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川贝母 n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n (英)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神农本草经》 川贝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 炉贝 干燥鳞茎 产地:前三种贝母生长在海拔2800-4500米,梭砂贝 母3000-4700米(不同海拔的植被不同)。川贝母主 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暗紫贝母主产于甘肃、青 海、四川等地,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 藏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采后洗净(过去用矾水擦去外皮,晒千, 有的用硫磺熏),现晒干或低温干燥
川贝母 n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n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n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n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 ———炉贝 n 产地:前三种贝母生长在海拔2800-4500米,梭砂贝 母3000-4700米(不同海拔的植被不同)。川贝母主 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暗紫贝母主产于甘肃、青 海、四川等地,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 藏等地。 n 采收加工:夏秋采后洗净(过去用矾水擦去外皮,晒干, 有的用硫磺熏),现晒干或低温干燥 干 燥 鳞 茎 《神农本草经》
山性状鉴别】 松贝: 形:圆锥形或近心形,高3-8mm, 直径3-9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鳞叶 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 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底部 较平整,微凹入;内有心芽和小鳞叶,中心有 1灰褐色的鳞茎盘;质地:硬而脆; 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味:气微,味微苦。 (松贝苦,其它的伪品发酸)
【性状鉴别】 松贝: 形:圆锥形或近心形,高3-8mm, 直径3-9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鳞叶 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 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顶部闭合;底部 较平整,微凹入;内有心芽和小鳞叶,中心有 1灰褐色的鳞茎盘;质地:硬而脆; 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味:气微,味微苦。 (松贝苦,其它的伪品发酸)
青贝: 形:扁球形或圆锥形。 高0.4-1.4cm,直径0.4-1.6cm; 表面:白色,外层两瓣鳞叶形态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顶端多开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形:扁球形或圆锥形。 高0.4-1.4cm,直径0.4-1.6cm; 表面:白色,外层两瓣鳞叶形态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顶端多开口) ,内有心芽和小鳞叶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青贝:
炉贝: 形: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 表面:黄白色,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 “虎皮斑”。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较 瘦尖,开口大,习称,内部有细小鳞叶及心芽。 气味:气微,味微苦(如用硫磺熏,常有硫磺气 味)。其他同上 质量: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个小者为佳
炉贝: 形: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 表面:黄白色,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 “虎皮斑” 。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较 瘦尖,开口大,习称,内部有细小鳞叶及心芽。 气味:气微,味微苦(如用硫磺熏,常有硫磺气 味) 。其他同上 质量: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个小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