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题型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在02、03年各 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 仅考查学生阋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 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 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 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 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 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 是几则材料间存在联系,主要是深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 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 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 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囯囯防报》 2002528) 附原文:《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 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 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土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 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 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 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 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敦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 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毎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 苍保佑、平安无事
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题型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在 02、03 年各 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 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 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 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 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 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 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 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 1: 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 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 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 2002.5.28) 附原文:《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 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 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 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 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 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 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 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 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件事以后—应 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里出来,伸伸懒腰,正;住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 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 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箮拿来了杈孑枪他举枪瞄了起来 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 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 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 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 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哪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 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居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 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 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岀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 从此,这个老猎人 G选自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报》王宗仁/文) 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 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 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 变化的原因。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 L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归纳提升 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 也有了改变。这一题共3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部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问的共性或个性 例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 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寸 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 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 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 来没人出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 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住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 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 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 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 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 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 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 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 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 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 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 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 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 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 (选自 2000 年 9 月 25 日《新民晚报》王宗仁/文) 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而另 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 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 变化的原因。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 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归纳提升 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 也有了改变。这一题共 3 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例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 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 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 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 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 从来没人出事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1 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 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 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 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 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 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材料探究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亳达 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 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眯。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 准确、高效地答题呢? 明确要求扣题旨。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 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 本条件和准则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况的统计。请用简 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 年代 土地沙漠化面积 沙尘暴 典型受灾情 位:平方公里) 发生次数 单位:次 70年代 1560 降尘25600吨/平方公里 80年代 2100 20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 元 90年代 2346.1万亩农作物受害,11.09万头只胜畜 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 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 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 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 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熀笮。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 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 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 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 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 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 1 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 2 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 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 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 2-3 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 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 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 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材料探究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 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 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 准确、高效地答题呢? 一、明确要求扣题旨。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 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 本条件和准则。 例 3.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况的统计。请用简 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 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 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 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 到:70 年代到 90 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 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规律。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 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 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 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 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 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 年代 土地沙漠化面积 (单位:平方公里) 沙尘暴 发生次数 典型受灾情况 (单位:次) 70 年代 1560 13 降尘 25600 吨/平方公里 80 年代 2100 14 20 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济损失 5000 多万 元 90 年代 2460 23 46.1 万亩农作物受害,11.09 万头(只)牲畜 死亡,156 万人受害,直接经济损失 8 亿元
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 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40字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高收入国家[45 中高收入国家0 中等收入国家[0 低收入国 1979年区 0象 200 单位: 2005年[2 平方米 (预计) 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 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是本题的具体要求。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 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 7.2+2000年20.4-205年22),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 加”等)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 置?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年20.4+2006年22)比较, 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三、准确归纳表达。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要想真正“长大成 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 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 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例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 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年国家正式批 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不超过16个字) 1992年到1998年,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8个字)
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例 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0 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 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 40 字。 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 20 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 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是本题的具体要求。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 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 年 7.2+2000 年 20.4—2005 年 22),就会茅塞顿开:20 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 加”等)。 既然 20 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 置?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 5 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0 年 20.4+2005 年 22)比较, 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要想真正“长大成 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 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 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例 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 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 年国家正式批 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不超过 16 个字) 1992 年到 1998 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句话新闻(不超过 28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0 40 30 20 10 90 92 94 96 98 这是一道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图表题:从命题意图看,题干简洁,要求明确:再从这幅柱形图看, 表所要说明的内容也很清晰:从1990年到199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呈稳定态势:而从1992年到1998 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连年迅猛提高,特别1993年建成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总产值连续5年有 了大幅度提高。现在关键的是如何把获得的信息用简明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事实上,由于第①题只需要概括1992年到1998年的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这以前的情况就 不必考虑,这样正确的答案为:扬州农业总值连年迅猛提高。 第②题是要求我们把文字和图表揭示的内容写成一则新闻,而对新闻的概括必须把握记叙的要素 所以我们在表达时,既要涵盖新闻要素,又要做到简明扼要。这样就对准确归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一尽 题能用最经济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把握要素的前提下,进行多次的“删、合、换”,直到完全 符合题意:扬州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农业总产值连续5年大幅度提高 【巩固反食】 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 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 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分钱消失不见。1989年国会议 员詹姆土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亿枚一分钱,1990年120亿枚,1991年99亿枚, 1993年113亿枚,1997年经济好转,则有133亿枚 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学教师,想向学生表现“100万个东西”的概念,发起捐分钱的活动,四年 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分钱”。银行反复数过1040遍,去年春天,这100万个分钱,也就是1
这是一道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图表题:从命题意图看,题干简洁,要求明确;再从这幅柱形图看,图 表所要说明的内容也很清晰:从 1990 年到 1992 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呈稳定态势;而从 1992 年到 1998 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连年迅猛提高,特别 1993 年建成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总产值连续 5 年有 了大幅度提高。现在关键的是如何把获得的信息用简明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事实上,由于第①题只需要概括 1992 年到 1998 年的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这以前的情况就 不必考虑,这样正确的答案为:扬州农业总值连年迅猛提高。 第②题是要求我们把文字和图表揭示的内容写成一则新闻,而对新闻的概括必须把握记叙的要素, 所以我们在表达时,既要涵盖新闻要素,又要做到简明扼要。这样就对准确归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 题能用最经济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把握要素的前提下,进行多次的“删、合、换”,直到完全 符合题意:扬州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农业总产值连续 5 年大幅度提高。 【巩固反馈】 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 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 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 70 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1989 年国会议 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 2000 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1992 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 91 亿枚一分钱,1990 年 120 亿枚,1991 年 99 亿枚, 1993 年 113 亿枚,1997 年经济好转,则有 133 亿枚。 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学教师,想向学生表现“100 万个东西”的概念,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 时间终于募到 100 万个“一分钱”。银行反复数过 1040 遍,去年春天,这 100 万个一分钱,也就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