙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 潮。(2分) 近代文学刊物中的“四大名旦”无一例外全是小说刊物。据统计,清末明初大约出版了 600部新小说,其宁90%都是 1902年以后创作。(2分) “章回体”和“林译小说”为“五四”小说打好了基础。(1分) 2.觉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评分标准〕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 。一方面 ,他是在“五四”前就已经成家的地主大少爷 ,较早地 接受了封建正统观念,是一个恭顺的封建阶级的奴仆,因而被克明选为接替他挽救高家命运的 人;(3分) 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个人幸福被断送,被父亲用“拈阉”的方法,娶来了李 瑞理。“五四”后,觉新对家庭的腐败和自己的屈辱都产生了不满,形成了矛盾的双重性格:在 旧家庭 中,他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少爷;与觉慧一起时 ,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新青年。他承受 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无力找回自 我 。(4分) 3.请简单描述从 20年代的乡土文学到五六十年代各阶段的农村题材作品,在表现内容 上的不同。 〔评分标准〕 20年代以乡土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主要表现封建制度下农村中的种种愚昧落 后,描写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痛苦,描写他们的野蛮习俗、宗族观念,以及家族械斗。(2分) 30年代以左翼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主要表现农村的破产、丰收成灾,以及农民的 觉醒和反抗 。、<1分) 40年代以解放区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 ,主要表现农 民的武装斗争和已经觉醒的农 民青年与封建习俗、封建势力的斗争。(2分) 5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则主要表现农民在获得土地之后,围绕着走集体化的道路过程中的集 体主义思想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的斗争,歌颂新的生活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2分) 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