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干教谁堪伯仲间!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 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 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 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 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 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 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 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 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 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 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感情基调把握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 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 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 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 葛亮自况,矢志北化,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葚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 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 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 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 “塞上”两句集中表 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 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 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感情基调把握
解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解 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 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 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 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 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 自诳”铺。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 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 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 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 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 中的“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