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研究 之适合于自动化的要求,如馈线分段化、配网环网化等,分段开关也需更换为能 进行电动操作的真空开关或断路器,并且应具有必要的互感器。开闭所和配电变 电所中的保护装置,应能提供一对信号接点,以作为事故信号,区分事故跳闸和 人工正常操作,开关柜的操作机构应具有防跳跃机构等。但是我国现在的配电网 和上述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往往必须把对传统配 网的改造纳入工程之中,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实施的困难。 1.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配电自动化有三个基本的功能要求,即对配电网进行安全监视、控制和保护9。 安全监视功能是指通过采集配电网上的状态量(如开关位置和保护动作情况 等)和模拟量(如电流和功率等)以及电度量,从而对配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监 视。 控制功能是指远方控制开关的合闸或跳闸以及有载调压设备升压或降压,以 达到满足电压质、无功补偿和负荷平衡的目的。 保护功能是指检测和判断故障区段,并隔离故障区域,恢复正常区域供电。 1.4我市中低压配电网现状概况 1.4.1配电网络设备概况 表1-1 配网设备资产数(万元) 193784.38 10kV配电线 1OkV总回路数(回) 763 路 其中专用馈线数(回) 107 其中公用馈线数(回) 656 公用线路总长度(km) 3566.57 其中架空裸导线(km) 349.195 其中架空绝缘导线(km) 604.454 其中电缆线(km) 2612.921 6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土站系统功能研究 之适合于自动化的要求,如馈线分段化、配网环网化等,分段开关也需更换为能 进行电动操作的真空开关或断路器,并且应具有必要的互感器。开闭所和配电变 电所中的保护装置,应能提供一对信号接点,以作为事故信号,区分事故跳闸和 人工正常操作,开关柜的操作机构应具有防跳跃机构等。但是我国现在的配电网 和上述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往往必须把对传统配 网的改造纳入工程之中,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实施的困难。 1.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配电自动化有三个基本的功能要求,即对配电网进行安全监视、控制和保护【9】。 安全监视功能是指通过采集配电网上的状态量(如开关位置和保护动作情况 等)和模拟量(如电流和功率等)以及电度量,从而对配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监 视。 控制功能是指远方控制开关的合闸或跳闸以及有载调压设备升压或降压,以 达到满足电压质、无功补偿和负荷平衡的目的。 保护功能是指检测和判断故障区段,并隔离故障区域,恢复正常区域供电。 1.4我市中低压配电网现状概况 1.4.1配电网络设备概况 表1-1 配网设备资产数(万元) 193784.38 lOkV配电线 lOkV总回路数(回) 763 路 其中专用馈线数(回) 107 其中公用馈线数(回) 656 公用线路总长度(km) 3566.57 其中架空裸导线(km) 349.195 其中架空绝缘导线(h) 604.454 其中电缆线(1an) 2612.921 6
第1章绪论 其中电缆条数(条) 7901 I<250A馈线(回) 595 250A<I<300A馈线(回) 77 I>300A馈线(回) 91 放射性馈线(回) 50 有联络不实现N-1馈线(回) 84 N-1馈线(回) 629 平均供电半径(km) 2.82 绝缘化率 90.21 N-1率 82.44 电缆化率 73.26 柱上负荷开关(台) 178 柱上开关 柱上断路器(台) 865 其中油开关(台) 44 配变总台数(台) 9647 配变总容量(kVA) 5856210 用户专变台数(台) 6126 配电变压器 用户专变容量(kVA) 3776490 公变台数(台) 3521 公变容量(kVA) 2079720 公用杆上配变台数(台) 1264 杆上配变 公用杆上配变容量(kVA) 434435 开闭所(座) 279 站内公变台数(台) 296 站内公变容量(kVA) 231290 开闭所 其中:站内变容量≤1500kVA(座) 178 其中:1500kVA<站内变容量≤ 98 3000kVA(座) 其中:站内变容量>3000kVA(座) 3 7
第l章绪论 其中电缆条数(条) 7901 I<250A馈线(回) 595 250A<I<300A馈线(回) 77 I>300A馈线(回) 91 放射性馈线(回) 50 有联络不实现N.1馈线(回) 84 N.1馈线(回) 629 平均供电半径(km) 2.82 绝缘化率 90.2l N.1率 82.44 电缆化率 73.26 柱上负荷开关(台) 178 柱上开关 柱上断路器(台) 865 其中油开关(台) 44 配变总台数(台) 9647 配变总容量(k、,A) 5856210 用户专变台数(台) 6126 配电变压器 用户专变容量(k、,A) 3776490 公变台数(台) 3521 公变容量(k、,A) 2079720 公用杆上配变台数(台) 1264 杆上配变 公用杆上配变容量(kVA) 434435 开闭所(座) 279 站内公变台数(台) 296 站内公变容量(kVA) 231290 开闭所 其中:站内变容量≤1500kVA(座) 178 其中:1500kVA<站内变容量≤ 98 3000kVA(座) 其中:站内变容量>3000kVA(座) 3 7
城市配电网白动化主站系统功能研究 配电站(座) 619 站内公变配变台数(台) 1182 站内公变配变容量(kVA) 906695 配电站 其中:站内变容量≤1500kVA(座) 300 其中:1500kVA<站内变容量≤ 304 3000kVA(座) 其中:站内变容量>3000kVA(座) 15 配电室(座) 281 配电室 站内公变台数(台) 422 站内公变容量(kVA) 290320 公用箱式变(座) 箱式变 357 公用容量(kVA) 216980 户外环网站(座) 862 环网站 户内环网站(座) 0 10kV户外电缆分支箱(座) 108 总长(km) 5069.061 其中:裸线(km) 391.739 0.4kV线路 其中:绝缘线(km) 1829.207 其中:低压电缆(km) 2848.115 1.4.2运行情况 配网自动化实施的目的在于减少停电时间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配电网络分 析的目的在于验证配电自动化实施的合理性。 8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研究 配电站(座) 619 站内公变配变台数(台) 1182 站内公变配变容量(kVA) 906695 配电站 其中:站内变容量≤1500kVA(座) 300 其中:1500kVA<站内变容量≤ 304 3000l(vA(座) 其中:站内变容量>3000kVA(座) 15 配电室(座) 28l 配电室 站内公变台数(台) 422 站内公变容量(kVA) 290320 公用箱式变(座) 357 箱式变 公用容量(k、,A) 216980 户外环网站(座) 862 环网站 户内环网站(座) O 10kV户外电缆分支箱(座) 108 总长(km) 5069.06 1 其中:裸线(km) 391.739 0.4kV线路 其中:绝缘线(km) l 829.207 其中:低压电缆(1∞) 2848.115 1.4.2运行情况 配网自动化实施的目的在于减少停电时间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配电网络分 析的目的在于验证配电自动化实施的合理性
第1章绪论 表1-2 变电站10kV馈出线 电网最大负荷 用户总数 平均馈线负荷 平均馈线用户数 622条 1901.09MW 约74万 3.06MW/条 1190户 由表1-2可看出,排除专用线路及工业用户,当故障或检修时,停电影啊的 馈线上的用户数量将可能超过1190户,影响负荷3000kVA,用电居民和商业集 中区的用户密度还会更高,每小时减少的电量销售也将越明显。 表1-3 10kV开关单元 电缆回路 架空回路 满足N-1馈线比例 14807 8672 925 68% 由表1-3可看出,我市线路绝缘化率和缆化率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满足 N-1的线路达到了68%,也就是说,在故障停电时,近70%的地区在切除故障之 后能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配电自动化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即在于有效减少故障停 电时间并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1.5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根据配网设备建设和运行的特点,借鉴在实施配网自动化中的经验,在 配网自动化主站的建设和系统功能上提出了统一的方案,对主站系统软硬件的功 能进行层次化分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统一应用标准,解决了主站功能认识 不统一,应用程度不同的问题。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了福建省电力公司及各 地市局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普遍认可。 第一章作为全篇论文的引言,首先论述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配电网自动化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厦门中低压 配电网现状概况,最后阐明了本文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深入研究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为下文的系统优化设计提 供参考准则。 第三章着重讨论配网自动化系统主站的软件层次设计方案,详细论述了主站 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设计,最后通过一张软件结构示意图清楚地展示了各模块之间 的关系 9
第1章绪论 表1-2 变电站10kV馈出线 电网最大负荷 用户总数 平均馈线负荷 平均馈线用户数 622条 1901.09MW 约74万 3.06MW/条 1190户 由表1-2可看出,排除专用线路及工业用户,当故障或检修时,停电影响的 馈线上的用户数量将可能超过1190户,影响负荷3000kVA,用电居民和商业集 中区的用户密度还会更高,每小时减少的电量销售也将越明显。 表1-3 10kV开关单元 电缆回路 架空回路 满足N.1馈线比例 14807 8672 925 68% 由表l一3可看出,我市线路绝缘化率和缆化率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满足 N-1的线路达到了68%,也就是说,在故障停电时,近700,6的地区在切除故障之 后能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配电自动化最重要的作用之--Op在于有效减少故障停 电时间并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1.5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根据配网设备建设和运行的特点,借鉴在实施配网自动化中的经验,在 配网自动化主站的建设和系统功能上提出了统一的方案,对主站系统软硬件的功 能进行层次化分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统一应用标准,解决了主站功能认识 不统一,应用程度不同的问题。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了福建省电力公司及各 地市局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普遍认可。 第一章作为全篇论文的引言,首先论述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配电网自动化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厦门中低压 配电网现状概况,最后阐明了本文的主要任务。 . 第二章深入研究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为下文的系统优化设计提 供参考准则。 第三章着重讨论配网自动化系统主站的软件层次设计方案,详细论述了主站 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设计,最后通过一张软件结构示意图清楚地展示了各模块之间 的关系 O
城市配电网白动化主站系统功能研究 第四章主要讨论子站层、通讯层和终端接入方式的设计方案,以及系统与主 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等系统互联的实现方式,并对配网终端自动化设备接入方式加 以改进,以减少子站系统故障次数。 第五章提出了评价系统的运行指标和可扩展性,分析了安全与共享问题、投 入规模与使用效率问题的相关情况和解决方法。 第六章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对所设计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评价, 第七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 作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研究 第四章主要讨论子站层、通讯层和终端接入方式的设计方案,以及系统与主 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等系统互联的实现方式,并对配网终端自动化设备接入方式加 以改进,以减少子站系统故障次数。 第五章提出了评价系统的运行指标和可扩展性,分析了安全与共享问题、投 入规模与使用效率问题的相关情况和解决方法。 第六章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对所设计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评价。 第七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 作。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