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分析 2008年4月7日至11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5个课堂发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调査问卷566份,收回有效问卷559 份,有效率为9876%‰。现就调查问卷做如下分析和总结。 、对北京大学教学组授课方式满意度的分析 在本次559份有效问卷中,对北京大学教学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的问卷有 556份,满意度为9946%。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 组的授课方式给予极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从教学组这种教学形式本身而言, 学生普遍认为由多个教师轮流授课的“形式新颖,容量大”,能充分展现每位教 师的风采和特点;对于参加教学组的教师而言,备课教学相对集中,“每个人讲 自己比较擅长的部分,保持较高的授课水平”;而对学生而言,教学组的授课方 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老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风格,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增 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问卷中这样写道: 2号课堂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雅(00718022):“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接触不 同思路与视角,丰富知识。”光华管理学院陈曦(00728057):“授课组采取单一 老师负责制,多位老师轮流授课,在很大程度上让同学们有机会领略更多老师的 风采,同时也能够让老师们在自己学有所长的方面尽情发挥。这种授课方式让我 们收获、受益很多,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我十分喜欢。” 5号课堂光华管理学院陈曦(00728057)说:“授课组采取单一老师负责制, 多位老师轮流授课,在很大程度上让同学们有机会领略更多老师的风采,同时也 能够让老师们在自己学有所长的方面尽情发挥。这种授课方式让我们收获、受益 很多,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我十分喜欢。” 6号课堂心理学系关嘉榆(00716025)认为:“大课堂、专题式的教学方式是 目前条件下的最优选择。每位老师都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更全面而深入讲解,学生 受益其中。” 7号课堂物理学院黄太武(00704708)表示:“不同的老师,都有不同的风格, 让人感觉很新鲜;同时老师讲解既有不时风趣,又紧紧围绕主题,让我在轻松之
1 问卷分析 2008 年 4 月 7 日至 11 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5 个课堂发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调查问卷 566 份,收回有效问卷 559 份,有效率为 98.76%。现就调查问卷做如下分析和总结。 一、对北京大学教学组授课方式满意度的分析 在本次 559 份有效问卷中,对北京大学教学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的问卷有 556 份,满意度为 99.46%。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 组的授课方式给予极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从教学组这种教学形式本身而言, 学生普遍认为由多个教师轮流授课的“形式新颖,容量大”,能充分展现每位教 师的风采和特点;对于参加教学组的教师而言,备课教学相对集中,“每个人讲 自己比较擅长的部分,保持较高的授课水平”;而对学生而言,教学组的授课方 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老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风格,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增 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问卷中这样写道: 2 号课堂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雅(00718022):“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接触不 同思路与视角,丰富知识。” 光华管理学院陈曦(00728057):“授课组采取单一 老师负责制,多位老师轮流授课,在很大程度上让同学们有机会领略更多老师的 风采,同时也能够让老师们在自己学有所长的方面尽情发挥。这种授课方式让我 们收获、受益很多,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我十分喜欢。” 5 号课堂光华管理学院陈曦(00728057)说:“授课组采取单一老师负责制, 多位老师轮流授课,在很大程度上让同学们有机会领略更多老师的风采,同时也 能够让老师们在自己学有所长的方面尽情发挥。这种授课方式让我们收获、受益 很多,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我十分喜欢。” 6 号课堂心理学系关嘉榆(00716025)认为:“大课堂、专题式的教学方式是 目前条件下的最优选择。每位老师都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更全面而深入讲解,学生 受益其中。” 7 号课堂物理学院黄太武(00704708)表示:“不同的老师,都有不同的风格, 让人感觉很新鲜;同时老师讲解既有不时风趣,又紧紧围绕主题,让我在轻松之
余也能学到了解到不少历史知识。” 8号课堂物理学院薛驰(00704158):“教学组授课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老师的 不同风格,以不同的形式接受不同的知识。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在559份问卷中有3位同学表示对教学组授课方式表示“不满意”,占0.54% 其原因有二:一是认为不同的教师授课,“感觉衔接不好”;二是教师与学生的交 流少 对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的评价 对于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调查,有效问卷559 份中有552份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8.74%。这充分说明学生完全接受了教学内 容,得到了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学生大致从四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做出客观的 评价。第一,从总体上看,教学内容体现了北京大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照本宣科 做到了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第二,从知识面角度看,教学内容注重宏观把握和 多角度评析,线条清晰,内容丰富全面,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从学科 上看,实现了政、史的有效结合,渗透了历史规律的总结和概括,启发同学的深 入思考。第四,从科研角度看,有较新史料、最新观点和学界争论问题的介绍和 阐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起到借鉴和启迪作用。以下是部分学生问卷评价摘录 2号课堂物理学院梁昌支(00704099):线索清楚,主干内容突出,对历史事 件评价恰当。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雅(00718022):能够对现代史有更深刻、广泛 地了解,对以往的一些观念与认识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超越及反思。 5号课堂光华管理学院方芳(00728106):“比较宏观的概括了近现代历史, 条理清晰,有重点。对有基础的同学是一个梳理,对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也是易 于掌握宏观方向,都会有收获。”数学科学学院杨阳(00701057):“还原历史真 实,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很多的教育意义;传达了学界最新的观点, 而且联系当今世界格局和热点,虽然讲述过去,却展望未来。” 6号课堂新闻与传播学院兰博(00718017):“感觉比以前听到的历史真实 客观了很多,在一些问题的讲解和分析上也十分深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7号课堂生命科学学院高瑜(00711102):“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在尊 重历史的前提下,每位老师都会加入自己的见解,提高了课程的学术性和趣味
2 余也能学到了解到不少历史知识。” 8 号课堂物理学院薛驰(00704158):“教学组授课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老师的 不同风格,以不同的形式接受不同的知识。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在 559 份问卷中有 3 位同学表示对教学组授课方式表示“不满意”,占 0.54%。 其原因有二:一是认为不同的教师授课,“感觉衔接不好”;二是教师与学生的交 流少。 二、对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的评价 对于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调查,有效问卷 559 份中有 552 份表示满意,满意度为 98.74%。这充分说明学生完全接受了教学内 容,得到了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学生大致从四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做出客观的 评价。第一,从总体上看,教学内容体现了北京大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照本宣科。 做到了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第二,从知识面角度看,教学内容注重宏观把握和 多角度评析,线条清晰,内容丰富全面,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从学科 上看,实现了政、史的有效结合,渗透了历史规律的总结和概括,启发同学的深 入思考。第四,从科研角度看,有较新史料、最新观点和学界争论问题的介绍和 阐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起到借鉴和启迪作用。以下是部分学生问卷评价摘录: 2 号课堂物理学院梁昌支(00704099):线索清楚,主干内容突出,对历史事 件评价恰当。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雅(00718022):能够对现代史有更深刻、广泛 地了解,对以往的一些观念与认识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超越及反思。 5 号课堂光华管理学院方芳(00728106):“比较宏观的概括了近现代历史, 条理清晰,有重点。对有基础的同学是一个梳理,对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也是易 于掌握宏观方向,都会有收获。” 数学科学学院杨阳(00701057):“还原历史真 实,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很多的教育意义;传达了学界最新的观点, 而且联系当今世界格局和热点,虽然讲述过去,却展望未来。” 6 号课堂新闻与传播学院兰博(00718017):“感觉比以前听到的历史真实、 客观了很多,在一些问题的讲解和分析上也十分深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7 号课堂生命科学学院高瑜(00711102): “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在尊 重历史的前提下,每位老师都会加入自己的见解,提高了课程的学术性和趣味
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昊(00710146):“在介绍史实的基础上,突出了对 各种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解说,使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 8号课堂经济学院关浩亮(00725146):“讲课思路清晰,历史事件意义分析 深刻。同时,往往并不寓于一种意见,而是多方面的评价综合。能让人在课后对 所讲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559份有效问卷中,有6位同学对本学期教学内容表示了“不满意”,另 有1位同学没有表示意见,两项比例为1.25%。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高中时学科 背景不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难以全部照顾到。有些同学希望了解更多的细节。 三、对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老师的评价: 此项调査是完全开放式的,与前两项一样,被调查学生同样给予任课教师高 度肯定。他们认为,从工作和教学态度看,每一位教师都很敬业。主管教师认真 负责,主讲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从教学水平看,老师们学识渊博,理论素养好, 课件制作精细,讲述生动、清晰:从教学方法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注意教学 环节的衔接和与学生的互动。 2号课堂社会学系姜松延(00731015):各有特色,生动活泼,智慧群体, 学术典范。心理学系黄哲瑞(00716009):各具风格魅力,讲课生动,吸引人。 经济学院夏爽(00725001):主讲教师讲课均有出彩之处,主管教师认真负责。 5号课堂数学科学学院李铁合金(00701003):“有独到的观点,见解;有学 者的眼光,风范”。光华管理学院方芳(00728106):“老师授课很好,既有概括 性又有相应细节,最重要的是老师们对课程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单纯的照本宣 科,因此我们对历史事件都会形成一个观点和看法,从而懂得将历史经验放在解 决和分析当代问题上”。 6号课堂元培学院陈祖煜(00746134):“老师很敬业,大部分老师都能深入 浅出,讲课通俗易懂,而且举例翔实,上课也会联系现实发表一些评论,令人从 中受益。”经济学院刘语潇(00725052):“每一位老师都以不同的方式将中国近 现代史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幽默又不 失严谨,将那个时代的故事生动的讲述出来。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也激起了我们 内心更强烈的爱国之情。”元培学院陈韵竹(00746183):“对授课内容讲的很有
3 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昊(00710146):“在介绍史实的基础上,突出了对 各种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解说,使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 8 号课堂经济学院关浩亮(00725146):“讲课思路清晰,历史事件意义分析 深刻。同时,往往并不寓于一种意见,而是多方面的评价综合。能让人在课后对 所讲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 559 份有效问卷中,有 6 位同学对本学期教学内容表示了“不满意”,另 有 1 位同学没有表示意见,两项比例为 1.25%。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高中时学科 背景不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难以全部照顾到。有些同学希望了解更多的细节。 三、对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老师的评价: 此项调查是完全开放式的,与前两项一样,被调查学生同样给予任课教师高 度肯定。他们认为,从工作和教学态度看,每一位教师都很敬业。主管教师认真 负责,主讲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从教学水平看,老师们学识渊博,理论素养好, 课件制作精细,讲述生动、清晰;从教学方法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注意教学 环节的衔接和与学生的互动。 2 号课堂社会学系姜松延(00731015):各有特色,生动活泼,智慧群体, 学术典范。心理学系黄哲瑞(00716009):各具风格魅力,讲课生动,吸引人。 经济学院夏爽(00725001):主讲教师讲课均有出彩之处,主管教师认真负责。 5 号课堂数学科学学院李铁合金(00701003):“有独到的观点,见解;有学 者的眼光,风范”。光华管理学院方芳(00728106):“老师授课很好,既有概括 性又有相应细节,最重要的是老师们对课程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单纯的照本宣 科,因此我们对历史事件都会形成一个观点和看法,从而懂得将历史经验放在解 决和分析当代问题上”。 6 号课堂元培学院陈祖煜(00746134):“老师很敬业,大部分老师都能深入 浅出,讲课通俗易懂,而且举例翔实,上课也会联系现实发表一些评论,令人从 中受益。” 经济学院刘语潇(00725052):“每一位老师都以不同的方式将中国近 现代史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幽默又不 失严谨,将那个时代的故事生动的讲述出来。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也激起了我们 内心更强烈的爱国之情。” 元培学院陈韵竹(00746183):“对授课内容讲的很有
新意,有深度。认真负责,有人格魅力。” 7号课堂物理学院武凯军(00704043):“满意。各有特点,引例丰富而且有 新意,思想观点并不避免当前争论的焦点,反而知难而上,认真评判,给予广大 同学以思考和启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桐(00710120):“老师非常敬业认 真,授课地道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8号课堂经济学院关浩亮(00725146):“讲课思路清晰,历史事件意义分 析深刻。同时,往往并不寓于一种意见,而是多方面的评价综合。能让人在课后 对所讲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城市与环境学院江南(00713141): “很有责任心,学识精湛。”外国语学院张一龙(00739141):“老师上课内容丰 富,逻辑非常强,难得的文科优秀老师。” 四、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感兴趣或最想了解的内容的概括 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相较于其它政治理论课而言,有更浓厚的兴 趣。因此他们并不满足于课堂讲授,而希望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概括起来,他们最感兴趣和最想了解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关头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历史 人物,对历史进程有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等 (二)某些历史阶段的历史和评价。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等。 (三)与时事相关的历史问题。较多提到的首先是中日关系,其次是台湾问 题,再次是西藏问题等 (四)不同历史观的评介 以下是学生问卷回答举例。 经济学院颜晖皓(00725123):“对中国近现代史全程都有了解的兴趣,主要 包括:清末以来中国落后的内外原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兴衰历程;资产阶级 对民族出路的探索与斗争;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红军长征始末:抗日战争中 国共两党各自的功绩:解放初期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与不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 放;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中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外院英语张春岚(00739029):“1、鸦片战争开始一清政府统治瓦解过程中
4 新意,有深度。认真负责,有人格魅力。” 7 号课堂物理学院武凯军(00704043):“满意。各有特点,引例丰富而且有 新意,思想观点并不避免当前争论的焦点,反而知难而上,认真评判,给予广大 同学以思考和启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桐(00710120):“老师非常敬业认 真,授课地道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8 号课堂经济学院关浩亮 (00725146):“讲课思路清晰,历史事件意义分 析深刻。同时,往往并不寓于一种意见,而是多方面的评价综合。能让人在课后 对所讲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城市与环境学院江南(00713141): “很有责任心,学识精湛。”外国语学院张一龙(00739141):“老师上课内容丰 富,逻辑非常强,难得的文科优秀老师。” 四、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感兴趣或最想了解的内容的概括 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相较于其它政治理论课而言,有更浓厚的兴 趣。因此他们并不满足于课堂讲授,而希望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概括起来,他们最感兴趣和最想了解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关头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历史 人物,对历史进程有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等。 (二)某些历史阶段的历史和评价。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等。 (三)与时事相关的历史问题。较多提到的首先是中日关系,其次是台湾问 题,再次是西藏问题等。 (四)不同历史观的评介。 以下是学生问卷回答举例。 经济学院颜晖皓(00725123):“对中国近现代史全程都有了解的兴趣,主要 包括:清末以来中国落后的内外原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兴衰历程;资产阶级 对民族出路的探索与斗争;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红军长征始末;抗日战争中 国共两党各自的功绩;解放初期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与不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 放;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中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外院英语张春岚(00739029):“1、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统治瓦解过程中
清政府及其官员在反对外来侵略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其功与过具体表现在那 些方面;2、文革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状况;3、抗日战 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作用;4、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难题。” 元培学院陈韵竹(00746183):“最感兴趣的是有关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 的内容,最想了解党外人士和党外力量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人物的 城长盒发展经历。” 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雅(00718022):中日关系及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国共 关系(客观分析);西藏问题(客观分析);毛泽东等领袖人物 社会学系姜松延(00731015):历史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或一些新观点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你成长有哪些帮助”的概括 在问卷中涵盖的此项内容生动地透视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成为能识之才的渴望与自我要求。多数同学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不仅是 一门知识性极强的课程,同时更对其育人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一个同学用“德 智双收”来概括只进行了半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收获。 总结起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至少从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大 帮助。第一,增长知识。无论宏观与微观,都比过去有进步和提髙。第二,增强 民族自信心和爱国心。第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并以此观察现实问题。 第四,掌握新的学习和硏究方法,第五,促进思考,塑造品格,励志人生 下面是部分同学问卷摘录 社会学系姜松延(00731015):明辨历史,广纳百川,博古阅今,以助发展, 新闻与传播学院刘素楠(00718042):让我听到了一些有别于高中历史教科 书的新鲜说法,一方面扩大了我的见识,另一方面也让我深感“井底之蛙”的惭 愧,德智双收,所以,在填这张问卷时,有“夫复何求”之感。 元培学院陈韵(00746183):“1、使我对近现代史有了进一步、更详细的了 解;2、使我认识到对历史的解答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3、使我感觉到历史 的某种必然性与机缘性;4、感受到一些历史人物(如孙中山)的毅力和魄力, 决心向其学习。” 元培学院吴韬(00746140):有了一个明确的历史观,并且是通过翔实的史
5 清政府及其官员在反对外来侵略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其功与过具体表现在那 些方面;2、 文革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状况;3、抗日战 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作用;4、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难题。” 元培学院陈韵竹(00746183):“最感兴趣的是有关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 的内容,最想了解党外人士和党外力量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人物的 城长盒发展经历。” 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雅(00718022):中日关系及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国共 关系(客观分析);西藏问题(客观分析);毛泽东等领袖人物。 社会学系姜松延(00731015):历史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或一些新观点。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你成长有哪些帮助”的概括 在问卷中涵盖的此项内容生动地透视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成为能识之才的渴望与自我要求。多数同学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不仅是 一门知识性极强的课程,同时更对其育人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一个同学用“德 智双收”来概括只进行了半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收获。 总结起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至少从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大 帮助。第一,增长知识。无论宏观与微观,都比过去有进步和提高。第二,增强 民族自信心和爱国心。第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并以此观察现实问题。 第四,掌握新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第五,促进思考,塑造品格,励志人生。 下面是部分同学问卷摘录。 社会学系姜松延(00731015):明辨历史,广纳百川,博古阅今,以助发展。 新闻与传播学院刘素楠(00718042):让我听到了一些有别于高中历史教科 书的新鲜说法,一方面扩大了我的见识,另一方面也让我深感“井底之蛙”的惭 愧,德智双收,所以,在填这张问卷时,有“夫复何求”之感。 元培学院陈韵(00746183):“1、使我对近现代史有了进一步、更详细的了 解;2、使我认识到对历史的解答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3、使我感觉到历史 的某种必然性与机缘性;4、感受到一些历史人物(如孙中山)的毅力和魄力, 决心向其学习。” 元培学院吴韬(00746140):有了一个明确的历史观,并且是通过翔实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