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地下 中尺寸举位均以计 2中标范深就空系,平55页海海日系 图1项目平面设计图 2)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以满足道路交通、管线布置、景观绿化要求,协调解决本道路 与沿江高速的关系,道路跨线桥与地面辅路,道路与两侧建筑物或自然景观等相 协调为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布置根据规划道路功能、工程特点、交通量预测及沿线地形 地貌条件等综合分析,结合规划设计断面及沿线两侧现状用地及规划用地性质, 严格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和《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确定
4 图 1 项目平面设计图 2)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以满足道路交通、管线布置、景观绿化要求,协调解决本道路 与沿江高速的关系,道路跨线桥与地面辅路,道路与两侧建筑物或自然景观等相 协调为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布置根据规划道路功能、工程特点、交通量预测及沿线地形、 地貌条件等综合分析,结合规划设计断面及沿线两侧现状用地及规划用地性质, 严格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和《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确定
路 心 线 建筑限界 检修道 2 道路标高 325 250 图2项目横断面设计图 要 图3龙岗大道典型横断面设计图 3)道路纵断面设计 项目位于现状道路附近,道路两侧经过多年发展,地坪标高已成型,因此,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在现状道路基础上进行拟合,并考虑沿线相交道路高程进 行纵断面设计 A匝道纵断面,其中A匝道最大纵坡89%,B匝道最大纵坡8%,路口设置 反坡排水。纵断面设计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5 图 2 项目横断面设计图 图 3 龙岗大道典型横断面设计图 3)道路纵断面设计 项目位于现状道路附近,道路两侧经过多年发展,地坪标高已成型,因此,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在现状道路基础上进行拟合,并考虑沿线相交道路高程进 行纵断面设计。 A 匝道纵断面,其中 A 匝道最大纵坡 8.9%,B 匝道最大纵坡 8%,路口设置 反坡排水。纵断面设计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日下E 。日日目目日曾臣"篇日旨氵 图4A匝道纵断面图 55:#5 m2是:2111:1:122a日222:: 5F1 !;!!!gl;sp 图5B匝道纵断面图 4)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本项目因引入两条匝道,对龙岗大道及沿线路口交通造成一定影响。本次设 6
6 图 4 A 匝道纵断面图 图 5 B 匝道纵断面图 4)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本项目因引入两条匝道,对龙岗大道及沿线路口交通造成一定影响。本次设
计对沿线交通组织进行重新梳理及设计 龙岗大道一家具厂路口:建议对其交通组织形式进行调整,此路口仅作入口 使用,家具厂车辆出口建议开设在西侧德政路上 龙岗大道一小康花溪苑路口:对路口位置及线形进行一定调整与优化。 龙岗大道一龙城大道交叉口:将原有右转道前置,上行A匝道仅考虑直行 与右转,龙城大道在在桥梁段利用原有的机非分隔带及部分非机动车道宽度拓宽 个车道 龙岗大道交通组织:对龙岗大道现有交通组织重新梳理,考虑两条地下匝道 的汇入与流出 5)路基结构 ①设计原则 根据本项目沿线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参考深圳市工程实践经验,依 据本项目预测交通量及构成,根据本项目的交通特点及使用功能要求,本着“因 地制宜、就地取材、结构合理、技术可行、经济、方便施工维修养护”的原则对 路面进行综合设计。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 度和稳定性及耐久性。 ②路面结构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使用寿命长、整体强度髙、耐磨性能 好、且建设条件要求低、特别是在南方多雨地区雨季对路面施工影响较小等优点, 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受施工设备、工艺的限制使路面平整度较差,行车震动大、 噪音髙、行车舒适性较差、不易维修等缺点。而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程度 高,平整度好,噪声低,灰尘少,行车舒适,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推荐采 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高髙温稳定性及水稳性较好,是现行国内外 广泛使用的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材料,虽工程造价较高,但具有抗老化、 耐久性高、防裂性能好、表面粗糙,耐磨、抗滑、无水滑现象、行车噪音低,路 面平整度高,特别适应于重交通道路等优点。 根据本项目的预测交通量及道路的功能定位,推荐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 料(SMA)作层结构使用。结合前海地区对道路交通建设的有关技术要求,地
7 计对沿线交通组织进行重新梳理及设计。 龙岗大道—家具厂路口:建议对其交通组织形式进行调整,此路口仅作入口 使用,家具厂车辆出口建议开设在西侧德政路上。 龙岗大道—小康花溪苑路口:对路口位置及线形进行一定调整与优化。 龙岗大道—龙城大道交叉口:将原有右转道前置,上行 A 匝道仅考虑直行 与右转,龙城大道在在桥梁段利用原有的机非分隔带及部分非机动车道宽度拓宽 一个车道。 龙岗大道交通组织:对龙岗大道现有交通组织重新梳理,考虑两条地下匝道 的汇入与流出。 5)路基结构 ①设计原则 根据本项目沿线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参考深圳市工程实践经验,依 据本项目预测交通量及构成,根据本项目的交通特点及使用功能要求,本着“因 地制宜、就地取材、结构合理、技术可行、经济、方便施工维修养护”的原则对 路面进行综合设计。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 度和稳定性及耐久性。 ②路面结构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使用寿命长、整体强度高、耐磨性能 好、且建设条件要求低、特别是在南方多雨地区雨季对路面施工影响较小等优点, 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受施工设备、工艺的限制使路面平整度较差,行车震动大、 噪音高、行车舒适性较差、不易维修等缺点。而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程度 高,平整度好,噪声低,灰尘少,行车舒适,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推荐采 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高温稳定性及水稳性较好,是现行国内外 广泛使用的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材料,虽工程造价较高,但具有抗老化、 耐久性高、防裂性能好、表面粗糙,耐磨、抗滑、无水滑现象、行车噪音低,路 面平整度高,特别适应于重交通道路等优点。 根据本项目的预测交通量及道路的功能定位,推荐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 料(SMA)作层结构使用。结合前海地区对道路交通建设的有关技术要求,地
面道路优先考虑采用排水沥青路面结构。 基层选用适合深圳地区的半刚性、刚性材料,结合深圳市目前道路建设通常 使用的基层材料,推荐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路面基层、底基层 6)路面结构 根据道路等级、面层类型、远期预测交通量,在设计年限为15年内,一条 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采用标准轴载BZZ-100作用下的多层弹性 层状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确定路面结构组合。 路面结构方案如下: ①路基段: 上面层:4cm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粘层:改性乳化沥青PC-3 中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 粘层:改性乳化沥青PC-3 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路面加筋网(路口及公交车站处) 下封层:0.8cmES-3乳化沥青稀浆 透层:改性乳化沥青PC-2 基层:38cm5.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底基层:20cm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②隧道及U型槽段: 上面层:4cm温拌阻燃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WMASMA-13) 粘层:改性乳化沥青PC-3 中面层:6cm温拌中粒式4%SBS改性沥青砼(AC-20C) 粘结层:缝铺玻纤土工格栅 透层:改性乳化沥青PC-2 基层:25mC40抗折混凝土 底基层:隧道结构层 ③非机动车道 上面层:3cm细粒式沥青砼(AC-10C)
8 面道路优先考虑采用排水沥青路面结构。 基层选用适合深圳地区的半刚性、刚性材料,结合深圳市目前道路建设通常 使用的基层材料,推荐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路面基层、底基层。 6)路面结构 根据道路等级、面层类型、远期预测交通量,在设计年限为 15 年内,一条 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采用标准轴载 BZZ-100 作用下的多层弹性 层状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确定路面结构组合。 路面结构方案如下: ①路基段: 上面层: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粘 层:改性乳化沥青 PC-3 中面层:6cm 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 粘 层:改性乳化沥青 PC-3 下面层: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路面加筋网(路口及公交车站处) 下封层:0.8cmES-3 乳化沥青稀浆 透 层:改性乳化沥青 PC-2 基 层:38cm5.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底基层:20cm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②隧道及 U 型槽段: 上面层:4cm 温拌阻燃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WMASMA-13) 粘 层:改性乳化沥青 PC-3 中面层:6cm 温拌中粒式 4%SBS 改性沥青砼(AC-20C) 粘结层:缝铺玻纤土工格栅 透 层:改性乳化沥青 PC-2 基 层:25m C40 抗折混凝土 底基层:隧道结构层 ③非机动车道: 上面层:3cm 细粒式沥青砼(AC-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