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1-4182126,4186401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 I卷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真谛 取缔 孝悌 瓜熟蒂落 有的放矢 B.包庇 奴婢 媲美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C.驿站 后裔 臆断 神采奕奕 自怨自艾 D.嗜好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威慑 流芳百世 源远流长 B.寒暄 署名 曲意逢迎 各行其事 C.偏袒 蒙昧 重蹈覆辙 积腋成裘 D.学藉 暴躁 浮想联翩 山清水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出人的活力和 勇气 ②“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 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展示 观赏 即使/也 B.展现 参观 即使/也 C.展现 观赏 尽管/但 D.展 参观 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 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 或缺的 第1页共11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1 页 共 11 页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 I 卷至 6 页,第 II 卷 7 至 12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2 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真谛. 取缔. 孝悌. 瓜熟蒂.落 有的.放矢 B. 包庇. 奴婢. 媲.美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C. 驿.站 后裔. 臆.断 神采奕.奕 自怨自艾. D. 嗜.好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抱负 威慑 流芳百世 源远流长 B. 寒暄 署名 曲意逢迎 各行其事 C. 偏袒 蒙昧 重蹈覆辙 积腋成裘 D. 学藉 暴躁 浮想联翩 山清水秀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 出人的活力和 勇气。 ② “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 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 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 展示 观赏 即使/也 B. 展现 参观 即使/也 C. 展现 观赏 尽管/但 D. 展示 参观 尽管/但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 ....,深 感有负他的嘱托。 B.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 ....,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 或缺..的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Www.zoxzw.com 0351-4182126.418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 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 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 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 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 琢的天然之美。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一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 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 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 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 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 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 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 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 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 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1999 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 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奷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 马尔代夫、毛里求欺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 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 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 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 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 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 第2页共11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2 页 共 11 页 D. 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 .....,无根不长草 .....”嘛。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 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 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 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 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 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 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 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 琢的天然之美。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 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 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 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 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 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 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 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 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 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 1998—1999 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 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 马尔代夫、毛里求欺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 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 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 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 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 20 世纪 60 年代 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
0351-4182126,4186401 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 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 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 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 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 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 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7.下列对“技术跨越发展”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后进国家采用技术跨越发展策略,是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B.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之 C.后进国家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技术跨越发展的目的。 D.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跨越发展,可以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 8文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 30%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A.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B.亚洲实现工业化仅用了不到美国所花时间的三分之一。 C.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 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 D.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 9.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 确的一项是 A.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B.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C.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 越发展。 D.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 跨越发展。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将造成先进工业化国家使用高成本的落后 技术 B.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 缩小或消灭的 C.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D.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 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 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 第3页共11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3 页 共 11 页 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 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 150 年和 100 年, 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 30%的 10 个发展中国家, 在从 1980 年到 1995 年的 15 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 2020 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 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 额,将从 1992 年的 16%提高到那时的 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 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7. 下列对“技术跨越发展”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 A. 后进国家采用技术跨越发展策略,是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B. 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之一。 C. 后进国家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技术跨越发展的目的。 D. 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跨越发展,可以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 8. 文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 1992 年的 16%提高到 30%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A. 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B. 亚洲实现工业化仅用了不到美国所花时间的三分之一。 C. 约占世界人口 30%的 10 个发展中国家,在从 1980 年到 1995 年的 15 年内, 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 D. 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 2020 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 5—6%。 9. 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 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B. 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C.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 越发展。 D. 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 跨越发展。 10.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将造成先进工业化国家使用高成本的落后 技术 B. 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 缩小或消灭的。 C. 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D. 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 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 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 所 好,使各言其
welcome azoxzw com 0351-4182126,4186401 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 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 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 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 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 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 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丛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 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 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 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 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 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 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召彰诣行在所 诣:前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尔其戒之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虏乃退散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斩首获生以千数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13.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 依据的一组是 第4页共11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4 页 共 11 页 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 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 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 其 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 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 乃 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 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 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 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 以 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 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 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 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 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 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 召彰诣.行在所 诣:前往。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B.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尔其戒之 C.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虏乃退散 D.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斩首获生以千数 13. 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 依据的一组是
0351-4182126,4186401 ①数从正伐,志意慷慨。 ②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 兽。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 的初衷。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 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第Ⅱ卷(共108分) 注意事项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四 五 六 七 得 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译文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文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第5页共11页
www.zgxzw.com welcome@zgxzw.com 0351-4182126, 4186401 第 5 页 共 11 页 ① 数从正伐,志意慷慨。 ② 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 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 兽。 B. 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 的初衷。 C. 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 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 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第 II 卷(共 108 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四.(18 分)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译文: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文: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 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