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gxzw.com 0351-4182126.4186401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 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3 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 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 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 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 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第6页共16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6 页 共 16 页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 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3 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 ③ ④ B.① ⑤ ⑥ C.② ③ ⑥ D.② ④ 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 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 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 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 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200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第 Ⅱ 卷(共 105 分) 四、(15 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welcome @zgxzw com 0351-4182126,4186401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橙哿鴣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橙哿鴣的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樗丶献之说?为什么?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 。舞榭歌 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话说知音林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 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 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 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 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 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岀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 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 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 弦上盘旋着飞翔岀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子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 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 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 第7页共16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7 页 共 16 页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撜哿鴶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撜哿鴶的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摴丶鼣之说?为什么?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 分) 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 !(白居易《琵琶行》) ⑵千古江山, 。舞榭歌 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⑶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话 说 知 音 林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 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 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 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 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 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 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 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 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 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子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 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 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