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二○一四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考试说明 、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语文教材确定。考题为一套,后附样题仅供参考,如有改动,以中 考题为准 (一)积累及运用 1.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恰当运用词语(包括成语)。 3.正确使用常见标点符号,并能体会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4.能辨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并能根据要求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6.了解并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能 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7.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8.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 9.能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10.能根据具体语言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能综合运用课内外材料表达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二)阅读 古诗文阅读 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5.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 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 现代文阅读 1.能运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2.能运用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3.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本之外的与课文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4.能理解关键词语在文章和含义和作用。 5.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6.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7.能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8.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出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个性理解 9.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三)写作 1.能正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表达的内容和中心,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提倡有创意的表达。 2.观点正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价值取向合理 3.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4.语言通顺、流畅,有文采
德州市二○一四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考试说明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语文教材确定。考题为一套,后附样题仅供参考,如有改动,以中 考题为准。 (一)积累及运用 1.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恰当运用词语(包括成语)。 3.正确使用常见标点符号,并能体会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4.能辨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并能根据要求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6.了解并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能 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7.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8.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 9.能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10.能根据具体语言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1.能综合运用课内外材料表达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二)阅读 古诗文阅读 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5.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 6.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 现代文阅读 1.能运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2.能运用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3.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本之外的与课文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4.能理解关键词语在文章和含义和作用。 5. 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6. 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7. 能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8. 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出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个性理解。 9.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三)写作 1.能正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表达的内容和中心,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提倡有创意的表达。 2.观点正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价值取向合理。 3.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4.语言通顺、流畅,有文采
5.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6.能按要求对文章进行修改。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题型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是 (二)试卷 1.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积累与运用(25分) 3.阅读(45分) 4.写作(50分) 三、难度 易、中、难之比:3:5:2 四、样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德州市二0一三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悄然(q0o)休憩(qi)奇葩(pa)芒刺在背(mang) B玷污(dn)涟漪(yi)打的(di)头晕目眩(xudn) C筵席(yan)气氛fen)片酬(pin)寻章摘句(zhai) D殷红(yin)拮据(j0塑身(su)白雪皑皑(a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烦琐招徕火爆人情世故 B家俱恻隐微博名门旺族 C.宽恕剽悍愤青珠光宝气 D.陷阱瘠薄涂鸦垂手而治 3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都 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蓦然回首间看到灯火阑珊,让人灵感迸发,茅塞 顿开,穿越历史的隧道,在时空的对接点上呈现出打动心灵的力量。③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 的清纯山泉,二者互相配合,茶的清香与泉的甘冽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A.各得其所妙手偶得相反相成B各司其职妙手偶得相得益彰 C各得其所豁然贯通相得益彰D各司其职豁然贯通相反相成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 爱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5.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6.能按要求对文章进行修改。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题型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二)试卷 1.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积累与运用(25 分) 3.阅读(45 分) 4.写作(50 分) 三、难度 易、中、难之比:3:5:2 四、样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德州市二 0 一三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悄.然(qiǎo) 休憩.(qì) 奇葩.(pā) 芒刺在背.(máng) B.玷.污(diàn) 涟漪.(yī) 打的.(dī) 头晕目眩.(xuàn) C.筵.席(yán) 气氛(fēn) 片.酬(piàn) 寻章摘.句(zhāi) D.殷.红(yīn) 拮据(jù) 塑.身(sù) 白雪皑.皑(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烦琐 招徕 火爆 人情世故 B.家俱 恻隐 微博 名门旺族 C.宽恕 剽悍 愤青 珠光宝气 D.陷阱 瘠薄 涂鸦 垂手而治 3.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都 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蓦然回首间看到灯火阑珊,让人灵感迸发,茅塞 顿开,穿越历史的隧道,在时空的对接点上呈现出打动心灵的力量。③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 的清纯山泉,二者互相配合,茶的清香与泉的甘冽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A.各得其所 妙手偶得 相反相成 B.各司其职 妙手偶得 相得益彰 C.各得其所 豁然贯通 相得益彰 D.各司其职 豁然贯通 相反相成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 爱。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春秋》被列为“五经”之一,是鲁国的国别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 B韩愈,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永州八记》《三戒》等 C.戴望舒,我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他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D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包法利夫人》《我的叔叔于勒》等。 6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2分) 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德州市交警部门集中组织开展市区交通秋序联合 整治行动。4月27日,记者在湖滨大道路口看到,执勤民警正在劝导闯红灯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 7.名著阅读(2分)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甲】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甲】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甲】追 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 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 ‘玉环步,鸳鸯脚’。”文中的“甲”为《水浒传》中的_(人名)。在原著中,下面事件与该 人物无关的是 (只填序号) ①大闹飞云浦②沂岭杀四虎③血溅鸳鸯楼④夜走蜈蚣岭⑤倒拔垂杨柳 8默写(5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承相》) ③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达观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深 刻哲理的诗句是:“ 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报国情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 生抱负的句子是 ⑤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从古至今,人们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和热爱之情,请写出一句赞美大 海的古诗句 9综合性学习(6分) ①某校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起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表示 祝贺。请你从船、帆、天、云、风、海中选取三物,配写一段贺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50字。(4分) ②文学社社刊两个栏目各选取了一组文章,请你根据文章题目的共同特点拟写这两个栏目的 名称(限四字)。(2分) 第一组:《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路漫漫》《老屋》《游子吟 第二组:《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又是一年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第一组栏目 第二组栏目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27题 (一)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A.《春秋》被列为“五经”之一,是鲁国的国别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 B.韩愈,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永州八记》《三戒》等。 C.戴望舒,我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他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D.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包法利夫人》《我的叔叔于勒》等。 6.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2 分) 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德州市交警部门集中组织开展市区交通秋序联合 整治行动。4 月 27 日,记者在湖滨大道路口看到,执勤民警正在劝导闯红灯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 7.名著阅读(2 分)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甲】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甲】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甲】追 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 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 ‘玉环步,鸳鸯脚’。”文中的“甲”为《水浒传》中的 (人名)。在原著中,下面事件与该 人物无关的是: (只填序号) ①大闹飞云浦 ②沂岭杀四虎 ③血溅鸳鸯楼 ④夜走蜈蚣岭 ⑤倒拔垂杨柳 8.默写(5 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承相》) ③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达观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深 刻哲理的诗句是:“ , 。” 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报国情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 生抱负的句子是:“ , 。” ⑤6 月 8 日是“世界海洋日”。从古至今,人们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和热爱之情,请写出一句赞美大 海的古诗句。 9.综合性学习(6 分) ①某校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起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表示 祝贺。请你从船、帆、天、云、风、海中选取三物,配写一段贺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 50 字。(4 分) ②文学社社刊两个栏目各选取了一组文章,请你根据文章题目的共同特点拟写这两个栏目的 名称(限四字)。(2 分) 第一组:《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路漫漫》《老屋》《游子吟》 第二组:《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又是一年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第一组栏目: 第二组栏目: 二、阅读(4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一 27 题。 (一)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0.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0(1分)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1l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分) 12.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陶后鲜有闻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 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 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 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 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 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 六,其文章多亡云。 一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酒器。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数称述于曹操()②射徒跣来救()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3分) 宣德炉 ①宣德炉从宣德时期开始烧造,一举成功,此后五百年来名声不减,以至于不管哪个朝代铸 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这一点跟景泰蓝一样。今天没人会咬文嚼字地说“送你一对掐丝珐 琅瓶”,都说“送你一对景泰蓝瓶子”。景泰蓝是在景泰年间发扬光大的,宣德炉则是在宣德年 间达到顶峰,名气大 ②宣德炉有这么大的名气,一定不是白来的。铜材料冶炼过程不是我们想象的把铜化成铜水 一铸造就成了。它需要反复冶炼,每冶炼一次就要去掉一些杂质,剩下的是精华,但分量就会减 少。由于宣德皇帝亲自督造此事,所以质量非常高。一斤进贡来的铜材料经过冶炼,最后只能剩 四两。这四两还是小两,过去一斤是十六两,有个词“半斤八两”,说的是旧制,今天应该说“半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0.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1 分)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1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 分) 12.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②陶后鲜.有闻 (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 分) (三)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 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 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 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 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②将出, 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 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酒器。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数.称述于曹操( ) ②射徒跣..来救(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3 分) (四) 宣德炉 ①宣德炉从宣德时期开始烧造,一举成功,此后五百年来名声不减,以至于不管哪个朝代铸 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这一点跟景泰蓝一样。今天没人会咬文嚼字地说“送你一对掐丝珐 琅瓶”,都说“送你一对景泰蓝瓶子”。景泰蓝是在景泰年间发扬光大的,宣德炉则是在宣德年 间达到顶峰,名气大。 ②宣德炉有这么大的名气,一定不是白来的。铜材料冶炼过程不是我们想象的把铜化成铜水, 一铸造就成了。它需要反复冶炼,每冶炼一次就要去掉一些杂质,剩下的是精华,但分量就会减 少。由于宣德皇帝亲自督造此事,所以质量非常高。一斤进贡来的铜材料经过冶炼,最后只能剩 四两。这四两还是小两,过去一斤是十六两,有个词“半斤八两”,说的是旧制,今天应该说“半
斤五两”才对。【甲】 ③过去做炉都是用翻砂法,宣德用的是失蜡法。历史上铸造青铜器用过失蜡法,但没有做过 炉。而宣德炉用的是失蜡法,较之翻砂法,铸好的炉变得非常光洁好看。有人认为宣德炉铸好以 后,还有专业的人给它上色。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上色就是把颜色刷到上面,而是用各种方法使 炉身呈现一种自然的色泽。都有什么色泽呢?石青斑、朱砂斑、葡萄斑等等。【乙】 ④宣德炉里除了精炼铜外,还有锌、锡、银、金。史料非常清楚,当时进贡风磨铜的单子上 明确写着含有黄金。今天用科学的方法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一测试就知道了。最简单的测试是 用比重,黄金的比重非常大,铜的比重大概是黄金的三分之一。【丙】 ⑤我听一个老师傅跟我说,最好的宣德炉的含金量大约是3%。我曾经买过一个宣德炉,特 别沉。我很高兴,直接上菜站找了个普通的秤一约,八斤四两,也就是4200克。我乘上3% 大概是126克。你想,这样一个香炉里如果含126克黄金,那质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对衣料 比较熟知,如果纯棉的衣料里加3%的毛,质感马上得以改观;如果纯毛的衣料里加3%的化学纤 维,它可能变得不易起褶。古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我认为好的宣德炉里一定含金 加上金,就不容易生锈,而且颜色明显跟普通铜器拉开了距离。 《马来都说收藏》 19下面A、B两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的,请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应在原文中甲、乙、丙的位置。(2 A.《古玩指南》上的记载是46种颜色,有的书记载的比这个数量还多,那都手机微妙 的区别了。 B这是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在《宣炉博论》中的记载:“宣庙遂敕工匠,炼必十二,每斤得其精 着才四两耳。”宣庙,就是指宣德皇帝。 A应在处 B应在 处 20.宣德炉名气大的三个原因是什么?(3分) 21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⑤段为例具体分析。(2分) (五)紫罗兰 纪伯伦 ①幽静的花园里,生长着一棵紫罗兰。她有美丽的小眼睛和娇嫩的花瓣。她生活在女伴们中 间,满足于自己的娇小,在密密的草丛中愉快地摆来摆去 ②一天早晨,她抬起顶着用露珠缀成的桂冠的头,环顾四周,她发现一株亭亭玉立的玫瑰 那么雍容而英挺,使人联想起绿宝石的烛台托着鲜红的小火舌。 ③紫罗兰张开天蓝色的小嘴,叹了一口气,说:“在香喷喷的草丛里,我是多么不显眼啊,在 别的花中间,我几乎不被人看见。造化把我造得这般渺小可怜。我紧贴着地面生长,不能像玫瑰 花那样仰望蓝色的苍穹、转向灿烂的骄阳
斤五两”才对。【甲】 ③过去做炉都是用翻砂法,宣德用的是失蜡法。历史上铸造青铜器用过失蜡法,但没有做过 炉。而宣德炉用的是失蜡法,较之翻砂法,铸好的炉变得非常光洁好看。有人认为宣德炉铸好以 后,还有专业的人给它上色。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上色就是把颜色刷到上面,而是用各种方法使 炉身呈现一种自然的色泽。都有什么色泽呢?石青斑、朱砂斑、葡萄斑等等。【乙】 ④宣德炉里除了精炼铜外,还有锌、锡、银、金。史料非常清楚,当时进贡风磨铜的单子上 明确写着含有黄金。今天用科学的方法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一测试就知道了。最简单的测试是 用比重,黄金的比重非常大,铜的比重大概是黄金的三分之一。【丙】 ⑤我听一个老师傅跟我说,最好的宣德炉的含金量大约是 3%。我曾经买过一个宣德炉,特 别沉。我很高兴,直接上菜站找了个普通的秤一约,八斤四两,也就是 4200 克。我乘上 3%, 大概是 126 克。你想,这样一个香炉里如果含 126 克黄金,那质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对衣料 比较熟知,如果纯棉的衣料里加 3%的毛,质感马上得以改观;如果纯毛的衣料里加 3%的化学纤 维,它可能变得不易起褶。古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我认为好的宣德炉里一定含金,一 加上金,就不容易生锈,而且颜色明显跟普通铜器拉开了距离。 ——《马来都说收藏》 19.下面 A、B 两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的,请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应在原文中甲、乙、丙的位置。(2 分) A.《古玩指南》上的记载是 46 种颜色,有的书记载的比这个数量还多,那都手机微妙 的区别了。 B.这是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在《宣炉博论》中的记载:“宣庙遂敕工匠,炼必十二,每斤得其精 着才四两耳。”宣庙,就是指宣德皇帝。 A 应在 处 B 应在 处 20.宣德炉名气大的三个原因是什么?(3 分) 21.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⑤段为例具体分析。(2 分) (五) 紫罗兰 纪伯伦 ①幽静的花园里,生长着一棵紫罗兰。她有美丽的小眼睛和娇嫩的花瓣。她生活在女伴们中 间,满足于自己的娇小,在密密的草丛中愉快地摆来摆去。 ②一天早晨,她抬起顶着用露珠缀成的桂冠的头,环顾四周,她发现一株亭亭玉立的玫瑰, 那么雍容而英挺,使人联想起绿宝石的烛台托着鲜红的小火舌。 ③紫罗兰张开天蓝色的小嘴,叹了一口气,说:“在香喷喷的草丛里,我是多么不显眼啊,在 别的花中间,我几乎不被人看见。造化把我造得这般渺小可怜。我紧贴着地面生长,不能像玫瑰 花那样仰望蓝色的苍穹、转向灿烂的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