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EBT—项目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T—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 利能力满足要求。 5.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表示项目资本金的盈利水平,系指项目达 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P)与项目资本 金(EC)的比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应按下式计算: ROE-NP 10% (4.6-6) 式中NP一项目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 EC—项目资本金。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 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4.7偿债能力分析应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ICR)、偿债备付率(DSCR)和资 产负债率(LOAR)等指标,分析判断财务主体的偿债能力。上述指标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1,利息备付率(ICR)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 利息(P)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项目偿付债务利息的 保障程度,应按下式计算: ICR=EBIT (4.7-1) PI 式中EBIT—一息税前利润; P—计人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 利息备付率应分年计算。利息备付率高,表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高。 利息备付率应当大于1,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 2.偿债备付率(DSC)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 (EBITDA-T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 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障程度,应按下式计算: DSCR=EBITAD-TA FD (4.7-2) 式中EBITDA-一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 16
Tx—企业所得税; PD一应还本付息金额,包括还本金额和计人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 息。融资租赁费用可视同借款偿还。运营期内的短期借款本 息也应纳人计算。 如果项目在运行期内有维持运营的投资,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应扣除维 持运营的投资。 偿债备付率应分年计算,偿债备付率高,表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 程度高。 偿债备付率应大于1,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 3.资产负债率(LOAR)系指各期末负债总额(TL)同资产总额(TA)的 比率,应按下式计算: 01R-7x100% (4.7-3) 式中T—期末负债总额 TA—期末资产总额。 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经营安全、稳健,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也 表明企业和债权人的风险较小。对该指标的分析,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 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等具体条件判定。项目财务分析中,在长期 债务还清后,可不再计算资产负债率。 4.8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应在财务分析辅助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编 制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通过考察项目计算期内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所产 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是否有 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 财务可持续性应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其次各年累 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值。若出现负值,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 款的年份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短期借款应体现 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其利息应计人财务费用。为维持项目正常运营,还 应分析短期借款的可靠性。 4.9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分析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1.对没有营业收人的项目,不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主要考察项目财务生存 能力。此类项目通常需要政府长期补贴才能维持运营,应合理估算项目运营期 各年所需的政府补贴数额,并分析政府补贴的可能性与支付能力。对有债务资 ·17
金的项目,还应结合借款偿还要求进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2.对有营业收入的项目,财务分析应根据收入抵补支出的程度,区别对待。 收人补偿费用的顺序应为:补偿人工、材料等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偿 还借款利息、计提折旧和偿还借款本金。有营业收人的非经营性项目可分为下 列两类: 1)营业收入在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偿还借款利息、计提折旧 和偿还借款本金后尚有盈余,表明项目在财务上有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其财 务分析方法与一般项目基本相同。 2)对一定时期内收入不足以补偿全部成本费用,但通过在运行期内逐步提 高价格(收费)水平,可实现其设定的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偿还 借款利息、计提折旧、偿还借款本金的目标,并预期在中、长期产生盈余的项 目,可只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由于项目运营前期需要政府 在一定时期内给予补贴,以维持运营,因此应估算各年所需的政府补贴数额, 并分析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提供财政补贴的能力。 4.10财务分析报表包括下列各类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 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1,现金流量表应正确反映计算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具体可分为下列三 种类型: 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表B9),用于计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及净现值 等财务分析指标; 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表B10),用于计算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 益率: 3)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表B11),用于计算投资各方内部收益率。 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表B12),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营业收入、总成本 费用、利润总额等情况,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分配,用于计算总投资收益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等指标。 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表B13),反映项目计算期各年的投资、融资 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用于计算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的财务生 存能力。 4.资产负债表(表B14),用于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年末资产、负债 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对应关系,计算资产负债率。 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表B15),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借款本金偿还和 ▣18·
利息支付情况,用于计算偿债备付率和利息备付率指标。 4.11按以上内容完成财务分析后,还应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汇总,并结合不 确定性分析的结果,做出项目财务分析的结论。 5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5.1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和 对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对于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 面、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价值,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应将经济费 用效益分析的结论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5.2对于财务价格扭曲,不能真实反映项目产出的经济价值,财务成本不能包 含项目对资源的全部消耗,财务效益不能包含项目产出的全部经济效果的项目, 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下列类型项目应做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1.具有垄断特征的项目; 2.产出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项目; 3.外部效果显著的项目; 4.资源开发项目; 5.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 6.受过度行政干预的项目。 5.3,项目经济效益和费用的识别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遵循有无对比的原则; 2.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成员及群体的费用和效益做全面分析; 3.正确识别正面和负面外部效果,防止误算、漏算或重复计算; 4.合理确定效益和费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 5.正确识别和调整转移支付,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5.4经济效益的计算应遵循支付意愿(WTP)原则和(或)接受补偿意愿 (WTA)原则;经济费用的计算应遵循机会成本原则。 5.5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可直接识别,也可通过调整财务效益和财务费用得 到。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应采用影子价格计算。 5.6对于具有市场价格的投入和产出,影子价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可外贸货物的投入或产出的影子价格应根据口岸价格,按下列公式计算: 19
1)出口产出的影子价格(出厂价)=离岸价(FOB)×影子汇率-出口费用 (5.6-1) 2)进口投入的影子价格(到厂价)=到岸价(CF)×影子汇率+进口费用 (5.6-2) 2.对于非外贸货物,其投入或产出的影子价格应根据下列要求计算: 1)如果项目处于竞争性市场环境中,应采用市场价格作为计算项目投入或 产出的影子价格的依据。 2)如果项目的投入或产出的规模很大,项目的实施将足以影响其市场价格, 导致“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不一致,在项目评价中,取 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测算影子价格的依据。 3.影子价格中流转税(如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宜根据产品在整个 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分别计入或不计入影子价格。 5.7如果项目的产出效果不具有市场价格,应遵循消费者支付意愿和(或)接 受补偿意愿的原则,按下列方法测算其影子价格 1.采用“显示偏好”的方法,通过其他相关市场价格信号,间接估算产出 效果的影子价格。 2.利用“陈述偏好”的意愿调查方法,分析调查对象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补 偿的意愿,推断出项目影响效果的影子价格。 5.8特殊投入物的影子价格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1.项目因使用劳动力所付的工资,是项目实施所付出的代价。劳动力的影 子工资等于劳动力机会成本与因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新增资源消耗之和。 2.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项目占用的土地无论是否支付费用,均应计算 其影子价格。项目所占用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其他生产性用地,其影 子价格应按照其未来对社会可提供的消费产品的支付意愿及因改变土地用途而 发生的新增资源消耗进行计算;项目所占用的住宅、休闲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 市场完善的,应根据市场交易价格估算其影子价格;无市场交易价格或市场机 制不完善的,应根据支付意愿价格估算其影子价格。 3.项日投入的自然资源,无论在财务上是否付费,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 都必须测算其经济费用。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应按资源的机会成本计 算;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应按资源再生费用计算。 5.9如果项目的产出效果表现为对人力资本、生命延续或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影 响,如教育项目、卫生项目、环境改善工程或交通运输项目等,应根据项目的 ·20