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gxzw.com welcome @zgxzw com 0351-4182126.4186401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安徽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黩头晕目眩沉湎经儆效尤 戌边别无长物殉情摩肩接踵 C缉私功亏一匮萦怀嘻笑怒骂 D矫健冥顽不灵璀璨不循私情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 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 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 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 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 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第1页共17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1 页 共 17 页 2000 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安徽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30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经儆效尤 • B 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 C 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嘻笑怒骂 • D 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 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 B 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 上的精神赔偿。 • C 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 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 D 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 把,趁机向 他聊了起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 2500 年前的孔子,曾对着____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 禧之年 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0351-4182126.4186401 2.营房各处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 国庆大典的场面 3.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 觉,得到深刻的 A流逝闪烁启发 B流逝闪耀启 C流泻闪烁启示 D流泻闪耀启发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有 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B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 且还颇有微言。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 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 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 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 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 D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 于超额完成了。 第2页共17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2 页 共 17 页 2. 营房各处_____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 国庆大典的场面。 3. 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 觉,得到深刻的_____。 • A 流逝 闪烁 启发 • B 流逝 闪耀 启示 • C 流泻 闪烁 启示 • D 流泻 闪耀 启发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有 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 B 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 且还颇有微 言。 • C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 资。 • D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 竟占了污染总量的 45%。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 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 B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 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C 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 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 • D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 于超额完成了
www.zgxzw.com 0351-4182126.4186401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 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7.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封书信一般应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 等部分。 B.给老师写信,“称呼”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 C.书信的“祝语”部分,如写“此致敬礼”,应将“此致”退后两个字的 位置,“敬礼”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D.书信的“署名”部分,写信人应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 从文。 B.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和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 词人。 C.剧本《奧赛罗》、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儒林外史》的作者分 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罗曼·罗兰和中国的吴敬梓 D.小说《红岩》、《红与黑》、《伤逝》的主人公分别是许云峰、于连、 涓生和子君 9.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虞世南 第3页共17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3 页 共 17 页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 赴现场侦察,中午 12 时,_______。 •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7.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封书信一般应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 等部分。 • B.给老师写信,“称呼”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 • C.书信的“祝语”部分,•如写“此致敬礼”,应将“此致”退后两个字的 位置,“敬礼”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 D.书信的“署名”部分,写信人应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 从文。 • B.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和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 词人。 • C.剧本《奥赛罗》、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儒林外史》的作者分 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罗曼·罗兰和中国的吴敬梓。 • D.小说《红岩》、《红与黑》、《伤逝》的主人公分别是许云峰、于连、 涓生和子君。 9.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蝉 虞世南
welcome @zgxzw com 0351-4182126.4186401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 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 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髙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 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雷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第4页共17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4 页 共 17 页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 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 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 声名远播, 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elcome azgxzw com 0351-4182126.4186401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948年于新加坡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 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 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 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 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剌史,遂良复职,黜仁约为清水令。或慰勉 之,仁约对曰:“仆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 胆然,不能碌碌为保妻子也。”时武侯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协而诬奏之 高宗临轩问仁袆,仁祎惶惧,应对失次。仁约历阶进曰:“臣与仁祎连曹,颇知事由, 仁祎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 矣。请专对其状。”词辩纵横,髙宗深纳之,乃释仁袆。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 未尝行拜礼。人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注],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卑之!且 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后为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 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矣。”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注]雕鹗鹰 鹯:四种猛禽 11.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字的正确词义是[] 第5页共17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5 页 共 17 页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 年于新加坡 •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 40 年代中国社会的 政治黑暗,•以 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 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 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 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二、(18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6 题。 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剌史,遂良复职,黜仁约为清水令。或慰勉 之,仁约对曰:“仆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 胆 然,不能碌碌为保妻子也。”时武侯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协而诬奏之。 高 宗临轩问仁祎,仁祎惶惧,应对失次。仁约历阶进曰:“臣与仁祎连曹,颇知事由, 仁 祎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 矣。 请专对其状。”词辩纵横,高宗深纳之,乃释仁祎。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 未尝行 拜礼。人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注],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卑之!且 耳目之官, 固当独立耳。”后为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 美锦,令臣制 之,此陛下知臣之深矣。”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注]雕鹗鹰 鹯:四种猛禽。 11.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字的正确词义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