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情况,测算人力资本增值的价值、可能减少死亡的价值,以及对健康影响 的价值,并将量化结果纳入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框架之中。如果货币量化 缺乏可靠依据,应采用非货币的方法进行量化。 5.10效益表现为费用节约的项目,应根据“有无对比”分析,计算节约的经 济费用,计入项目相应的经济效益。 5.11对于表现为时间节约的运输项目,其经济价值应采用“有无对比”分析 方法,根据不同人群、货物、出行目的等,区别下列情况计算时间节约价值: 1.根据不同人群及不同出行目的对时间的敏感程度,分析受益者为得到这 种节约所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测算出行时间节约的价值。 2.根据不同货物对时间的敏感程度,分析受益者为了得到这种节约所愿意 支付的价格,测算其时间节约的价值。 5.12外部效果系指项目的产出或投入无意识地给他人带来费用或效益,且项 目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获得收益。为防止外部效果计算扩大化,一般只 应计算一次相关效果。 5.13环境及生态影响的外部效果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必须加以考虑的一种特 殊形式的外部效果,应尽可能对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效益和费用(损失) 进行量化和货币化,将其列入经济现金流。 环境及生态影响的效益和费用,应根据项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具体 特点、评价的深度要求及资料占有情况,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与技术对环境影 响的外部效果进行识别、量化和货币化。 5.14影子汇率系指用于对外贸货物和服务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外币的经 济价格,应能正确反映外汇的经济价值,应按下式计算: 影子汇率=外汇牌价×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5.14) 5.15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采用社会折现率对未来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流量 进行折现。项目的所有效益和费用(包括不能货币化的效果)一般均应在共同 的时点基础上予以折现。 5.16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可在直接识别估算经济费用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利 用表格计算相关指标;也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将财务现金流量转换为经济效 益与费用流量,利用表格计算相关指标。 5.17如果项目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能够进行货币化,应在费用效益识别和计算 的基础上,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下列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指标,分析 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 ·21·
1.经济净现值(ENPV)系指项目按照社会折现率将计算期内各年的经济净 效益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应按下式计算: ENPV=(B-C),(1+i,)-‘ (5.17-1) 式中 B—经济效益流量: C—经济费用流量; (B-C),—第t期的经济净效益流量; ,—社会折现率; n一项目计算期。 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如果经济净现值等于或大于0,表明项目可以达到 符合社会折现率的效率水平,认为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2.经济内部收益率(ERR)系指项目在计算期内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 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应按下式计算: 8(B-C).(1+ERR)‘=0 (5.17-2) 如果经济内部收益率等于或者大于社会折现率,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 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3.经济效益费用比(R)系指项目在计算期内效益流量的现值与费用流量 的现值之比,应按下式计算: Rac 8,1+ c(1+ (5.17-3) 式中B,—第t期的经济效益; C,—第t期的经济费用。 如果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 受的水平。 5.18在完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之后,应进一步分析对比经济费用效益与财务 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并根据需要对财务分析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结论之间的 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受益或受损群体,分析项目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经济上的 影响程度,并提出改进资源配置效率及财务生存能力的政策建议。 5.19对于效益和费用可以货币化的项目应采用上述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对于效益难于货币化的项目,应采用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对于效益和费用均难 ·22·
于量化的项目,应进行定性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5.20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编制下列分析报表及辅助报表(见附录B): 1.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表B16); 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投资费用估算调整表(表B17); 3.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营费用估算调整表(表B18); 4.项目直接效益估算调整表(表B19); 5.项目间接费用估算表(表B20); 6.项目间接效益估算表(表B21)。 6费用效果分析 6.1费用效果分析系通过比较项目预期的效果与所支付的费用,判断项目的费 用有效性或经济合理性。效果难于或不能货币化,或货币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 标的主体时,在经济评价中应采用费用效果分析法,其结论作为项目投资决策 的依据之一。 6.2费用效果分析中的费用系指为实现项目预定目标所付出的财务代价或经济 代价,采用货币计量;效果系指项目的结果所起到的作用、效应或效能,是项 目目标的实现程度。按照项目要实现的目标,一个项目可选用一个或几个效果 指标。 6.3费用效果分析遵循多方案比选的原则,所分析的项目应满足下列条件: 1.备选方案不少于两个,且为互斥方案或可转化为互斥型的方案; 2.备选方案应具有共同的目标,目标不同的方案、不满足最低效果要求的 方案不可进行比较; 3.备选方案的费用应能货币化,且资金用量不应突破资金限制; 4.效果应采用同一非货币计量单位衡量,如果有多个效果,其指标加权处 理形成单一综合指标; 5.备选方案应具有可比的寿命周期。 6.4费用效果分析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确立项目目标; 2.构想和建立备选方案; 3.将项目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量化的效果指标; ·23·
4.识别费用与效果要素,并估算各个备选方案的费用与效果; 5.利用相关指标,综合比较、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 6.推荐最佳方案或提出优先采用的次序。 6.5费用应包含从项目投资开始到项目终结的整个期间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费用可按现值公式或按年值公式计算: 1.费用现值(PC): PC=(CO),(P/F,i,t) (6.5-1) 式中(CO)—第t期现金流出量; n一计算期; —折现率; (PP,0)一现值系数到a十小 2.费用年值(AC): AC=(CO).(P/F.i,t)(A/P.i,n) (6.5-2) i(1+i)1 式中(P,)一资金回收系数+:其他符号同前。 备选方案的计算期不一致时,应采用费用年值公式。 6.6项目效果计量单位的选择,应能切实度量项目目标实现的程度,且便于计 算。若项目的目标不止一个,或项目的效果难以直接度量,需要建立次级分解 目标加以度量时,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权重,借助层次分析法对项目的效果 进行加权计算,形成统一的综合指标。 6.7费用效果分析可采用效果费用比为基本指标,应按下式计算: (6.7-1) 式中R/c一效果费用比; E—项目效果; 一项目的计算期费用,用现值或年值表示。 有时为方便或习惯起见,也可采用费用效果比指标,按下式计算: Rox- (6.7-2) 24
6.8费用效果分析可采用下列基本方法: 1.最小费用法,也称固定效果法,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应选取费用最小 的备选方案。 2.最大效果法,也称固定费用法,在费用相同的条件下,应选取效果最大 的备选方案。 3.增量分析法,当效果与费用均不固定,且分别具有较大幅度的差别时, 应比较两个备选方案之间的费用差额和效果差额,分析获得增量效果所付出的 增量费用是否值得,不可盲目选择效果费用比(Rc)大的方案或费用效果比 (RcE)小的方案。 采用费用效果增量分析时应先确定基准指标(截止指标)[E/C]。或[C/E]。 如果增加的效果能够抵补增加的费用,选择费用高的方案,否则,选择费用低 的方案。 6.9如果项目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进行增量分析,宜按下列步骤选优: 1.将方案费用由小到大排队; 2.从费用最小的两个方案开始比较,通过增量分析选择优势方案; 3.将优胜方案与紧邻的下一个方案进行增量分析,并选出新的优势方案; 4.重复第三步,直至最后一个方案。最终被选定的优势方案为最优方案。 7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7.1项目经济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预测和估算,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 定性,为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估计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 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与经济风险分析,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对 策,为投资决策服务。 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经济风险分析应采用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给项目带来经济损失 的程度,其分析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 7.2盈亏平衡分析系指通过计算项目达产年的盈亏平衡点(BEP),分析项目 成本与收人的平衡关系,判断项目对产出品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分析。 盈亏平衡点一般采用公式计算,也可利用盈亏平衡图求取(见附录B图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