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录像观后感 《幼童》 现在,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这样的人与价值取向:唯出国是瞻。 当我置身其中,彷徨迷惑之时,我看到了《幼童》这一纪录片,它让我看清了我,作为正在 培养的一名中国大学生,该有怎样的目标与选择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一百多年前,那些一出门 就是15岁的一群小孩子,是带着怎样的压力与疑惑?可他们又同时承载着多少人寄予的希 望?而这个希望不是一般的期许,它是实现中华自强的夙愿。这其中又夹杂着封建王朝走向 末路的探索。 他们,就这样上路了。莫问这样的路途,这样的重量是否该交付一个小孩子去承担。 虽然这些留美幼童中不乏嬉玩人生的堕落者,但他们中的多数终究是饱含着对祖国的 热爱之情。而更让我们有所触动,甚至是震惊的是,他们之中居然有人是因为学习过于刻苦 而夭折的 对比今天的年轻人,刻苦努力者有之,志向宏大者有之,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为 了自己的祖国?那些一去而不复返的所谓“人才”真的值得我们钦佩、向往吗? 我想:只有将个人志向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的人,才称得上是身负责任感的真正英雄。 我愿成为这样的人而奋斗! 一环境学院王艺凝 《幼童》—一个荣耀而悲伤的民族故事 派留学生出国,本来是近代世界文明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的中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中国幼童留美,首开中美教育交流的先河,更是 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弥足珍贵的一页 虽然容闳远去了,他那120个幼童也早已远去,但这个百年前的传奇演绎过一群孩子 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跌宕命运,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他们是荒原中的探路人,是惊 涛里的远航者,引领落后愚昧的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他们欢笑、哭泣、成功 失败,他们亲历百年的激荡,被遗忘又被重新拾起。 幼童的故事让人着迷。他们深入西方文化中并受到真正的尊敬,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 回国后作出杰出的贡献。时至今日,这样的传奇已是鲜有所闻了,留学生们总找不到归属感, 我想两代留学生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年龄吧 幼童的历史真切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民族的骄傲,让人赞叹也让人扼腕。如果 不是政府的肤浅和无知,以他们的能力获得更大的成就,中国现在都缺乏詹天佑、唐绍仪这 样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幼童的故事,一个荣耀而悲伤的民族故事
1 教学录像观后感 《幼童》 现在,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这样的人与价值取向:唯出国是瞻。 当我置身其中,彷徨迷惑之时,我看到了《幼童》这一纪录片,它让我看清了我,作为正在 培养的一名中国大学生,该有怎样的目标与选择。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一百多年前,那些一出门 就是 15 岁的一群小孩子,是带着怎样的压力与疑惑?可他们又同时承载着多少人寄予的希 望?而这个希望不是一般的期许,它是实现中华自强的夙愿。这其中又夹杂着封建王朝走向 末路的探索。 他们,就这样上路了。莫问这样的路途,这样的重量是否该交付一个小孩子去承担。 虽然这些留美幼童中不乏嬉玩人生的堕落者,但他们中的多数终究是饱含着对祖国的 热爱之情。而更让我们有所触动,甚至是震惊的是,他们之中居然有人是因为学习过于刻苦 而夭折的。 对比今天的年轻人,刻苦努力者有之,志向宏大者有之,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为 了自己的祖国?那些一去而不复返的所谓“人才”真的值得我们钦佩、向往吗? 我想:只有将个人志向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的人,才称得上是身负责任感的真正英雄。 我愿成为这样的人而奋斗! ——环境学院 王艺凝 《幼童》——个荣耀而悲伤的民族故事 派留学生出国,本来是近代世界文明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的中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中国幼童留美,首开中美教育交流的先河,更是 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弥足珍贵的一页。 虽然容闳远去了,他那 120 个幼童也早已远去,但这个百年前的传奇演绎过一群孩子 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跌宕命运,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他们是荒原中的探路人,是惊 涛里的远航者,引领落后愚昧的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他们欢笑、哭泣、成功、 失败,他们亲历百年的激荡,被遗忘又被重新拾起。 幼童的故事让人着迷。他们深入西方文化中并受到真正的尊敬,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 回国后作出杰出的贡献。时至今日,这样的传奇已是鲜有所闻了,留学生们总找不到归属感, 我想两代留学生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年龄吧。 幼童的历史真切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民族的骄傲,让人赞叹也让人扼腕。如果 不是政府的肤浅和无知,以他们的能力获得更大的成就,中国现在都缺乏詹天佑、唐绍仪这 样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幼童的故事,一个荣耀而悲伤的民族故事
一环境学院金哲侬 如果不是看过这部记录片,我对留美幼童的印象还会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简短的几行字 几幅图中,“留美”原来不是什么风光、荣耀,而是与亲人、与祖国的“生死诀别”。留美幼 童在美国原来不是书呆子,而是一群全面发展,完全能融入美国社会,又不失为中国人根本 的精英。留美幼童回国后的命运,原来不都像詹天佑、唐绍仪那么令人称赞,许多人战死沙 场、血染海疆,献岀了年轻的生命。留美幼童晩景原来颇为凄凉,被历史潮流所遗忘、抛弃 从头看到尾,我只有震撼,从发尖到脚跟的震撼。我第一次透过时空的阻隔看到了百余 年前在惊涛骇浪中远涉重洋,为国赴命的那些人幼稚而鲜活的面庞。这种发乎内心,用生命 去诠释的爱国情感,历经百年至今仍可以触动人的心灵,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学子 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同时,他们悲剧性的结局又令我惆怅不已,不得不思考一身才华的他们 为何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中国,我们这一代人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使祖国真正繁荣强大起来, 永不重蹈那不堪回首的覆辙 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用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去想清,用一生去实践。 光华管理学院夏斐 看《幼童》是一种幸运,这真的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记录片也可以这样深入地撞击 一个人的内心,让我在数月后的今天,依旧珍存着那份感伤,那份慨叹 胸怀大志的容闳最终也未能圆满实现自己的抱负,当我在屏幕上凝望这位白发苍苍的老 人时,我试图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我试图回溯百年,与那些百年之前的灵魂对话,我试 图追问,是什么,让这段原本可以辉煌的留美历程最终黯然收场?难道责任仅仅在清廷吗? 是的,我们承认,保守愚昧的清廷必须付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仅仅是清政府造成的吗?留 美的幼童完全是无辜的吗?西方活跃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促使他们学术的进步;与此同时, 也有人“完全西化”,忘记了对祖国的承诺,一味沉浸在西方社会的娱乐和活动中。 回看今日,“留学生”已经是一个普遍和不再敏感的字眼,但当赤裸裸地面对一种异质 文明时,冲突一一文明的冲突使我们忧心,忧心当今的留学生,离开了昨日的母亲,忘记了 归国的方向。 往昔亦或今日,我们终需铭记: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 —外国语学院孙晓静 《孙中山》 纪录片《孙中山》讲述了革命先行者、民国国父孙中山一生的辉煌和革命历程,将真实 的历史记录和海内外华人对孙中山的敬仰与崇敬及孙中山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机结合和 表现出来 孙中山出身农家,与上层封建贵族统治阶级接触较少,早年接受西方教育,对西方政治 2
2 ——环境学院 金哲侬 如果不是看过这部记录片,我对留美幼童的印象还会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简短的几行字, 几幅图中,“留美”原来不是什么风光、荣耀,而是与亲人、与祖国的“生死诀别”。留美幼 童在美国原来不是书呆子,而是一群全面发展,完全能融入美国社会,又不失为中国人根本 的精英。留美幼童回国后的命运,原来不都像詹天佑、唐绍仪那么令人称赞,许多人战死沙 场、血染海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美幼童晚景原来颇为凄凉,被历史潮流所遗忘、抛弃。 从头看到尾,我只有震撼,从发尖到脚跟的震撼。我第一次透过时空的阻隔看到了百余 年前在惊涛骇浪中远涉重洋,为国赴命的那些人幼稚而鲜活的面庞。这种发乎内心,用生命 去诠释的爱国情感,历经百年至今仍可以触动人的心灵,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学子 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同时,他们悲剧性的结局又令我惆怅不已,不得不思考一身才华的他们 为何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中国,我们这一代人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使祖国真正繁荣强大起来, 永不重蹈那不堪回首的覆辙。 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用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去想清,用一生去实践。 ——光华管理学院 夏斐 看《幼童》是一种幸运,这真的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记录片也可以这样深入地撞击 一个人的内心,让我在数月后的今天,依旧珍存着那份感伤,那份慨叹。 胸怀大志的容闳最终也未能圆满实现自己的抱负,当我在屏幕上凝望这位白发苍苍的老 人时,我试图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我试图回溯百年,与那些百年之前的灵魂对话,我试 图追问,是什么,让这段原本可以辉煌的留美历程最终黯然收场?难道责任仅仅在清廷吗? 是的,我们承认,保守愚昧的清廷必须付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仅仅是清政府造成的吗?留 美的幼童完全是无辜的吗?西方活跃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促使他们学术的进步;与此同时, 也有人“完全西化”,忘记了对祖国的承诺,一味沉浸在西方社会的娱乐和活动中。 回看今日,“留学生”已经是一个普遍和不再敏感的字眼,但当赤裸裸地面对一种异质 文明时,冲突——文明的冲突使我们忧心,忧心当今的留学生,离开了昨日的母亲,忘记了 归国的方向。 往昔亦或今日,我们终需铭记: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 ——外国语学院 孙晓静 《孙中山》 纪录片《孙中山》讲述了革命先行者、民国国父孙中山一生的辉煌和革命历程,将真实 的历史记录和海内外华人对孙中山的敬仰与崇敬及孙中山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机结合和 表现出来。 孙中山出身农家,与上层封建贵族统治阶级接触较少,早年接受西方教育,对西方政治
经济、文化领悟较深,通习外语,后立志行医救人,蜚声国内外。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目睹了 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极大的民族义愤,毅然弃医从事革命 活动,欲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此后,孙中山先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带领成立民主团体, 传播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卸任于达总统后仍致力于反抗军阀,统一中国 毛泽东评价孙中山为“伟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国民党,提出了振兴中华 的口号,亲手规划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后提出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直至 1925年病逝,仍坚持反帝反封建,将革命进行到底 孙中山一生体现了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 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他是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 坚强意志鼓励他全心全意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孙中山身上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作为革 命领导,虽力主推翻专制,但手段偏温和,对政治敌人的估计不足,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的 幻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真正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的实践。 总之,孙中山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奉献一生的精神和高尚品 德,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极大的鼓舞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在21世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学院贾苏哲 孙中山必为中国历史上一重要人物,孙中山必为世界历史上的一重要人物,二者皆无可 疑也。在孙中山身上,我看到一种彻头彻尾的革命精神和勇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影片《孙中山》主要讲述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历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尽管通往民主共和的道路经济遍布,中山依然用自己的血和汗凝聚成一条光辉无比的闪 电,刺破那无尽的漫漫黑夜。“失败了,再来!”这是对其革命的最好诠释 虽然,通过出钱雇佣群众进行革命优失明智,虽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有失清醒。虽然 革命的内部,组织松散,矛盾纷起。虽然。葛民的果实被封建势力窃取。但纵观孙中山的 生,他为改造旧中国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不愧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不愧为敢于 正视淋漓鲜血的真的猛士,不愧为民族的骄傲! 中山一一英雄也! 一一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张爽 《孙中山》这一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讲述了孙中山从立志成才的少年时代 到成长为革命伟人的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之前确实也知道革命路途艰险,革命果实来之不 易,但是由于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也没有观看过有关影片,对这种困难仍缺乏准确的概念, 难以想象具体的程度。如今,看了影片《孙中山》,才真正明白了革命者都说自己是将脑袋 提在手上干革命;才真正了解到革命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满腔热血,还要有能募集到革命资金
3 经济、文化领悟较深,通习外语,后立志行医救人,蜚声国内外。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目睹了 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极大的民族义愤,毅然弃医从事革命 活动,欲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此后,孙中山先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带领成立民主团体, 传播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卸任于达总统后仍致力于反抗军阀,统一中国。 毛泽东评价孙中山为“伟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国民党,提出了振兴中华 的口号,亲手规划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后提出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直至 1925 年病逝,仍坚持反帝反封建,将革命进行到底。 孙中山一生体现了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 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他是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 坚强意志鼓励他全心全意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孙中山身上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作为革 命领导,虽力主推翻专制,但手段偏温和,对政治敌人的估计不足,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的 幻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真正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的实践。 总之,孙中山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奉献一生的精神和高尚品 德,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极大的鼓舞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在 21 世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学院 贾苏哲 孙中山必为中国历史上一重要人物,孙中山必为世界历史上的一重要人物,二者皆无可 疑也。在孙中山身上,我看到一种彻头彻尾的革命精神和勇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影片《孙中山》主要讲述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历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尽管通往民主共和的道路经济遍布,中山依然用自己的血和汗凝聚成一条光辉无比的闪 电,刺破那无尽的漫漫黑夜。“失败了,再来!”这是对其革命的最好诠释。 虽然,通过出钱雇佣群众进行革命优失明智,虽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有失清醒。虽然, 革命的内部,组织松散,矛盾纷起。虽然。葛民的果实被封建势力窃取。但纵观孙中山的一 生,他为改造旧中国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不愧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不愧为敢于 正视淋漓鲜血的真的猛士,不愧为民族的骄傲! 中山——英雄也!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张爽 《孙中山》这一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讲述了孙中山从立志成才的少年时代 到成长为革命伟人的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之前确实也知道革命路途艰险,革命果实来之不 易,但是由于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也没有观看过有关影片,对这种困难仍缺乏准确的概念, 难以想象具体的程度。如今,看了影片《孙中山》,才真正明白了革命者都说自己是将脑袋 提在手上干革命;才真正了解到革命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满腔热血,还要有能募集到革命资金
的才能;才真正体会到孙中山在革命伟人的光环下饱尝了多少革命失败的辛酸,走过了多少 道命运的关卡 辛亥革命成功了,这是孙中山那个时代仁人志士们的理想的实现和实践的成果。虽然 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无法真正地解放全中国,但我们不能苛求前人。列宁曾经说过:判断历 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没有提出供现代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 的东西。由此看来,辛亥革命确实应该被肯定,因为它推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孙 中山亦应被肯定,不仅因为他是革命的先驱者,他坚定的革命理想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就 足够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了! 中文系李卓琳 纪录片《孙中山》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看了 这部影片,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他深深地崇敬之情,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 遗产,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孙中山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在100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 华的口号,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并通过中国人民 自己的奋斗,改变中国的贫弱处境。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对我们这些立志为祖国 富强而奋斗的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等的 不成功及外来威胁、内部分裂,但这些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的革命意志。影片虽然也体现了 些他的局限性,但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 伐,这对我们理科学生在科学研究和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学习他 这种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终生学习、探索、实践、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教育 意义。 《孙中山》向我们展示的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 情怀,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一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柯俊 《抗战》 “十四年来没有家,高山树林里把鬼子打呀。妈妈白发多,爸爸埋在荒山下……” 如今恩仇分明,尝够了辛酸苦辣。血泊里挣扎长大……” 历史的画面在国耻日的钟声中展开。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七七事变,华北沦陷 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古老的中华大地在血泊中呻吟,中华民族生死攸关。在东北,日军 疯狂掠夺以人换煤制造万人坑,研究细菌战活体解剖,推行奴化教育;在南京,残忍地屠杀 了30万中国居民。生存成为中国的最大的目标
4 的才能;才真正体会到孙中山在革命伟人的光环下饱尝了多少革命失败的辛酸,走过了多少 道命运的关卡。 辛亥革命成功了,这是孙中山那个时代仁人志士们的理想的实现和实践的成果。虽然 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无法真正地解放全中国,但我们不能苛求前人。列宁曾经说过:判断历 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没有提出供现代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 的东西。由此看来,辛亥革命确实应该被肯定,因为它推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孙 中山亦应被肯定,不仅因为他是革命的先驱者,他坚定的革命理想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就 足够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了! ——中文系 李卓琳 纪录片《孙中山》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看了 这部影片,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他深深地崇敬之情,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 遗产,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孙中山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在 100 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 华的口号,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并通过中国人民 自己的奋斗,改变中国的贫弱处境。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对我们这些立志为祖国 富强而奋斗的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等的 不成功及外来威胁、内部分裂,但这些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的革命意志。影片虽然也体现了一 些他的局限性,但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 伐,这对我们理科学生在科学研究和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学习他 这种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终生学习、探索、实践、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教育 意义。 《孙中山》向我们展示的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 情怀,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柯俊 《抗战》 “十四年来没有家,高山树林里把鬼子打呀。妈妈白发多,爸爸埋在荒山下……” “如今恩仇分明,尝够了辛酸苦辣。血泊里挣扎长大……” 历史的画面在国耻日的钟声中展开。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七七事变,华北沦陷; 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古老的中华大地在血泊中呻吟,中华民族生死攸关。在东北,日军 疯狂掠夺以人换煤制造万人坑,研究细菌战活体解剖,推行奴化教育;在南京,残忍地屠杀 了 30 万中国居民。生存成为中国的最大的目标
民族在召唤。中国各阶层人民,各党派以及海外华侨都积极投身于抗战之中。摒弃前 嫌,建立了统一战线。黑龙江省的抗战,东北抗联的奋战,凇沪战场上各军的血拼,中共敌 后的辗转作战。民众的捐款筹物都昭示了中国人民保土卫国之决心。面对悬殊的工业与军事 差距,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日军的铁蹄,筑成了一道新的长城,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 代价捍卫着民族尊严 抗战是民族复兴的枢纽。生存危机使全民族觉醒,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虽然其间有过 挫折,但“坚决抗战,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民族主流。中华民族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与战斗力。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与团结才是民族立根之本。 一一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蒋生淼 战争已去,我们仍需要这些影片,一方面不时地刺痛自己,记住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 有力的反击那些美化侵略的丑行,另一方面感受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记住那些曾为国家而 战的英雄先烈们。缅怀、纪念、苦难、反抗,这是中国人应当永远关注的字眼, 中文系张玲玲 这学期看的电影中,《抗战》对我的触动最大。过去我对抗战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教科 书平铺直叙的描述和数字中,而这部两个小时的记录片却让我体会到抗战中喷涌而出的民族 尊严和中华男儿的铮铮铁骨。 抗战中死亡实在太平常,但勇士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中国男儿不再畏惧死亡,中国 不再是一盘散沙,中华魂再抗战的炮火中获得了新生。 生命科学学院陈思羽 对我触动极深的,不仅仅是影片所反映的史实,片头中的那一句:“十四年来没有家” 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在外敌疯狂的“三月灭亡中国”的野心下,我们民族中的仁人志士以 血肉为长城,坚定地捍卫我们的中国 物理学院柴伊 自鸦片战争的枪炮声起后,中国,这个安宁了几千年的古老国度便再也不得消停过了 晚清的风雨飘扬,不曾因辛亥的枪声获得片刻安宁,军阀混战的局面也没有在“北伐”的时 代强音之下获得永久改观。战争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而战争带来的却似乎永远是无尽的 苦难和屈辱,可是终究,当战火携着“亡国灭种”的叫嚣再次洪水般涌至的时候,这个民族 还是蓦地醒了过来。于是当积沉了一个世纪的耻辱悲痛压抑苦楚在顷刻间喷涌而出时,整个 世界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力量。两个矛盾重重的政党终于在外敌面前并肩而立,纠结了10余 年的意识形态冲突被暂且至于脑后,没有政敌,唯有同胞,民族危亡,共赴国难。于是有了 刘伯承师长在八路军抗日誓师大会上的言语:“让我们暂时忘记红军帽吧,但是我们的心永
5 民族在召唤。中国各阶层人民,各党派以及海外华侨都积极投身于抗战之中。摒弃前 嫌,建立了统一战线。黑龙江省的抗战,东北抗联的奋战,凇沪战场上各军的血拼,中共敌 后的辗转作战。民众的捐款筹物都昭示了中国人民保土卫国之决心。面对悬殊的工业与军事 差距,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日军的铁蹄,筑成了一道新的长城,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 代价捍卫着民族尊严。 抗战是民族复兴的枢纽。生存危机使全民族觉醒,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虽然其间有过 挫折,但“坚决抗战,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民族主流。中华民族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与战斗力。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与团结才是民族立根之本。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蒋生淼 战争已去,我们仍需要这些影片,一方面不时地刺痛自己,记住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 有力的反击那些美化侵略的丑行,另一方面感受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记住那些曾为国家而 战的英雄先烈们。缅怀、纪念、苦难、反抗,这是中国人应当永远关注的字眼。 ——中文系 张玲玲 这学期看的电影中,《抗战》对我的触动最大。过去我对抗战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教科 书平铺直叙的描述和数字中,而这部两个小时的记录片却让我体会到抗战中喷涌而出的民族 尊严和中华男儿的铮铮铁骨。 抗战中死亡实在太平常,但勇士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中国男儿不再畏惧死亡,中国 不再是一盘散沙,中华魂再抗战的炮火中获得了新生。 ——生命科学学院 陈思羽 对我触动极深的,不仅仅是影片所反映的史实,片头中的那一句:“十四年来没有家” 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在外敌疯狂的“三月灭亡中国”的野心下,我们民族中的仁人志士以 血肉为长城,坚定地捍卫我们的中国。 ——物理学院 柴伊 自鸦片战争的枪炮声起后,中国,这个安宁了几千年的古老国度便再也不得消停过了。 晚清的风雨飘扬,不曾因辛亥的枪声获得片刻安宁,军阀混战的局面也没有在“北伐”的时 代强音之下获得永久改观。战争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而战争带来的却似乎永远是无尽的 苦难和屈辱,可是终究,当战火携着“亡国灭种”的叫嚣再次洪水般涌至的时候,这个民族 还是蓦地醒了过来。于是当积沉了一个世纪的耻辱悲痛压抑苦楚在顷刻间喷涌而出时,整个 世界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力量。两个矛盾重重的政党终于在外敌面前并肩而立,纠结了 10 余 年的意识形态冲突被暂且至于脑后,没有政敌,唯有同胞,民族危亡,共赴国难。于是有了 刘伯承师长在八路军抗日誓师大会上的言语:“让我们暂时忘记红军帽吧,但是我们的心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