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4年4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脊(j)背 请帖(ti) 泡吧(ba) 舐(shi)犊之情 着(zhuo)实 偌(rub)大 数(shu)独 相形见绌(chu) C.瞭(liao)望 沉湎(mian) 出糗(qi) 强聒(gu0)不舍 D.惩( cheng)戒 执拗(ni) 民调(diao) 芊( (qian)芊细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推崇 荒缪北漂蛛丝蚂迹 B.喧嚣 籍贯碰瓷迫不及待 C.伫立 履行寿司别出心裁 D.憔悴驻足低碳顾名思义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福泉茶院,雅致之极,推窗满眼山景,进退维谷,美不胜收 B.饺子褶要捏得严严实实,这叫“捏小人嘴”,使之不能搬弄口舌,期期艾艾,滋生祸端 C.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一定要正襟危坐,不要翘“二郎腿”。 D.很少有一项技术像转基因这样,极端对立的利益表达,莫衷一是的研究结论让消费者无所适 4.下面的菜名短语结构和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2分) A.鱼香肉丝B.麻婆豆腐C蚂蚁上树D.糖醋排骨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于是定名 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是山水田园之作。代表诗作有《终南别业》《使至塞上》 C.莫言,当代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高粱》《生死疲劳》《蛙》
山东省德州市 2014 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4 年 4 月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脊.(jǐ)背 请帖.(tiě) 泡吧.(bɑ — ) 舐.(shì)犊之情 B. 着.(zhuó)实 偌.(ruò)大 数.(shù)独 相形见绌.(chù) C. 瞭.(liɑ / o)望 沉湎.(miàn) 出糗.(qiǔ) 强聒(guō)不舍 D. 惩.(chéng)戒 执拗.(niù) 民调.(diào) 芊.(qiɑ — n)芊细草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 推崇 荒缪 北漂 蛛丝蚂迹 B. 喧嚣 籍贯 碰瓷 迫不及待 C. 伫立 履行 寿司 别出心裁 D. 憔悴 驻足 低碳 顾名思义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福泉茶院,雅致之极,推窗满眼山景,进退维谷 ....,美不胜收。 B. 饺子褶要捏得严严实实,这叫“捏小人嘴”,使之不能搬弄口舌,期期艾艾 ....,滋生祸端。 C.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一定要正襟危 ...坐.,不要翘“二郎腿”。 D. 很少有一项技术像转基因这样,极端对立的利益表达,莫衷一是 ....的研究结论,让消费者无所适 从。 4. 下面的菜名短语结构和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2 分) A. 鱼香肉丝 B. 麻婆豆腐 C. 蚂蚁上树 D. 糖醋排骨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于是定名。 B.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是山水田园之作。代表诗作有《终南别业》《使至塞上》 等。 C. 莫言,当代作家。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高粱》《生死疲劳》《蛙》
D.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 恰达耶夫》 6.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2分) 微电影具有篇幅小、制作周期短、投资少。它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越来越受到 公众的欢迎。微电影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原因是微时代的来临造成的。可以断言,微电影给影 像带来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7.名著阅读(3分) A日:“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B 曰:“谁能当之?”A以手指B,后自指,日:“今天下英雄,惟B与A耳!“B闻言,吃 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B乃从容俯首拾箸曰 震之威,乃至于此。”A笑日:“丈夫亦畏雷乎?”B日:“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 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A遂不疑B (1)此语段节选自《三国演义》。A指的是 B指的是 (2)A邀请B“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8.默写(5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空乏其身。(《孟 子》) ②俱怀逸兴壮思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心忧天下以及美好祈愿的一句是: ④白头吊古风霜里 (《登岳阳楼》) ⑤在中国,诗与酒交织,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请写一句写“酒”的古诗 9.综合性学习(5分) 母亲节就要到了,班里要组织一次“温暖五月,感恩母爱”为主题的活动 1)写副对联送母亲。(10-30字之间)(2分)
等。 D. 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 恰达耶夫》。 6. 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2 分) 微电影具有篇幅小、制作周期短、投资少。它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越来越受到 公众的欢迎。微电影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原因是微时代的来临造成的。可以断言,微电影给影 像带来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7. 名著阅读(3 分) A 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B 曰:“谁能当之?”A 以手指 B,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 B 与 A 耳!”B 闻言,吃 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B 乃从容俯首拾箸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A 笑曰:“丈夫亦畏雷乎?”B 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 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A 遂不疑 B。 (1) 此语段节选自《三国演义》。A 指的是 ,B 指的是 。 (2) A 邀请 B“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8. 默写(5 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空乏其身。(《孟 子》) ○2 俱怀逸兴壮思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 ○3 《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 中 表 现 作 者 心 忧 天 下 以 及 美 好 祈 愿 的 一 句 是 : “ , ! 。” ○4 白头吊古风霜里, 。(《登岳阳楼》) ○5 在中国,诗与酒交织,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请写一句写“酒”的古诗 句。 9. 综合性学习(5 分) 母亲节就要到了,班里要组织一次“温暖五月,感恩母爱”为主题的活动。 (1)写副对联送母亲。(10-30 字之间)(2 分)
(2)作为活动的主持人,请为下面歌曲演唱写一段串联词(3分) 《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懂你》(三首任选其一,30-70字)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7题。 (一)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北宋)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 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10.请用“/”给下片断句(2分)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11.试析词人因何而“愁”?(3分) 12.本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 生序》
, 。 (2)作为活动的主持人,请为下面歌曲演唱写一段串联词(3 分) 《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懂你》(三首任选其一,30-70 字)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7题。 (一)采桑子 彭浪矶 朱敦儒(北宋)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 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10.请用“//”给下片断句(2 分) 碧 山 对 晚 汀 洲 冷 枫 叶 芦 根 日 落 波 平 愁 损 辞 乡 去 国 人。 11. 试析词人因何而“愁”?(3 分) 12. 本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2 分) (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 生序》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硕师名人( (2)或遇其叱咄( 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5.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种师生关系?(3分) (三) 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日:“善者与臣友,臣知之 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 濂,对日:“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 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一一节选自《明史·宋濂 传》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2)有足采者(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8.写出教材中与“卿不朕欺”句式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19.从文中看出宋濂有怎样的品质?(2分)
1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硕.师名人( ) (2)或.遇其叱咄( )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 15. 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种师生关系?(3分) (三) 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 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 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 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 传》 1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 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有足.采者 ( ) 17. 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18. 写出教材中与“卿不朕欺”句式相同的一个句子。(2 分) 19. 从文中看出宋濂有怎样的品质?(2 分)
(四)中国的茶道精髓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 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 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初结合,包括茶艺、茶徳、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 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 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 于日本茶道的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③“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 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 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 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毎家每户 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 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 “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 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λ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 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⑦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虛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 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 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有节选
(四) 中国的茶道精髓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 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 “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 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 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 于日本茶道的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3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 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 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 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 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 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 “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 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 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⑦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 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 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有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